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比教书更重要

2015-01-14 00:31李冬梅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育人功能言传身教历史课堂

李冬梅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历史课程育人的功能,当今社会上的突发新闻时常震动着我,开始思考育人的重要性。思考的结果是:发挥教师潜在的影响力!一是在课堂充分发掘史实的教育功能,二是教师的言传身教。

【关键词】历史课堂 公民素养 言传身教 育人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69-01

一、对公民素养教育的认识

公民素养教育就是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教材和教学方式,使被教育者对公民应有的言行、能力、情操、权利、义务等有深刻的了解并化为自己的固有品质。我们的教育在世界各种竞赛中的突出成就表明是成功的,但这真的就是我们所要的教育吗?就让我们来看看现状吧:

某考生疑因高考失利而跳楼自杀;某大学生因纠纷而对同学投毒;某人在某国旅游时在景点刻字;某人醉驾造成多人死伤;某地青年出交通事故后大声嚷嚷:知不知道我爸是谁?类似的事情层出不穷。这样的“人才”究竟有何用?

要改变中国人的形象,要培养真正的有用人才,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公民素质建设成为要务,学校自然是重中之重。所以老师们要切记: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唐代的韩愈就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排在了第一位。“传道”,即是要求老师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教会他们做人,做好人!而这,正是今天强调的高素养、高素质的新型公民。

二、历史课程在培养学生公民素养教育中所起作用

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历史课无疑是进行公民素养教育的最佳教材。而新课标对历史课程目标的设定更是直接点明了其在公民素养教育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即让学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1]

历史教师,首先应清楚的认识到肩负着提高学生素养的重任;其次还该知道在历史课堂上具体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养。据新课标,个人认为这个任务既包括了知识、能力素养,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针对国情,更该强调的是后者。大致归纳为:①使学生了解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②了解尊重他国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③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推动重要,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④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⑤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⑥提高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识别判断能力,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

三、历史课堂怎么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

众所周知,单纯以理论对学生进行说教,那是多么苍白无力的教育,不仅不能达到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目的,还会让他们感到厌烦。而历史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丰富的历史资源让很多学生都喜欢上历史课。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

(一)“随风潜入夜”——挖掘教材中的渗透点,以具体的史实和人物形象给孩子们以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比如在介绍完历史人物的事迹后,以“你们希望做哪种人”的讨论引起学生对其精神的理解。林则徐、岳飞等人一心为国为民,“留得青史在人间”;秦桧、汪精卫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陷害忠良,遗臭万年。由此,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历史课堂上的很多知识都可以联系到公民素养教育的内容,只要老师做一个有心人,就不难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但切记不要唱独角戏,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总结,做到事半功倍。如牛顿能够取得成就都与他的勤奋、不怕失败、不断进取分不开。但这些道理不是我告诉他们,而是通过牛顿请客及煮鸡蛋的故事让学生得出结论:“幸福不是毛毛雨”,绝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成功都一定要付出汗水,要尽力去拼……这些道理慢慢渗透、影响着学生,促使其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

(二)“润物细无声”——提高自身素质是培养高素养人才的关键

可能会有老师发现,自己在课堂上已经尽力注意了这些品质、道德修养的教育,为什么不尽人意呢?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可能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本人的影响。学生眼里,教师就是自己品德修养、专业知识、审美情趣等的全方位学习对象,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如果站在台上的老师没精打采、知识错误频出、随地吐痰、引导学生作弊……可想而知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刺激”!又怎能以其人格力量无声地作用于学生?学生不仅很难认可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精髓,更有可能会鄙视老师。所以,每一个教师身上都“潜伏”着公民素养教材,都不能小看了自己的低素质的言行,它会让你丧失了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最终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所以老师的高素养形成是培养良好公民素养学生的必要点!

(三)“处处闻啼鸟”——及时地鼓励表彰和批判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老师对学生的表扬更像悦耳的百灵鸟的歌声让学生幸福!学生值得表扬的言行及时得到鼓励,既肯定了个人,又弘扬了正气。反之则给予及时的批评,而且两手都要持之以恒,让学生形成是非标准。个别学生故意放大音量地咳嗽及打喷嚏,引起哄堂大笑的是可能老师都经历过。对此,我联系批评了四次才扭转。

总之,育人并非班主任的“特权”。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尽力在实践着:以育人为出发点!但唯有大家都如此行动,才能提高国民的素质,才能赋予历史教学以无限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第1页。

猜你喜欢
育人功能言传身教历史课堂
班主任工作中的立德树人·教书育人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增进亲子关系的小方法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发挥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完善职校职业生涯规划育人功能的研究
词语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