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平陆县县域路网规划研究

2015-01-12 06:59员建斌
山西交通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平陆县公路网干线

员建斌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6)

近年来,随着平陆县人口的不断增加(截止2013年平陆县全县总人口已达26.258万人)和经济的快速增长(2013年全县GDP总额达32.23亿元),平陆县现有公路网已无法满足其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应结合该区域未来产业布局、经济发展趋势从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本源上进行路网规划,制定出详细的路网布局方案[1]。

1 平陆县公路网现状

1.1 路网现状简介

截止2013年底,平陆县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 273.414 km,路网密度约1.085 km/km2。目前,平陆县已基本形成了以运三高速、国道209为纵轴,省道337、县道平洪线和平下线、平钢线分别为左翼和右翼的“⊥”字形路网结构;同时,该县以国省道干线公路为主干网,连接周边县市区及出省通道;以县乡道路为支网,连接县域内各乡镇及农村地区,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平陆县路网现状

1.2 现有路网存在的问题

1.2.1 交通运输结构不完善

平陆县由于地形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尚未有铁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县域内交通运输主要依靠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只承担一小部分,公路运输网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倚重偏大。

1.2.2 县域公路网发展不均衡

平陆县县域内公路网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总体来看,南北向公路交通联系强,公路网等级高;东西向公路交通联系弱,公路网等级低;县域南部地区路网较为密集,技术等级较高;中部和北部地区路网密度和技术等级均较低;县域东西部地区路网布局不均衡,西部地区仅有县乡道。

1.2.3 道路技术等级偏低

县域内公路网技术等级偏低,特别是县道路网,分段技术等级变化较大,整体水平偏低,形成了路网瓶颈,造成了一定的运输瓶颈,干线公路的快捷性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 平陆县公路网规模预测

公路网发展规模、远景预测及层次配置是区域性公路网规划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科学、合理地预测出路网发展的总体规模是路网规划过程中的重要问题[2]。对于公路网的合理发展规模,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结合公路网规划的实际情况,都作了很多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采用国土系数理论法对平陆县各规划期(近期2020年、中远期2025年)公路网进行分析,主要对平陆县公路总规模与干线公路规模进行预测,从宏观上把握公路网建设规模,平陆县干线公路网总规模预测情况如表1所示。

根据国土系数理论,“道路长度与人口和面积之积的平方根以及经济指标成正比”,即:

式中:L为干线公路总里程,km;K0为道路网经济指标系数;P为人口,万人;A为区域面积,km2。

表1 平陆县干线公路网总规模预测表(国土系数法)

由表1可知,从2001年到2012年,平陆县的道路网经济指标系数从43.55发展到50.64,道路网经济指标系数不断提高。通过分析可知,道路网经济指标系数与人均GDP有一定相关性,回归方程为:

利用上述回归方程,结合预测的未来人均GDP,可以得出未来该区域的道路网经济指标系数,即2015年、2020年和2025年分别为50.99、52.67、54.04,且根据上述公式,可计算出2015年、2020年和2025年平陆县干线公路网总体规模预测值分别为903.42 km、946.29 km、984.12 km。

3 平陆县公路网布局规划

公路网布局规划要处理的是复杂的非线性问题,目的是追求系统功能最优及系统的可持续发展[3]。系统环境受多种因素制约,很难将诸多的相关因素综合到一起。为落实平陆县公路网规划目标,使公路网规划方案尽量满足平陆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交通运输需求,实现公路网规划在政策、经验、数理、技术方面的结合,本规划拟采用下述规划原则和多种分析方法综合进行平陆县干线公路网布局方案研究。

