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铸笔墨勤耕耘

2015-01-10 00:51范有生
北京观察 2015年6期
关键词:魏碑笔画书法

文 范有生

熔铸笔墨勤耕耘

文 范有生

摄影 张斯伟

如今研习书法,已成了我人生境界的一种追求,以书抒情,以书陶性,以书会友,以书健身,其乐无穷。要问老年所学何处好?我说:“夕阳红在书画中”。

我学习书法艺术,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临习以唐柳公权的《神策军碑》和《玄秘塔碑》为主。柳字的特点结构严谨,用笔遒健,以骨力胜。柳字出于颜(真卿),除了保持颜字端正雄伟的气势之外,加以遒劲丰润,自成一家。这对我以后的书法走魏碑雄强之路,大有裨益。后来,我接触了书法家郑彦伟和杨遇泰,经常在一起研究书法。郑彦伟研习书法,博众家之长,兼众家之法融于一身,其真、草、隶、篆,自成风貌,是一位书法教育家。杨遇泰工篆隶和金石,兼善山水。我学习书法得到了他们的很大启发和帮助。由于我比较喜欢笔画雄强的书法,他们就建议我学魏碑,从《龙门二十品》学起,有一定基础后,再学《郑文公碑》。1984年开始,我依次重点临习了《龙门二十品》中的 “四品”,即始平公、孙秋生、杨大眼和魏灵藏造像记。这四品是北魏时期造像题记的精华,其书法艺术属方笔范畴。临习“四品”前,我首先读帖,认识一下“四品”的特点。这“四品”以方笔为主,可谓笔笔方遒,棱角分明。开始,我先练起笔、行笔和收笔。然后逐一练习横、撇、点、捺、提、钩和偏旁部首。这虽属技能技巧的范畴,但练起来简单乏味,我只得一边临习,一边揣摩,反复练习,直到逐渐熟习其写法和特点。在练习各种笔画的基础上,开始临习碑文。始平公造像题记有二百字,但缺损或模糊不清的字就有八九十字,我只得选择笔画清楚的字临习,其他“三品”的字除个别字缺损外,大部分字我都临习过。“四品”中的字多方起方收,但魏灵藏碑文中有的字点的变化多,方圆兼备,横画起、收按的动作较重,收笔略向上挑,有隶书燕尾的笔意。长撇飘扬,也多含隶意。竖画有的是悬针,有的竖画圆起圆收,显得圆润有趣。大部分字结体端庄,活泼大方。我在临习时,注意加以区别,以免雷同。

临习“四品”先后用了约五年时间。此后,我又临习了《牛橛造像记》和《北海王元祥造像记》。这“二品”与前“四品”合称《龙门六品》。那时每隔一段时间,我就拿着临习的作品,请两位老师指导,每次他们都认真点评作品,从笔画到结体指出进步、主要缺点和努力方向。还经常作示范演习,有时还展示优秀作品,解读它们的特点,使我受益匪浅。

记得开始时,我临写的字,点画不精到,有的不符合法度要求,他们指出要一笔一笔、一字一字精心书写,不急于求成,要写出“四品”的方笔特点。待我初步掌握了方笔的笔法之后,进一步要求充分发挥用笔的技巧,加强线条的力度,并细心研究“四品”的结体特点,把字写端正、匀称,写美。此后,我除多临摹多练笔外,利用北京的有利条件多参观书画展,阅读书画报刊和有关书籍,借以提高见识。后来我查阅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执政后,随着改革的进程,北魏文化跃进到一个新时期,其书法体现了汉民族与少数民族(鲜卑)文化的融合,是在总结汉晋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刚毅、雄强、质朴、豪迈的书风。其结体之奇,风格之多,书法之妙,气势之强,在摩崖、造像、墓志、碑碣中皆有体现,对我很有启示。我再临“四品”更加审视其点画、结构、气势和用笔特点,注意下笔刚强果断,力避飘浮,经过一段临习,笔画的力感加强了。我又开始把始平公与孙秋生造像记对比研究,发现始平公造像记,结字茂密,以宽博取胜,撇捺舒展,给人以端庄中飘逸之感。孙秋生造像分上下两段,中宫紧密,整体严正,笔画直来直往,干净利落,主笔劲健,不放纵,其他笔画穿插揖让,撇捺中没有臃肿之笔。对其认识上的提高,也提高了我临习的兴趣和水平。

二零零九年上半年,我开始临习北魏《张猛龙碑》,该碑现藏于山东曲阜孔庙,其艺术特点是斜画密结,结构疏密得当,借让巧妙。书法以方为主,清劲耸拔,隽美灵动。临习此碑,使我的书法从结构到笔力都有了新的气象。此时,我写了很多大幅魏碑作品,如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革命领袖的诗词,古人辞赋等等。后来,杨遇泰建议我说,年岁大了,站着写这么多大幅作品,太累,可以再临习一下北魏《张玄墓志》(也叫《张黑女墓志》),写一些小幅作品。他说《张玄墓志》书法峻宕,秀雅脱俗。我临习之后,感受到此碑结字多扁方,用笔方圆兼施,书风刚柔相济,既有北碑之雄风,又有南风清雅之气。为了扩宽视野,我又临习了东晋爨宝子碑,此碑出自云南省曲靖,现存曲靖一中。其书体有明显的隶意,横折处多外方内圆,点多露锋,拙中有巧,古气盎然。仿其结体、用笔、神采,我创作了两幅作品,“浮舟沧海,立马昆仑”和“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参加了市、区老年书画展,受到好评。

