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李娜夺冠成因分析

2015-01-11 04:35叶海燕汪希硕王国凡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接发球澳网李娜

叶海燕,汪希硕,王国凡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运动训练学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李娜夺冠成因分析

叶海燕,汪希硕,王国凡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运用视频观察、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分别从李娜团队、技战术、心理以及体能等方面对李娜参加的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夺冠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为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前景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也为我国网球由专业化向职业化的发展方式的过渡起到了推进作用,同时给基层教练员、运动员以及科研人员带来启示,旨在为我国网球选手今后训练、比赛及科研提供参考依据,进而提高中国网球整体水平。结果表明:1)李娜团队的力量是其夺冠的关键;2)技战术方面表现为:发球稳定性高、攻击性强、得分率高等特点;接发球体现出较强的预判、击球和破发能力;强劲的正、反手底线进攻能力和网前技术的提高使李娜的技战术方法更多样;3)成熟稳重的心理素质以及科学合理的体能分配是李娜夺冠的保证。

李娜;澳网;网球公开赛;夺冠成因

2014年1月25日,“中国体坛一姐”李娜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以下简称澳网)中首次夺得澳网女单冠军,这是她继法网冠军之后职业生涯取得的第2个大满贯冠军,成为获得澳网单打冠军首位的亚洲选手,也是41年来第一位超过30岁的澳网女单冠军,是继刘翔、姚明之后又一个在国际体坛的“中国符号”。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澳网李娜夺冠成因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视频观察法 通过观看此次澳网李娜7场比赛的直播录像,运用慢放、回放等方法对各项相关技战术指标进行统计,并详细记录李娜在比赛时所表现的竞技能力水平。

1.2.2 文献资料法 浏览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官方网站[1],统计并整理2014年李娜澳网共7轮比赛的12项技术指标;利用百度、中国期刊网等搜索有关研究资料,以了解前人研究的成果和与本论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为研究框架的确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2003对李娜参加的7场比赛相关研究数据进行整理、分类、汇总,并将李娜与对手的ace球、双误、最快发球时速、1发平均时速、2发平均时速等12项技术指标进行差异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李娜团队分析[2]李娜在澳网夺得了第2个大满贯冠军后,在随后的颁奖礼上李娜首先感谢自己团队,句句都是“娜式幽默”,也正是她背后这支神奇的团队,他们各司其职,尽心尽责,让李娜在逼近32岁的年龄来到了职业生涯的最高峰。

2.1.1 麦克斯·埃森巴德(经纪人) 鲜为人知的是,这些年来,李娜为自己的网球事业投入达到了几千万元人民币。众所周知,李娜拥有自己的团队,而包括机票、酒店费等零零碎碎的开销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有媒体做了估算,李娜每年需要为团队支出超过700万元。而麦克斯作为李娜的经纪人,他的另一身份是体育营销巨头IMG集团副总裁,IMG是全球最好的体育经纪人公司。2009年,李娜与IMG签约时,麦克斯利用李娜是中国最早从事职业网球的女运动员加上有着不错的国际形象,从开始的球衣和球拍这2个赞助到今天手握10余个顶级代言,为李娜的重新起飞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持,让许多高手加盟李娜的执教团队。麦克斯·埃森巴德的贡献使得李娜团队得到了充分的物质保障,正如李娜澳网赛后说的那样,“谢谢我的经纪人麦克斯,你让我更富有了”。

2.1.2 卡洛斯·罗德里格斯(教练) 与法网夺冠时的团队相比,核心成员中唯一的变化就是教练换成了阿根廷人卡洛斯。教练的更换是李娜在30岁以后还能重回世界巅峰的关键。卡洛斯的到来,给李娜带来了:1)更自信沉稳,如,2013年澳网决赛,那是状态极佳时的李娜,却因为一次意外跌倒受伤而痛失冠军,可当时我们并未从她的脸上看到懊恼与愤怒,更是一种平和,也留下了令人铭记的微笑。在2014年澳网中,通过比赛视频,我们都能看出李娜显得更加自信,在出现失误时也能用笑容来给自己减压,这些变化要归功于卡洛斯。对于李娜的心理层面,卡洛斯说道:“未来我们还会多多少少看到李娜在比赛中出现起伏,这是人的天性,但是要帮助她学会更好地管理情绪,让自身去适应球场上环境的瞬息万变。”其实,最重要的是,卡洛斯的到来解决了李娜和姜山之间的“复杂关系”,姜山不必再担任教练工作;2)更职业,卡洛斯非常重视对李娜赛前营养的调整以及对训练的严格要求,这一点也引起李娜经常“吐槽”,教练如果在场上训练说打10组,你就必须完成10组,必须按照他的计划做完才可以;3)技术上更全面,李娜已年过30,技术上已定型,但卡洛斯的到来,使得李娜在发球和正、反拍的技术上有很大的变化,李娜在底线的站位更靠前,已从底线进攻型转型为综合型球手。

