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015-01-09 10:27郑玉荣
黑河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热爱祖国爱国主义祖国

郑玉荣

爱国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这些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一、深挖教材,有效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1.学古今文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豪情

我们的伟大祖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古文一般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篇。在这些名篇中,有历史散文、政论散文,历史散文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语言幽默庄重,鲜明地刻画了历史人物的形象,政论散文言辞激烈,感情充沛,简洁明快,颇有气势;有唐诗宋词,唐诗雄壮纤秀,平淡富丽,想象奇特,争奇斗艳,宋词意境婉约细腻,雄豪恢张,想象奇幻突兀,手法灵活多样……教学这些古代优秀文学作品,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增加学生知识、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弘扬古代文化、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2.赏秀美山川,启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师可以通过学习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比如,可以跟沈从文一起走进仙境般的凤凰古城,可以和李健吾一起雨中登泰山,可以与刘白羽穿过景色瑰丽奇特的长江三峡,可以和徐迟去黄山“探险”。这些作者寓情于景,文笔酣畅,挥洒自如,色彩浓烈,语言华美,把五彩缤纷的自然景色绘成一幅幅流光溢彩的图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生动的景象,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图景中,欣赏作者笔下的名山大川,把这些雄姿奇景深深刻在脑海里,唤起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热情。

3.赞时代英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如实地记录了革命先烈的斗争生活。例如,《七根火柴》刻画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无名战士宁愿为革命事业而保护火种,不愿为苟全生命而耗用火柴的革命英雄人物形象;《记念刘和珍君》写刘和珍面对反动派的子弹毫无惧色,慷慨就义。学生通过学习这类课文,可以意识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生活得更好,教师应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缅怀革命先烈,牢记先烈的遗愿,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

二、寓教于情,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1.抓住节点焕激情

每逢青年节、党的生日、建军节、国庆节等,我都会采取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诗歌朗诵会、烈士墓祭扫、参观历史遗迹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例如,在纪念反法西斯胜利66周年的日子里,我搜集整理了大量史实资料,并整理制作了一期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主题课。同学们反响强烈,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抓住热点促热情

比如,我在2012年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由全年级参加的“钓鱼岛是中国的”大型演讲比赛,同学们认真准备,情绪饱满,一场场激烈的比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以德育人,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教育导向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历史意义。在今天,我们必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特性不尽相同,但其作为一种正义的、极具凝聚的力量是永恒不变的。

第一,爱国主义是我们祖国的优良传统美德。爱国主义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从远古时代开始,先辈们利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了解、熟悉着祖国的地理环境,创造了文化,积累了文明,他们一代又一代享受着祖国文化的熏陶,又为促进文明奋斗着。久而久之,自然而然产生了对祖国的爱,并通过演化、提炼、升华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对民族和祖国真挚而深厚的爱。

第二,发扬爱国主义是教书育人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如果没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如果没有热爱祖国、建没祖国的责任与热忱,我们就有可能临阵退却,自暴自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对祖国的繁荣富强、社会的文明进步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为教育好学生而倾注全部心血、贡献全部智慧。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栩栩如生的形象感染人,以壮丽多姿的山河愉悦人,以无比优越的社会制度温暖人,以飞速发展的科技形势激励人,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为祖国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热爱祖国爱国主义祖国
热爱祖国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浅析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我爱我的祖国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