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要如何学习

2015-01-13 08:50罗瑛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活动

罗瑛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245-01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式学习作为科学课学习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实践。事实上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潜能的充分发挥,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那么,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呢?

1.创设和谐环境是探究的前提

和谐的环境,能使人身心愉悦、自觉地为达到某个目标而努力。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嘲笑、讽刺"甚至"挖苦"的话,那必将会给他们造成恐惧的心理,最终导致他们不敢去探究.'不愿去探究。因此,教师要使学生乐于探究、善于探究,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这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前提。例如《我们的身体》一课中,有的学生不明白人的身体为什么具有均衡对称的特征,甚至有的同学提出"不均衡,不对称可以吗"?这个问题看起来让人可笑,认为无知,但正是因为这样才更能体现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真正含义。我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而是就他提出的问题进行游戏活动。如:让全班同学一条腿走路;一只手整理书包、拿东西等,并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体会是什么?

2.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的起点

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只有自己选定的问题,学生才有极大的兴趣进行探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因此,老师一是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二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问题可提,思维活动才开始,探究行为也就会主动启动。一开始,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会漫无边际,没有针对性,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大都能根据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提出相应的较恰当的问题,并能对问题的结论有一定的猜想。

3.注重实践过程是探究的核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这是多年来一直强调而又往往忽视的一个方面。以往教材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的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学成了单方面的活动。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跟着老师转,教师成了课堂的主流。这种模式完全扼杀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经历、体验和发现的过程。比如:让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能因为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去实践、操作。如果操作不成功,应该组织学生去分析问题出在哪儿?最终让学生自己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应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动眼"看一看",多动脑"想一想",多动口"说~说".多动手"做一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当然,在学生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什么结果,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4.优化小组,组织学生有效探索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或讨论。一般的课堂中以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小组交流的学习形式为主,但是这其中学生往往表现出散漫、无序甚至是竞争的课堂,明显会影响到课堂的效率。

4.1合理组合小组成员。每个组中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性别等都要均衡,同时要明确每个成员的分工:组长负责小组中的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观察或实验过程中的记录工作,材料员负责探究材料的领取、保管、整理、归还工作,汇报员负责代表小组对探究结果进行汇报交流工作。

4.2科学指导小组合作。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观察、实验、思考的活动比较多,需要分组合作来完成。而且,在合作前先要求学生确定目标,明确分工,分步实施,合作时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或实践。对于学生来说,在小组学习中还应让学生学会:"想",根据探究问题思考;"听",不随便插嘴打断,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说",能围绕中心话题大胆说,最好做到有理有据,语言清晰。

5.善于引导学生寻求科学答案

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查资料等是一种探究,这种探究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的发现。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网上查询、图书馆查阅等方式获取科学答案。比如与动植物有关的《自然百科图典》、《植物百科》、《世界动物图集精华版》、《十万个为什么》等,对平时的教学都具有较大参考价值。如: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时,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小鸟站在电线上不会被电死?我并没有把这个问题的答案告诉他,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结果孩子们在《十万个为什么》里面找到了答案,知道了鸟不会被电死的原因是:它们只接触一根火线,不和另一根地线接触,也不和地面接触,所以身体里就没有电流通过。而人如果碰到火线,人又是站在地面上,电流就能从人身体上通过,发生触电事故。因此增强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千万不能触摸电线。另外,学生从报纸上搜集资料,剪贴、归类。根据所搜集的资料,来学科学,既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6.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为学生课外探究活动提供助推力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整个单元就是围绕着养蚕的过程来教学的,为了能让更多的孩子的探究活动得到家长的支持,可以事先给家长通过校讯通发了一条信息,简要说明探究活动的意义及要求,并希望家长提供材料(蚕种、桑叶等),而且在实验中更需要配合孩子们一起探究,同时要求学生每天对蚕宝宝进行观察、测量。家长还要督促学生持续观察蚕宝宝的变化,指导怎测量蚕宝宝的体长,区分蚕蜕下的皮与蚕粪等等。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和展示,显然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后,学生的课外观察、记录活动的完成率和质量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科学探究永远是小学科学课堂的主题,它不仅是小学科学学习的目标,还是学习的主要方式,所以我们教师不仅要将探究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有效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亲历科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活动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