2.1.3 姜山(后勤) 作为李娜的丈夫姜山,在团队中担任后勤、陪练,同时也兼任着李娜的“出气筒”,他的功能无可替代,他是李娜背后坚实的靠山。“姜山的作用非常重要。他是我的家人,会帮我处理很多琐碎的事情,签证、订机票等,心情不好时,他是我避风的港湾。”从这句李娜对姜山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姜山是李娜团队中不可或缺的“管家”。

2.1.4 阿历克斯(体能师) “过去这几年,我就没怎么受过伤。”李娜在澳网夺冠后感谢词里的这句话,对于阿历克斯来说,就是对一位体能师的最高评价。阿历克斯在网球界工作接近30年,服务过阿加西、桑普拉斯这样的天王。他的医疗团队对李娜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服务,形成了训练、比赛和休息的良性循环:1)使得李娜能够应付卡洛斯教练的“魔鬼”训练;2)使李娜的体能在大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后能得到充分的储备和恢复;3)使李娜的身体始终保持健康的状态。阿历克斯的到来是李娜在长年的职业赛场征战中没有出现透支的重要原因,足见,李娜的体能师在团队中的重要性。

2.2 技、战术分析从表1和表2可得,在澳网女单7轮比赛中,李娜与对手在1发成功率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在1发得分率、2发得分率、2发平均时速、接发球得分率、致胜球等5项指标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 <0.01),在其余6项指标上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 >0.05)。

2.2.1 发球 众所周知,强有力的发球不但可以在气势上压倒对手,还能够破坏对手的反攻而直接得分[3]。纵观此次澳网比赛,可以看出李娜在发球技术上表现出:1)稳定性好,从发球时速角度来看(表2),李娜在1发平均时速上、最快发球时速均与对手没有显著性差异,且在最快发球时速的场均值上还略低于对手,但李娜在2发平均时速上显著高于对手(P <0.01),说明李娜在1发失误的情形下,仍能保持较快的发球速度,展现了1个世界顶级选手较为稳定的发球技术;从双误指标上看,李娜与对手没有显著差异,但场均次数少于对手2个,总体来说,李娜的发球双误指标起伏不大,且与对手相比占据一定的优势;在1发成功率上,李娜与对手呈显著性差异,领先优势明显。综上可见,李娜的发球稳定性较好;2)攻击力强,从制胜球指标上看(表1、表2),李娜共打出177个致胜球(其中有20个ace球),与对手相比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李娜的致胜球和ace球技术是其取胜的一大法宝。另外李娜稳定、快速的发球也从侧面反映了李娜的发球攻击性强的特点;3)得分率高,从1发、2发得分率指标上看(表2),李娜与对手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具备明显的领先优势,在澳网决赛的比赛中,李娜在1发全面受牵制的不利情况下(第1盘李娜的1发得分率是52%,而对手是65%),通过依靠高出对手3倍的2发得分率构建起了整场比赛的优势,从而锁定胜局,这也说明李娜充分抓住了对方因身高不足而导致的2发偏软的劣势(对手身高为1.61m),因此,2发得分率是本次澳网决赛中李娜顺利夺得冠军的最大法宝。

表1 李娜与对手部分相关技术指标统计

表2 李娜7轮比赛中相关指标方差分析

2.2.2 接发球 从表2可以看出,在接发球得分率上李娜与对手相比存在高度显著差异。由此可见,李娜在接发球技术上具有较强的防守反攻性,纵观7场比赛,李娜在预判对手来球落点上非常精确,接发球击出后的速度、落点、深度及角度等方面均恰到好处,展现出了世界顶级水平的来球预判和击球能力。

李娜的接发球优势也给她带来了更多的破发机会(见表3),李娜在整个7场比赛中,除第3轮低于对手外,其余各场比赛李娜所获得的破发机会和破发次数均高于对手;由表4可知,李娜在破发次数上与对手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说明李娜在把握关键球的处理方面能力较强。但从破发的成功率上来看,李娜的效率不算理想,7场比赛中李娜的场均破发成功率为57%,且在第2轮和第7轮时被对手分别打出100%和67%的破发成功率(见表3),但她们获得的破发机会远低于李娜,综合以上来看,李娜的破发能力远强于对手。