范有生书法作品

观赏碑刻,加深理解

一九九零年八月至二零一零年四月,我先后三次到洛阳市龙门石窟参观。每去一次增加一分我对魏碑书法的挚爱。第一次去时,游人很少,看得仔细,见到那窟龛中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等实物珍品,令我惊叹!我在古阳洞中久久驻足观赏,陪同人员介绍古阳洞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是开凿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个洞窟。在龙门石窟中,碑刻有三千六百余件,其中,以《龙门二十品》最为著名。这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在古阳洞中。这些题记多在窟壁的高处和顶部,要仰头观赏,我当时兴致很高,一一点数,并作了记录,感受到题记的多样和字体的雄强,令我大开眼界,很受启迪。

一九九七年七月,我慕名来到山东掖县(今莱州市)城东南的云峰山,参观北魏著名书法家郑道昭撰书的“郑文公下碑”,该碑刻于一半圆形的崖壁上,碑上之字结体宽博舒展,方圆兼备,变化多端,雍容大雅,展现了郑氏浑厚的艺术素养和坚实的笔下功力。

通过参观和临习,我认真研读该碑帖,了解其结构和运笔特点,将该碑的总体特征,归纳为其字形以方为主,随体赋形;宽博舒展,和谐大度;巧作安排,注意避让;篆隶笔意,古趣盎然。并列出其包括点、横、竖、撇、捺、挑、钩等的笔画和运笔特点,我还写了一篇文章《我对郑文公下碑的浅识》,从而加深了我对该碑的理解,提高了临习效果。我将此文送给郑彦伟老师,得到他的肯定,他说:“临习法帖重视分析研究很可贵,应该大力提倡。”

一体为主,兼学多体

我在临摹研究诸多魏碑帖之后,开始学习篆隶和行草书,借以兼学并蓄,广采博取。首先,我细心了解小篆的笔法、基本笔画、结构以及笔顺和章法等特点;品读有关介绍邓石如隶法作篆以及其篆书的传承与创新等文章。我临习邓石如篆书,以求对书写篆书有所体会,并锤炼自己的运笔能力。接着又临习邓石如的隶书,还临习了后汉《张迁碑》,从中汲取营养,提高对篆隶书体的理解。一九九六年开始临习行草书,参加由原崇文教育分院举办的书法专业研修班,教师是书法家段志华,学习“圣教序”,历时三年,一九九九年十二月结业。后又临习“智永真草千字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十七帖”、王铎行书与大觉禅师等信札卷,孙过庭“书谱”等,从而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艺术素养和书写水平。在学有所得之后,我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为群众服务。一次,还为市政协老干部书法组讲了七讲辅导课,如何临习“圣教序”,受到老同志的欢迎。

近年来,我的一些作品多次入选各类书画展并获奖,一些作品还被书画爱好者收藏。我深知学书虽小有所得,但距离写出更生动、更丰富、更有艺术性的书法作品还差得很远。我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我染翰临池,弹指间有四十年了。我到市政协工作后,因工作关系和书画家接触多了,相互了解,增进了友谊。他们曾热情地指导我学习书法,其关爱相助的深情,我将永远牢记,其中许多场景至今记忆犹新。刘炳森先生的隶书秀美而朴茂,创出了个人风格。尤其是他的楷书,出于颜体,写出了大气魄。他多次指导我学习书法,关于写唐楷、隶书和魏碑,他有很独到的体会。郑怀义是一个文人书法家,他对历史、古代文学、书法理论都颇有造诣,他经常鼓励我一定要学好传统,坚持正确的学书道路。赵家熹其楷书取法晋唐,主攻颜、欧,行草师法“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精楷书,兼善行草和汉隶,自成风貌。苏适初学魏碑、汉碑,继学赵孟、李北海、王羲之,擅长行书。陈荣琚在研习汉碑、唐碑的基础上,学习“二王”行草书,擅长行草书。他们的书法追求字的造型美,崇尚和谐典雅,内含骨力,属于美而不俗的风格。赏读他们的作品,使人有娟秀清新、飘扬隽逸之感。在他们的指导和影响下,我学书法得到很多受益。一九九七年十月,应香港甲子书学会和澳门中华文化艺术协会会长苏树辉先生的邀请,市政协组成以欧阳中石先生为团长的八人书画家访问团,赴港澳访问。好客的主人,热情接待,倾注真情。通过交流参观,我们加深了对港澳地区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社会和风土人情的了解,在香港珍宝海鲜舫和澳门葡京大酒店举行的笔会上,三地的书画家欢聚一堂,互相交流,挥毫雅叙,创作了不少风格各异的佳作,会场内满壁生辉,弥漫着浓浓的墨香和友情。在港澳期间,我有机会观赏了梁披云、苏树辉、翟仕尧和陈颂声等书画家的作品。这些书画家十分敬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他们学问渊博,书学功底深厚,入古出新,自成一格,各体皆能,令我增长见识,也享受了友谊和快乐。

访问期间,我与欧阳中石先生朝夕相处,曾就学书中遇到的问题向他请教,每次他总是耐心地给予解答。他反复指出学书要踏实,持之以恒,练好基本功。在一次笔会上,他特书赠我一个斋号“积雨斋”,意为学书如储知、如练功,又如久旱逢甘霖,集存珍贵的雨水一样,储知愈多愈丰富,练功愈长久,积累愈多,就会取得可喜的成果。这个斋号,我一直延用至今,以激励我不断上进。

如今研习书法,已成了我人生境界的一种追求,以书抒情,以书陶性,以书会友,以书健身,其乐无穷。要问老年所学何处好?我说:“夕阳红在书画中”。我今年虽已八十有七,还应不断努力,寄情翰墨,抒情写意,要白发雄心在,豪情颂中华,我衷心期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办公厅原主任、第七届市政协委员

责任编辑 徐飞

猜你喜欢
魏碑笔画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魏碑行书对联:文生于情有春气,兴致所至无古人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找不同
书法欣赏
打铁老太
添笔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