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新闻题材

2015-01-11 07:09◎罗
新闻前哨 2015年7期
关键词:随州银杏

◎罗 毅

如何挖掘新闻题材

◎罗 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大新闻改革创新的力度,挖掘新题材,丰富新语言,探索新手法,创造新风格。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养料、寻找线索、提炼主题”。如何在挖掘新闻题材上下功夫呢?

一、寻求独特的发现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艺术家罗丹的格言;生活中并不缺少题材,而是缺少发现。这应该成为新闻记者的格言。许多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新闻实践告诉我们,社会是五彩缤纷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假如没有发现,我们眼中的社会和生活,只能是一条没有浪花的河流,一片没有云朵的蓝天,一片贫瘠而无生命之绿的沙漠,抑或是遥远无际的茫茫空白。新闻,说到底是发现的艺术。只有依赖着发现,在新闻报道工作中,才能让我们受益无穷。

那么,怎样才能发现新闻呢?在我的新闻工作经历中,有这样一次实践。一次,随州市委统战部邀约本市新闻界部分同志座谈。统战部的同志向我们介绍重视非党知识分子的培养和使用工作,其中谈到林业工程师许国庆与森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畏艰险,不辞劳苦,不惜钱财,多次放弃回家乡江苏工作的优越条件,坚持在随州山区与危害森林的病虫害搏斗。当时,绿满湖北已到最后关键阶段,省级主要新闻媒体为配合省委省政府的行动,开辟了“绿色的丰碑”征文专栏。我几经周折,完成了对许国庆同志的采访,撰写成《好一个“啄木鸟”》的新闻通讯。这篇报道在媒体刊发后,获得了当年全国林业好新闻三等奖和“绿色的丰碑”征文一等奖。寻求发现新闻的过程,也是自我锻炼的过程。对同一事物,我们应该以超出常人的眼光和敏感,多视觉地去观察、去品味、去研究、去判断,寻找出独特的“新闻眼”。新闻虽然不是艺术,但寻求发现是新闻与艺术所共需的。假如说,寻求发现使罗丹成为艺术家的话,那么在新闻报道中,我们只要寻求发现、珍惜发现,定能拥有“浪花”,拥有“云朵”,拥有“生命之源”。

二、抓住难得的机遇

闻风而动,意思是知道一点风声便迅速行动。它的深刻含意在于揭示出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前夕总有一些迹象出现的客观规律。闻风而动,对于处于最基层的市州报记者来说,确实是一个机遇。因为,我们也许就在事件发生的现场,也许我们就参与在其中,这其中详情,中央和省级报纸记者能预料吗?难矣。2010年以来,随州遭遇6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至2012年8月,随州已持续25个月干旱少雨。特别是2012年,全市累计降雨量为历史同期最少,从而造成旱情最重的一年。

2012年8月13日凌晨,长时间奋战在抗旱一线的随县唐县镇新桥村年仅43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张小林,因过度劳累,突发心肌梗塞去世。听到这个讯息时,我正在外地开会。于是,当天上午散会后我便驱车200多公里直接到张小林家,迅速与驻站记者开展采访,连夜写出通讯《“抗旱支书”生命最后24小时》,次日《随州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随州日报》报道后,省委书记李鸿忠作出批示,要求向“抗旱支书”张小林同志学习。8月下旬,省委作出决定,追授张小林“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许多新鲜事物产生在基层,许多伟大实践产生在基层,许多重大典型产生在基层,闻风而动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先发制人,我们如能把握机遇,就会有主动权,就会抢先一步占领新闻高地。闻风而动,要求我们善于观察风向以便及时地“见风使舵”,或捕“风”捉“影”。怎样观察风向?我们要学会把握党的方针、政策和动作,善于从国家大政方针字里行间里悟出新闻报道的新方向;我们要学会摸透群众的心理、关注的热点和需求,善于从群众所思所求所做中摸出有价值的新鲜事。

三、关注有趣的事件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它创造了数不清的珍闻,也锻造出说不尽的奇事。报纸需要这些珍闻奇事来丰富报纸内容,读者也需要这些珍闻奇事来丰富读者文化生活。作为市州报记者,我们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只要我们耳闻目睹认为在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中是最珍贵的、最奇特的事物,我们都可以运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进行记录,运用我们脑中的思维进行合成。那么,搜珍猎奇将会使我们的新闻报道锦上添花。这是一道奇特古老的自然景观。

