文化育人 润泽生命

2015-01-09 18:28宋茂盛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育人学校

宋茂盛

结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以爱育爱”的办学理念及我校“以爱为源,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构建了环境文化、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家长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七大文化。学校七大文化的构建,依循了历史传承、顶层设计、地域特点三条路径,三条路径的交融,孕育了学校文化的诞生。

学校七大文化的建构路径

循迹历史。学校已在历史的长河中跨越了百年,将对教育最质朴的情怀以及对于一所学校发展所具备的最基本的态度守正创新,作为一种朴素的文化代代相传,支撑着这所学校延续了一个世纪。

顶层设计。2006年,学校成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永定分校。在本校核心价值观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导引下,结合百年发展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学校实现了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学校文化方面的顶层设计。

区域特点。学校作为门头沟区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小学,将“用爱润泽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为学生的三十岁负责”作为新的导航与追求。质朴而执着的教育追求,深刻地落实于学校文化建设的践行之中。

学校七大文化的思想内涵

亮丽、精致、育人、适宜的环境文化。学校应该是学生最向往的地方,应该是教师最温馨的家。因此,我们为师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愉悦的学习、工作环境,同时“让环境说话”,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

规范、责任、高效、民主的管理文化。学校重视干部的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以“敬业、求细、善思、主动”八字要求抓好干部建设,全面提升干部素质,努力形成规范、责任、高效、民主的管理文化。

阳光、智慧、美丽、合作的教师文化。学校以“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敬业进取的工作态度、谦逊谨慎的处事风格、和谐互助的同事关系”要求每一位教师,打造“阳光、智慧、美丽、合作”的教师文化。

自理、自主、自信、自强的学生文化。学校结合学生实际,提出并实施“自理、自主、自信、自强”的学生文化,引导学生努力做一个崇德善学、饶有特长、身心健康且具有国际视野的人。

责任、尊重、合作、成长的家长文化。学校充分发挥家庭的优势努力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用学校教育的优势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充分发挥教育伙伴的作用。

多元、自主、开放、未来的课程文化。学校形成了现有的“六类三层”的育鹰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多元,学生选择自主,课程体系开放。设置的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评价方法均根据对未来人的培养需求,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生本、对话、求真、累加的课堂文化。课堂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最主要、最直接、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应将文化充盈于课堂之内,渗透于师生之间,使其成为课堂的重要养分。

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愿景

学校文化建设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立校、文化育人。因此,我们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守正中求创新。

文化立人。学校文化建设最理想的途径便是让历史的积淀在学校发展的轨迹上熠熠生辉,浸润学校的方方面面,引领学校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文化内化为每一名成员的思维品质与行动自觉,成为了每一名成员的职业价值观。

文化立行。学校文化在纵深发展的同时,还应追求品牌效应。在品牌文化的建设中,带动学校文化的百花齐放,发挥学校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品牌文化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实施。

文化立校。优秀的学校文化孕育优秀的学校教育,文化是立校之本,只有实现学校文化的内涵发展,才能抓住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因此,在文化建设与实践中,学校重视学校文化的内涵式发展,真正实现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润泽生命。学校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影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发展,我们用充满爱的管理、深藏爱的课程、饱含爱的课堂,滋养学生的生命,最终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

■   编辑  吴君   ■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育人学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学校推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