2.2.3 正反手底线进攻 李娜在竞赛中通常采用底线以我为主的进攻战术[4],本次澳网中,李娜在底线快速灵活的步法、落点精准的回击,快速接发球等表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娜的杀手锏正手底线进攻技术体现了“快”、“准”、“很”的特点,而且隐蔽性极强,无论是正拍的接发球变直线,还是对角的发斜线,李娜应用起来灵活自如、得心应手。同时令人关注的是,长期制约李娜的反手击球技术在本次澳网上打出了十足的杀伤力,多次在比赛中打出反手制胜分。如,在决赛中我们发现,李娜的正手位底线进攻很难控制回球的深度,多次出现球出界的状况,从技术统计来看(表5),李娜的正手在第1盘出现了高达13次的非受迫性失误,这与之前的比赛表现差距较大(本届澳网第5轮和第6轮李娜正手的非受迫性失误总和为11个),但同时也能看到,李娜的11个反手制胜分可以说是第1盘获得胜利的关键;从比赛中发现,当李娜正手无法打出具有穿透力的进攻球时,她没有像过去那样持续通过底线猛抽来找回正手的手感,而是通过正手中速球与对手进行周旋,通过保证自己的正手击球落点深度使对方无法在底线主动发力进攻时,为自己的反手制胜分创造机会,在第1盘,正是李娜稳定的反手击球,让她即使在状态不佳的情况下,依然通过抢7拿下第1盘。但令人关注的是,李娜作为世界网球顶级水平选手,她的进攻意识以及效率是无与伦比的,但强力进攻如同一把双刃剑,高进攻性也伴随着高失误率和高风险,亦即通常所说的可能带来非受迫性失误[5]。据统计(表2),本次比赛由强力进攻而带来的失误,李娜场均26.1个,而对手是23.8个。说明,李娜的强劲进攻在给对方造成威慑的同时,同时也给自己增加了非受迫性失误的次数,可见,非受迫性失误已成为牵制李娜稳定发挥的关键因素。

表3 李娜与对手破发球技术统计

表4 李娜与对手破发球方差分析

表5 决赛李娜与齐布尔科娃第1盘正反手的非受迫性失误及制胜球情况统计

2.2.4 网前球 如今的女子网球战术已由过去较多的采用底线型打法逐渐向综合型打法发展,网前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运动员的重视[6]。李娜属于底线进攻型选手,但在今年的澳网上,李娜的上网击球技术成为其致命的攻击武器。李娜的教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我鼓励她多来到网前,尽管李娜处理网前球并不很成功,大多都出界或下网了,但从整体上看,收益更大。李娜一有机会就上网,让对手失误更多,压力更大。为了压制李娜上网,对手就需要把球处理得更深,这就可能带来更多的失误”[7]。从表6可以看出,李娜好像在有意识地增加上网的次数,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虽然在此次澳网上李娜的网前球得分率都低于其他5名选手,但尽管如此,这一战术的变化使她的技战术方式更加丰富,更能占据主动权。

2.3 心理和体能分析

2.3.1 心理 美国著名职业网球运动员吉米·康纳斯说:“网球比赛的95%取决于心理”[8]。可见,在网球比赛中心理水平的重要。本届澳网,李娜在心理素质水平上有了很大提高,体现在:1)如在决赛中,李娜即使在第1盘“慢热”的不利状态下,依然保持稳定的心态,反而通过稳定的回球和具有针对性的战术,从而逐渐找回手感,最终赢得比赛的胜利;2)李娜过去火爆的脾气曾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型比赛的经历,李娜在本届澳网中向媒体以及球迷展示出成熟的心理素质,尤其李娜在夺冠感谢词中所表现出的幽默,获得了观众以及媒体的一致称赞,李娜在赛场上的杰出表现和场下充满幽默和机智的言论,让中国运动员的形象不再是西方世界眼里的“面无表情和机械冷漠”,而是有血有肉、机智过人、幽默大方的魅力东方偶像;3)本届澳网,李娜不管是在关键的抢7局(第2、第3、第7轮)还是在大比分落后(第3轮)的不利情况下,她在场上始终都表现得很沉稳,丝毫看不到急躁、慌乱的神色。尤其是第3轮,李娜在首盘失利的情况下,面对第2盘关键的抢7局时,所表现出的顽强和冷静让现场观众以及媒体大为赞赏,最终依靠稳定的发挥艰难晋级。这些都体现出了李娜作为1名久经沙场老运动员成熟的心理素质。