银杏树被称为地球上生长着的古化石,在湖北随州有一条神奇的古银杏生长带。2012年孟冬时节,我来到位于随州南部白兆山中的曾都区洛阳银杏谷,让记者感觉到这里就是典型的第四纪冰川植物遗存公园,因为这里生存着世界上最大的古银杏群落,银杏树之多、之大、之古、之奇,举世罕见,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古银杏王国。我通过采访和查阅资料,思索之后,形成散文《千古绝唱银杏谷》发表在《随州日报》副刊。我在散文结尾写道:孟冬的银杏谷,令人流连忘返,回头再望填满故事的银杏谷,透过古色古香的千年银杏谷高大牌楼,那满眼金黄里看到的不是一株株冰川世纪的古树,而是一群走过第四纪冰川,凭着坚韧的毅力,在风雷交错中走过千年万年,充满顽强和旺盛生命力的伟大中国人。这篇散文,荣获该年度湖北新闻二等奖。珍奇,词典上解释为“最宝贵的”。搜珍猎奇,就是要搜寻那些“最宝贵的”的东西或事物,因为它们的本身就具有一种新闻价值。我们生存的这块土地古老悠久,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日新月异,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也许会搜猎出一篇传世不朽之作哩。

四、写出优美的文本

一个新闻事实不是孤零零地由几句话或几个动作组成的,而是由现场发生的人和物的声响、形状、色彩、味道等特征,表现在特定的时空中各个部分构成的。如邹获帆同志写的通讯《洪湖水哟……》的开头就这样写道:“小木船在碧油油的小河上划着,两岸的绿树、瓦房、小村都映入水中,鸡声人语可闻,榨油的香味随风送来……”这短短的几句,把人带入诗情画意的洪湖小船上,这种自觉地全方位感知摄入的各种感觉从作者笔尖流出,自然而优美地进入了读者的感觉中,就形成了打动人的美感。

一般说来,我们采访活动程式往往是问、听、记、写,这应下该只是我们采访活动的一部分,要想挖掘出更多的新闻和把新闻写得深切、厚重、感人,采访活动还应扩展到眼、耳之外的鼻、舌、身等。我们到现场去采访,能看到各种人和事,听到各种音响,还能嗅到、触摸到、体会到各种感觉,并且联想到许多东西,说到底在采访中我们身上的每一个感官都要工作,充分发挥它们在采访现场的各自作用。在浙江温岭市松门镇这个地处大东海岸边的小渔镇,据不完全统计,有近万名来自随州的农民,在这里当渔民。2014年9月12日,记者带着家乡父老乡亲的牵挂,奔赴千里之外的松门镇探营。我们在用照相机全方位感知和体验这些“旱鸭子”渔民的同时,在新闻开头写道:“东边日头西边雨。穿山过水,长途奔波1230多公里,9月13日上午来到松门镇。太阳高悬,天气湿热,未进镇区,海腥味便扑鼻而入,人被海腥味包裹。”这组《随州“淘海人”》的新闻图片,以其文字和图片的全感冲击力,荣获本年度湖北新闻一等奖。用全身去感知、去体验、去寻找感觉,我们一定会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五、寻找多维的角度

在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中,若是我们只注重整体,面对整体往往是两眼茫茫,万物几乎是没有变化,没有什么我们要抓取的新闻。作为市州报记者,要想新闻从我们笔下源源而出,则必然将整体的事物加以细分,将整体事物化分为若干细小单位或单个事物,并按照新闻规律和原则,在分析生活或事物变化的基础上抓住一点或多点,一个一个去努力突破,进行采写,从小单元的差异和比较中获取更多新闻。

随州“建设世界华人谒祖圣地、打造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战略上升为省级一元多层次战略,随州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2014年,面对经济发展困难重重,在“圣地车都”发展中,随州牢牢把握“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体思路,以省委提出的“改革、民生、绿色”三维纲要为统领,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深化改革,经济发展继续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局面。我通过深入采访和认真思考,将原本用一篇新闻解决的事情,拓展成“随州聚合圣地车都战略发展能量”系列报道。《战略决定路径》、《市场决定取舍》、《绿色决定生死》、《民生决定目的》等4篇通讯,反映随州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报道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的重大实践,激发全市干部群众抢抓机遇、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这组系列报道荣获本年度湖北市州报新闻一等奖。实践告诉我们,在社会活动细分化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人们对新闻的需求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了。我们只要通过对生活的划分,才可以发现那些尚未被人开垦的处女地,并能搜索出许多个性特点突出、具有新闻性的新目标。

(随州日报社)

猜你喜欢
随州银杏
银杏
中国石材协会赴随州对石材矿山整合情况进行调研
湖北随州:助外出务工人员寻岗就业
做好重大活动重大主题的融传播
——基于随州日报社全媒体报道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的分析
银杏大道随想曲
论银杏的栽植
线上线下须联动 提升网站影响力
——浅谈随州网的创新之路
联合办学,随州花鼓艺术中职班花落技师学院
正大集团正式对随州同星农业完成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