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让学生“评课”并“发难”教师的语文课

2015-01-13 05:36潘增妹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马谡评课孔明

潘增妹

一、案例背景

在公开课或示范课后,学校往往会组织有关教师围绕课题,展开说课、评课活动,并且还通过名师的点评,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借以发扬光大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教师们在审视课堂教学时,难免会从单一的教师视角来品评教师的教法,这样,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往往会有失偏颇。所以,我们能否换一个角度,从学生的学法角度来重新审视教师的课堂教学呢?

二、案例描述

在上完公开课《失街亭》后,为了听听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我大胆地尝试了让学生以“我看老师的课堂教学”为内容的话题课,让学生畅所欲言,或褒或贬,为教师以后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献计献策。以下是部分学生的发言:

学生王名:当老师讲到“失街亭”谁之过时,同学们意见分歧较大。有的认为“失街亭”是马谡之过,谁让他只会纸上谈兵;有的认为“失街亭”是诸葛亮之过,因为他用人不当……正在大家意见分歧之时,您能以广博的知识讲述《三国演义》中,马谡曾在“七擒七纵孟获”时,为诸葛亮出过“攻心为上”的“攻心术”,曾为诸葛亮出过“离间计”,成功地挑起了曹魏之间的不和。通过您的讲解,大家恍然大悟:马谡并非等闲之辈,诸葛亮理应引咎自责。

学生李东东:老师为了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让我们模拟人才招聘会,以企业招聘员工的方式,来广聘《失街亭》中的各路人才,这个想法很好。同学们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分别模拟“马谡”“诸葛亮”等人物,去参加应聘。但是,整个过程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讨论无法深入展开,有追求形式之嫌。建议老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设计一堂语文活动课,美其名曰“人才招聘会”,效果会更好。

三、诱导并且面对学生的“发难”

回顾历史:诸葛亮一生建功无数,智慧过人,祭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智取成都、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死了还能以木偶退兵、锦囊杀魏延,可谓是计谋百出,算无遗策。可《三国演义》中也安排了一个小插曲来显示诸葛亮的一次重要的失算——错误地信任马谡,导致了军事上的惨重损失。在这时,诸葛亮作为“神”的形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他走下了神坛,还原成一个“人”——中国历史上一个年事渐高的主帅。然而在课堂中我将自己崇拜诸葛亮的情感融入整个课堂教学中,这势必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方向。在此,有学生就我对诸葛亮的个人情感向我发难:智者如孔明,为何要把驻守街亭的重任交给马谡呢?也许,这就是孔明作为人的情感的一次重要表白。

我是这么答复学生的:请看《失街亭》文中如下对话:谡泣曰:“丞相视某如子,某以丞相为父。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愿丞相思帝殛鲧用禹之义,某虽死亦无恨于九泉!”言讫大哭。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由此可见,孔明与马谡情同手足,又有父子之情。当时孔明年事渐高,很想在自己任内让马谡建功立业,能够在众位将领中脱颖而出,进而让他担任更重要的职务。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孔明把在伐魏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驻守街亭的重任交给了马谡,可谓用心良苦。但可惜的是马谡未能领受孔明好意,以致失去良机,痛失街亭,理当问斩。在街亭之战前,马谡提出“若有差失,企斩全家”,立下了军令状。按道理讲,马谡失街亭,全家应该斩首,可孔明毕竟念在昔日情感上,没有杀尽马谡全家,总算是对得起马谡。而且孔明还许诺“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给与禄粮,汝不必挂心”,而且“孔明斩了马谡,将首级遍示各营已毕,用线缝在尸上,具棺葬之,自修祭文享祀;将谡家小加意抚恤,按月给与禄米”,可谓是仁至义尽。

另外,我还列举了孔明任用马谡的另一个原因:他希望通过任用马谡来证明自己的识人之才,做生平唯一一次不是听从刘备,而是服从自己意愿的事。刘备在临终前与孔明有这样一段文字:“先主以目遍视,只见马良之弟马谡在傍,先主令且退。谡退出,先主谓孔明曰:‘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但诸葛亮也许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服从自己的意愿(而不是为刘备)做一件事,于是他大胆地重用了马谡。可是他错了,他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于是,在马谡被斩首示众之后,诸葛亮才会伤心地三次大哭。外人以为他是为马谡死去而哭,但我却认为他更多的是为自己而哭。一个智者,为自己做一件事却这么难,内心的悲痛可想而知。

从《失街亭》中我引导学生读到了一个没有神化的诸葛亮。诸葛亮终于从高高的神坛上走到了学生的心中,他也会犯错误,他也会痛哭不止,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完全是一个“人”的形象。

四、教学案例反思

时代在进步,观念在变化。现在的高中学生的阅历比较丰富,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就要准备得更充分。当然即使是这样,学生也有难倒我们的时候,我们要放下架子,坦率地承认。更重要的,在学生发难时,不能乱了方寸,要巧妙地引导,变被动为主动,相信学生的潜力,相信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并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猜你喜欢
马谡评课孔明
我爱孔明锁
检查(短篇)
评课如何做到“高、新、深”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进行有效评课
谈评课的“四度”
孔明画圈
马谡失街亭
周瑜与诸葛亮对诗
《失街亭》教学实录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