表6 李娜与对手网前球得分统计

2.3.2 体能 每年高水平职业网球选手约参加20~30站WTA赛事,体能的优劣已经成为运动员能否在比赛中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体坛一姐”李娜在结束了2013年年终总决赛并获得亚军后, 年过30的李娜丝毫没有懈怠,马不停蹄地在北京进行了为期3周的冬训,无论是在技战术还是体能方面都进行了系统训练;为了能保持足够的体能储备,李娜的教练团队也因此放弃了悉尼网球公开赛,仅利用深圳网球公开赛来进行比赛热身,一方面能够避免过多的体能消耗,另一方面也能够检验此次冬训的成果,为备战澳网保持足够的体能储备;从表7也可以看到,李娜除第3轮遭到对手顽强反抗外,其余6轮比赛均直落2盘取得比赛胜利,从而避免了体能的过多消耗;此外在比赛中也可以发现,李娜每球必争的场景越来越少,而对关键球的处理则更加专注,可见,李娜对体能的分配更加科学、合理。李娜年过30,可谓职业“老”将,体能已成为她大满贯道路上的一大瓶颈。但尽管如此,在此次澳网上,她出人意料地表现出了超人的良好体能,并最终成为她顺利获得澳网冠军的坚实保障。另一方面,李娜的良好体能,向全世界展示了1名优秀运动员如果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她的顶峰运动生涯是可以得到很好延长的。

表7 澳网李娜与对手比分情况统计

3 结 论

1) 团队成员的努力是李娜夺冠的保证。同时可以预见,李娜团队的成功对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2)此次澳网,李娜的1发成功率、1发得分率、2发得分率、2发平均时速、接发球得分率、致胜球等6项指标与对手相比优势明显。

3)李娜在技战术层面体现出发球稳定性高、攻击性强、得分率高等特点;在接发球方面展现出了较强的预判、击球和破发能力;李娜强劲的正、反手底线进攻能力给对手带来巨大威胁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非受迫性失误的增加;李娜网前技术的提高使其技战术方法更多样。李娜成熟的心理素质以及展现出的良好体能是李娜夺冠的重要基础。也给基层教练员以及科研人员带来启示:注重运动员网球技术的全面性及稳定性,加强战术理论的学习和战术意识的培养,重视运动员心理调节能力以及体能合理分配的训练。

[1]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官方网站[EB/OL].http://www. ausopen.com/en_AU/players/overview/wta120330. html.2014-01-28.

[2] 伊志刚.细数李娜身边“合伙人” 四大功臣夺冠功不可没[EB/OL].http://www.chinanews.com/ty/2014/01-28/5790803.shtml,2014-01-28.

[3] 严波涛,吴延禧,苑廷刚,等.网球发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体育科学,2000,20(4):80—85.

[4] 张志华,曹宇,周建梅,等.美国网球公开赛李娜单打竞技能力分析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5):141—145.

[5] 康金明,张雪临,肖玉华.2013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李娜技术指标分析[J]. 四川体育科学,2013,(4):73-76.

[6] 王严严,曹竟成.2011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对克里斯特尔斯技战术统计与分析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1,30(3):52—54.

[7] 张荣锋,徐俨俨.专访卡洛斯:百分百发挥比取胜可贵,李娜需自信可战胜任何人[EB/OL].http://news. xinhuanet.com/sports/2014-01/19/c_126026881. htm,2014-01-19.

[8] 陶志翔,祁兵,胡亚斌,等.对网球发球体系的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2):1695-1697.

Analysis on Winning Factor of Li Na in Australian Open

YE Hai-yan, WANG Xi-shuo, WANG Guo-f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Anhui China)

Adopting methods of video observation,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is thesis analyses factors that Li Na can win the champion in 2014 Australian Open from Li Na team, technique and tactic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aspects, so as to provide necessary theoretical support to Chinese tenni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mote transition of Chinese tennis from specialization to professionalization, enlighten grass root coach, player and researcher, offer reference to future training, competition and research of Chinese tennis player, and fnally improve Chinese tennis comprehensive level. Research shows: 1) Li Na team is the key point for her winning. 2) In technique and tactics perspective: high stability in service, strong offensive, high scoring rate, strong prognosis in receiving refection, stroke and break ability, strong forehand and backhand offensive ability on baseline, improved net technique. 3) Mature and stable psychological quality as well as scientifc and reasonable physical energy distribution are guarantee to Li Na’s winning.

Li Na; Australian Open; tennis open; winning factor

G845

A

1004 - 7662(2015 )01 - 0055- 05

2015-01-02

叶海燕,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接发球澳网李娜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bamboo materials in interior design
樊振东和林高远乒乓球接发球技术比较分析
提升网球接发球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Personality Traits on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 with its Relevant Teaching Advice
新年音乐会上的欢呼
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与训练方式研究
对瓦尔德内尔、张继科2/3右半台短球接发球的研究
南极泰山
澳网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