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口算教学遇到家长的“寒流”

2015-01-12 19:30秦祥东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寒流旧知笔算

秦祥东

小学计算教学一直是“双基”落实的重中之重,它影响着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与发展。一年级的计算教学多为口算内容,包括20以内的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这些内容是学生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所以对于这一内容,我坚持“六字方针”:基础(扎实)、能力(简捷)、习惯(认真),然而当我的教学理念遭遇到家长们的口算提前辅导时,我开始感到困惑了……

发现:我只会用妈妈教的方法口算

下面是一节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口算练习的教学片段:

口算35+20,要求学生填写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时,有一女生哭着说:“老师,这个我不会做,可是我会用妈妈教我的方法算得数,我不会用你教的方法算!”我好奇地问:“那妈妈的方法是什么?”她流着泪说:“就拿5加0等于5,3加2等于5,合起来就是55。”等她说完,我明白了是什么干扰着她的口算思路,导致她不会填写口算的过程。随后,有不少同学骄傲地附和着。

分析:是口算还是笔算

对于上述片段中妈妈的口算方法,表面上确实算出了结果,将5加0等于5,事实上就是笔算中先将个位上的数相加,将3加2等于5,实际就是十位上的数相加,这里有一定的竖式规则和固定的运算程序,学生只要在掌握基本的程序之后,然后按部就班地操作这个程序即可,成了机械的操作,但学生对口算中的过程及思维训练却丢失了。这就是所谓的“笔算式的口算”。而真正的口算应该是“边心算边口说地运算”,不需要借助于任何计算工具,只依靠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例如,口算35+20,它需要学生在掌握了两位数的数的组成,充分理解35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20是2个十,并且掌握整十数相加与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口算时学生在头脑中要经过这么一个过程:先将35分成30和5,然后选择30和20相加。因为它们都是整十数算起来比较简便,得到50后(此时学生要将先前储存的5从头脑中调出来),再将50与5相加得出55。至此计算尚未结束,还需要学生口头表达出结果,从高位往低位逐个数字说出来,这又要学生在头脑中对答案的数位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正确地表述出答案。这才算最后完成了35+20的口算。比起家长的口算教学无疑其过程中心智活动要复杂得多。在这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各种信息在头脑中进行合理的拆分、拼组等,并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步骤,得到正确结果,这是一种很高级的心理活动。在这样的心理活动中,学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发展了注意力、瞬间记忆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口算就是心算,心算不是作为笔算的台阶,而是一种不同的训练,是课程中独立的部分。”(刘兼、孙晓天)家长向孩子们所讲授的方法,只是用笔算思路来做口算题,长期使用这种方法口算,学生就放弃了更有价值的思维训练,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心智技能的发展和其他综合能力的培养。

解决:取长补短,完善口算过程

我认识到“家长的口算指导”对“课堂的口算教学”的冲击力:家长的错误指导先于教学,有着先入为主的优势,学生印象深刻。也认识到此种错误方法对学生的危害不仅仅只是计算,还有思维的训练、技能的培养等。为此,我在课余时间寻找突破口,在课堂中取长补短,完善口算过程。以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教学过程为例。

1.创设情境和适度铺垫

家长的口算辅导主要是口述,与班级授课制相比,不可能帮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进行旧知复习,为新知扫除思维障碍。找到这个突破口,课堂上我们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开放、鲜活、现实的信息资源,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和兴趣。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时,我就围绕主题图创设一年级同学去郊游这一情境,开头就以抢答游戏引出,并选择与本节课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旧知进行复习。(1)口答:7个十是( );(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数是56;6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2)口算:70+20= ;20+7= ;50+3= ;50+30= ;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确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30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在轻松的抢答游戏中调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重要的是迅速调动学生认知体系中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认知,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2.注重算理直观和算法抽象

家长的口算辅导是直接呈现固定的计算规则,错误表述其过程,致使学生只能照葫芦画瓢,对结果的得来根本没有科学的认识与理解,只是机械重复10以内的简单加减。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突出采用看图、动手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算理。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可以通过教师示范摆小棒,学生独立摆小棒,从直观逐步抽象,明确算理。以口算35+2为例:先摆3捆小棒及5根小棒,再摆2根小棒,从直观摆出的图示中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出得数为37。“为什么是37呢?”教师的反问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停留于直观,而是自主地在头脑中结合视觉的感观归纳总结:因为有3捆和7根小棒,合起来就是37根。“那原来有7根小棒吗?现在的7根又是怎么得来的呢?”引导出7根是由原来的5根和2根合起来的。此时学生的头脑中开始初步地感知到先要算出5加2等于7,然后才能把7根小棒和3捆小棒合起来。在此基础上通过拨一拨计数器,利用不同的方式再现其过程:先拨出35,怎样在计数器中拨出2呢?请学生拨一拨,学生很快会调用旧知中2是2个一,所以要在个位上拨出2。“这时的个位上变成几了?是怎么得来的呢?”再一次的提问加深了要先算5加2等于7的过程的理解。通过两次不同方式的动手操作,学生对计算35加2等于37的过程已经清晰地形成了思维表象,再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将表象抽象成数学符号的表达,学生对于35加2的计算过程算是真正理解掌握了。

3.实际应用与技能训练

家长的口算辅导只是在孩子学会了计算方法后机械地出几道题加以巩固,给学生产生计算只是枯燥的加加减减,没有一点意思的错误印象。为了纠正这种错觉,课堂上教师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后,要利用各种游戏加强练习。当然练习不是越多越好,要注意练习的针对性,讲究实效,增加学生思维的含量。结合低年级学生好玩的天性、争强好胜的性格,在练习中创设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先过河的活动,或者是看谁能帮助小蚂蚁找到家等形式,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巩固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学得轻松快乐,又很好地理解了算理,掌握了方法。下面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练习:

1.比一比。(先说口算过程再计算)

43+5=    43+50=

2.赛一赛。(游戏看谁先过河)

5+3 2+6 4+5 3+2

35+3 92+6  4+25 3+72

25+3  2+65 3+46 44+4

25+30 20+65 30+46 44+40

3.动一动。

每行发一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有6道题,从最后一位学生做起,每人做一道题(人数不够的由第一位学生完成),做完后往前传,由第一位学生交给老师,最先做完且做对的一行为优胜,老师奖给每人一朵小花。

以一张卡片为例,题目为:

36+20 5+43 17+40

50+24 8+31 33+6

4.玩一玩(分小组对抗:卡片组数计算比赛)

出示三组数字卡片,从中任选一种组成学过的加法式题,看哪组说得多,算得对。

第一组:5  1  3  0

第二组:6  2  0  3

猜你喜欢
寒流旧知笔算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谁言寒流衬暖阳都说暖风驱寒冬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口算 笔算 估算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导入”
英语教学中旧知对新知的同化
冬春寒流来袭时慎防蔬菜水肿病
寒流来了,父母如何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