3.1 规划原则

a)依据平陆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适应平陆县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和实现平陆县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

b)服从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运城市干线公路网规划和支线公路网规划,协调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三门峡市干线公路网发展规划及黄河水运发展规划,并从平陆县的全局实际出发,科学衔接整合和利用。

c)完善、优化、整合现状干线公路网和支线公路网,以平陆县现有道路为依托,适当建设新路线,优化路网布局。

d)按照平陆县城镇化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优化策略,对平陆县未来公路网的道路性质、横断面及交叉口进行相应的规划。

e)重视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适度超前性。f)注重生态保护与交通发展的协调和安全。

3.2 布局方案分析

3.2.1 行政交通区位线分析

利用交通区位理论研究行政交通通道布局的核心是定位行政交通区位线。行政交通区位线是行政联系的主要交通通道,通过分析行政节点的关系,考虑山川、河流等天然地理障碍物的影响,可以比较明确地定位行政交通区位线的空间位置及其地位。行政管理是分层次、由高层向低层展开的,行政节点间联系的紧密程度是由这种管理结构所决定的,上下级行政节点间的联系较同级行政节点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3.2.2 经济交通区位线分析

经济交通区位线与人口分布、城镇分布、产业布局等有关。经济交通区位线分布在较大的经济节点之间及人口、城镇密集带和产业带上[4]。根据经济往来对象所处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区域内经济往来、对外经济往来。一般来讲,对某一个区域,与经济互补性比较强的地区之间经济往来比较密集,与经济发展程度比较高的地区之间经济往来比较密集,与广义地域距离(包括空间地理距离、交通运输时间距离等)比较近的地区之间经济往来比较密集。

3.2.3 公路网布局层次分析

根据运输通道的分析结果,按照运输通道所确定的服务范围、功能和强度,可将平陆县公路网分为两个层次。

a)第一层次公路网 为县域与周边重要城市和地区有便捷的交通联系,为重要的过境交通能够顺畅地通过县域提供服务,构成主骨架公路网。

b)第二层次公路网 为县域与所辖乡镇及周边县城有较为便捷的交通联系提供服务,构成主干线公路网。

3.2.4 重要节点分析

在公路网规划中,首先要明确运输集散点。规划内的城市或乡镇,以及车站、港口、机场等,被视为一个节点,称为运输集散点。公路就是这些点相互之间的连线,各条路线按要求联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构成公路网。在公路网布局规划中,运输集散点分析是基础和前提,因为网络图的绘制和节点的选择都是运输集散点分析的直接结果,它将影响公路网布局规划和规模,同时也是重要度布局法的起点。

节点的确定,是公路网布局优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节点是要求路网必须连通的点,直接与区域公路建设的发展方向有关,并且关系到公路网规划各层次的深浅。划分粗,会脱离实际情况,影响规划精度;划分过细,会使研究工作过于繁杂,影响重点突出。一般就县级公路规划来说,以乡镇及与它们有同等地位的场所为节点较为适宜。这样既突出了重点,保证了精度,也适应了行政区划的统计范围,避免了资料调查整理的困难。

3.3 布局方案

遵循以上公路网基本布局思路,对平陆县未来公路网提出的总体布局方案为“五横九纵一环”,干线公路网总体规模约984.12 km。其中主骨架路网由“一横两纵”组成,主要包括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构成,总规模约167.9 km,主干线路网由“四横七纵一环”组成,主要包括县道,总规模约433.9 km,乡道总规模约382.3 km。

4 结语

城镇公路网是区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平陆县的现状路网的分析,发现平陆县路网中存在路网结构不完善、发展不均衡、技术等级偏低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交通区位线分析、经济区位线分析、布局层次分析、重要节点分析,提出了合理的路网布局方案,以期为今后类似城镇公路网规划提供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平陆县公路网干线
基于熵权TOPSIS的高速干线物流卡车司机驾驶行为评价
徐州公路网云控平台浅析
纪检监察干部义务植树种出“清风林”
平陆县: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运城市平陆县:上下联动脱贫攻坚见实效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系统实施效果评价
打造公路网运行的集成技术
中小城市交通干线模糊控制的实现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干线公路的应用
平陆县国营林场可持续发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