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160例临床疗效分析

2015-01-13 07:56王振刚
医疗装备 2015年5期
关键词:传导甘草心电图

王振刚

(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天津3017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160例临床疗效分析

王振刚

(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天津301700)

目的:心律失常主要是因为窦房结激动异常发生在窦房结以外,从而导致减缓激动的传导速度,或传导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致使心脏搏动的节律和 (或)频率出现异常。本研究分析和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09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16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标准将其随机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慢心律、利多卡因、心得安、西地兰等常规抗心率失常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了炙甘草中药汤治疗,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98.75%)明显好于对照组 (91.25%),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避免病情的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心律失常;临床效果

心律失常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因为外界因素影响导致心脏冲动传导障碍,进而引发心节律或频率失常,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不宁、自觉心中跳动、心前区不适、胸闷不舒及心电图异常等,病情比较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心律失常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中比较常见,尤以心肌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和心肌炎最为常见。在急性心肌梗塞或心力衰竭发作阶段比较常见,而且在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或正常群体中也比较多见,其病因与内分泌或电解质失调、低温、麻醉、心脏或胸腔手术等有关,而关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药物作用等影响还有待研究。单纯的西医或中医治疗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近些年来我院引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其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在2009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16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诊断指标均符合《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并且借助心脏彩超、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进行确诊。排除了肺病、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衰患者。按照标准将其随机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45~84岁,平均64.5岁,病程在4个月~25年,平均13.5年,其中37例冠心病患者、15例风心病患者、1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3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实验组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44~85岁,平均65.5岁,病程在5个月~24年,平均14.5年,其中36例冠心病患者、15例风心病患者、1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3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患病类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率失常药物治疗,对于室性早搏患者给予了慢心律、利多卡因、乙胺碘肤酮等治疗;对于房性早搏患者给予了安定、心得安、乙胺碘肤酮、谷维素等治疗;对于房颤患者给予了西地兰治疗,心衰者给予了地高辛、西地兰和利尿剂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了炙甘草中药汤治疗,药汤成分主要包括炙甘草12g、生地50g、桂枝9g、人参6g、生姜9g、麦冬10g、阿胶6g、大枣lO枚、胡麻仁10g。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症状变化还要对其类型和剂量进行适当的加减,如气阴两虚患者加西洋参10g;气虚患者加黄芪30g;血虚患者加熟地18g、当归10g;阳虚甚者加桂枝;阴虚患者重用阿胶、麦冬;气滞血瘀者加蒲黄9g、红花9g、枳壳12g,兼有痰浊者还要加法半夏10g、全瓜蒌10g、郁金10g。上述药汤每日1剂。半个月为1疗程,每隔一周要做一次心电图检查。一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1]。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国家相关机构制定的规范和标准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心电图复查显示心律失常出现好转;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未见好转。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采用了SPSS16.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系统性的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98.75%)明显好于对照组 (91.25%),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3 讨论

心律失常主要是因为窦房结激动异常发生在窦房结以外,从而导致减缓激动的传导速度,或传导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致使心脏搏动的节律和(或)频率出现异常。心律失常属于心血管系统中的疾病,其不仅可以单独发病,而且还能与心血管病相伴发作,可持续累及心脏,也可突发而致猝死。心律失常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中比较常见,尤以心肌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和心肌炎最为常见。在急性心肌梗塞或心力衰竭发作阶段比较常见,而且在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或正常群体中也比较多见,其病因与内分泌或电解质失调、低温、麻醉、心脏或胸腔手术等有关,而关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药物作用等影响还有待研究。心电图是确诊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在进行心电图检测之前还要根据患者的体征和病史作出初步诊断,此过程中医护人员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节律、心率变化情况以及发作起止与持续时间,发作过程中是否存在昏厥、低血压、心绞痛、抽搐或心力衰竭等表现,同时还要对该类疾病的发作频率、治疗过程进行了解,这些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至关重要[2]。

中医学认为心律失常属于“心悸”的范畴,经常由饮酒、劳倦、刺激、饱食等因素诱发,患者经常出现心慌不安、自觉心搏异常,中老年患者还经常伴随喘促、心胸疼痛、晕厥等。中医学认为心律失常的主要发病机理是心失所养、气血阴阳亏虚。早在《伤寒论》中就已经记载炙甘草汤可以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并且得到了现代医学的证明,因为炙甘草汤不仅能够促进细胞功能的恢复,而且还能改善心肌结构,长期服药还具有强心作用,能够增强心肌纤维线粒体的氧化代谢,所以能够有效预防心肌重构,同时在改善心衰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在炙甘草汤药中,大枣、党参可补脾、益气、养心;生姜、桂枝辛温,可通血脉、温心阳、活血利水;红花、桃仁能提高心肌耐氧能力,改善心肌缺血,纠正心律失常;黄芪能改善心肌功能,扩张冠脉;苦参可抗心率不齐[3]。因此,炙甘草汤药具有补血复脉、益气养阴之效,可以控制心率到正常的范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其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独用中药或西药治疗,其不仅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而且作用持久,副作用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陈斌,王青.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J].吉林医学,2013,5(3): 142-143.

[2]赵映宝.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疗效[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下半月),2014,15(6): 84-85.

[3]赵艳丽.论中西医结合治疗18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效果分析与研究 [J].中国卫生产业,2012,9 (33):135-136.

R541.7

B

1002-2376(2015)05-0060-02

2015-01-30

猜你喜欢
传导甘草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PI3K/AKT/Bcl-2凋亡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