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医学需要剖宫产与正常分娩初产妇焦虑情绪的比较

2015-01-11 07:23杨建运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指征入院产后

杨建运

(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咸宁 437000)

近些年来,国内剖宫产手术出现泛化现象,各大医院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并非医学需要剖宫产[1]。剖宫产在解决难产、处理高危妊娠、降低围产儿和孕产妇死亡率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剖宫产毕竟不是一种自然生产过程,也并非总是利大于弊[2]。随着人们对剖宫产认识的不断深入,有关剖宫产缺陷的报道也日见增多[3],但有关剖宫产与正常分娩产妇情绪障碍差异分析的研究鲜见报道。焦虑是产妇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而初产妇因为没有生产经验,焦虑情绪更加突出,鉴此,本文就非医学需要剖宫产与正常分娩初产妇生产前、后焦虑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为正确评价剖宫产、降低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4 年7~12 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生产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足月妊娠,孕37~41 周;②初次分娩,有正常分娩指征但无剖宫产医学指征;③年龄在18~35 岁范围;④对本研究知情同意;⑤智力正常且有能力配合完成量表测评;⑥婴儿健康存活。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病史或近3 月内遭遇重大生活事件;②其他原因引起的焦虑抑郁;③近2 周内接受过抗焦虑抑郁治疗或心理干预;④伴有严重的躯体疾病或妊娠合并症;⑤残疾人或者存在严重的视力、听力和语言障碍;⑥分娩不顺利,使用了复杂的助产技术或者术后证实有剖宫产医学指征。采用顺序入组法,从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中按入院顺序依次分别选择剖宫产与正常分娩产妇各100例入组,其中剖宫产组为观察组,年龄平均(26.45 ±5.25)岁;孕龄平均(39.15 ±1.35)周;受教育年限平均(12.55 ±1.45)年;城镇64例,农村36例。正常分娩组为对照组,年龄平均(26.25 ±5.15)岁;孕龄平均(38.75 ±1.25)周;受教育年限平均(12.35 ±1.65)年;城镇66例,农村34例。两组上述资料经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法,产妇基本情况根据病历资料填写,焦虑情绪采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4]进行评定,在产妇入院时和生产后3d 内各评定1 次,比较生产前、后产妇焦虑状况的变化。STAI 为自评量表,作者担任主试,给予统一的指导语,由产妇独立作答,如果产妇产后身体虚弱,不便坐起阅读,可由主试照量表内容轻声询问产妇,根据产妇回答勾选答案。STAI 共40 项,其中第1~20 项为状态焦虑量表(S-AI),用于评定应激情况下的状态焦虑,询问的是产妇此时此刻的感觉,本文将其作为主要指标用于评定产妇产前、产后焦虑状况;第21~40 项为特质焦虑量表(T-AI),用于评定经常性的情绪体验,询问的是平时或一贯的感觉,本文将其作为辅助指标,评定产妇是否存在焦虑特质;所有项目采用1~4 分的4 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重。国内常模(女,n=443):S-AI(38.97 ±8.45),T-AI(41.31 ±7.54)。本次调查2 次测评共发放问卷400 套,全部有效回收。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 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入院时两组S-AI 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 <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生产后两组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下降(P<0.01),但仍显著高于国内常模,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T-AI 评分两组生产前、后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国内常模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TAI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TAI 评分比较(分,)

t1:观察组vs 对照组;t2:观察组vs 国内常模;t3:对照组vs 国内常模;* P <0.01

3 讨论

本文STAI 评分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入院时SAI 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但两组间差异不具显著性,提示方式生产对产妇产前焦虑的影响不大,剖宫产并不能有效缓解产妇的产前焦虑。生产后两组S-AI 评分较入院时显著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国内常模,而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产妇存在产后焦虑,但焦虑程度较产前有所降低,剖宫产产妇比正常分娩产妇产后焦虑更重,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剖宫产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影响更大。T-AI 评分结果显示,两组生产前、后与国内常模比较无显著差异,进一步佐证了产妇产前产后焦虑是由于分娩这一应激事件引起。

产妇焦虑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孕晚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引起的内环境不稳定是焦虑产生的生物学基础[5],但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女性激素水平的上移,可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使人烦躁易怒。同时孕妇体重增加、体形改变、循环负荷加重、呼吸费力、睡眠障碍等身心不适可加重不良情绪。部分孕妇出现妊娠合并症,她们既担心自身健康,更担心会影响胎儿。部分孕妇缺少相关的医学知识,对分娩心理准备不足,对分娩时的阵痛产生恐惧,特别是听见其他产妇的呻吟声后,这种恐惧心理更加严重。有些孕妇认同母亲角色缺如,也担心孩子的性别有违自己的期盼,特别是家属很在乎孩子性别时。有些则过分担心胎儿的健康,虽然反复检查,但仍不放心。一些孕妇无医学指征选择剖宫产,但引起焦虑的因素并未消除,一些孕妇害怕阴道分娩疼痛、不安全而选择剖宫产,但又增加了对麻醉、手术的期待和担心,还有部分非医学需要剖宫产并非出于孕妇个人的意愿,而是迫于外界的压力,因此,无医学指征剖宫产孕妇产前焦虑并不比正常分娩的孕妇轻。正常分娩产妇因为损伤小,产后恢复快,焦虑情绪可迅速缓解,但因为引起焦虑的因素并未完全消除,所以仍有部分产妇存在焦虑情绪。而剖宫产是一种手术,损伤较大,产妇产后疼痛明显,恢复也较慢,因此焦虑情绪比正常分娩产妇重得多[6]。

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但要关注产妇的焦虑情绪,更要关注焦虑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予以干预,以缓解产妇焦虑。同时要积极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帮助孕妇树立正确的生殖观,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不盲目地要求剖宫产,从而有效地降低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

[1]吴少芬,赵洁瑜.近5 年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回顾性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7(4):291

[2]袁兰.优质护理在剖宫产30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1):126

[3]黄美英.剖官产术与阴道助产术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1):1722

[4]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12

[5]黎秀梅.产前焦虑原因及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4,21(15):23

[6]李莎.正常分娩和剖宫产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对比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6):1417

猜你喜欢
指征入院产后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
晚期胃癌切除治疗的手术指征和效果分析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