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探讨

2015-01-14 08:36吴静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学习方式转变

吴静

【摘 要】体育新课程理念提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是学生学习时在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方面的基本特征。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强调学生在体育课中通过亲自参与活动,实践行为学习。突出有效性地满足个体差异的需要。它是在现代新体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创造性进入体育教学活动中,并与教师、其他同学合作一起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一种倾向性表现。

【关键词】高中体育 新课程理念 学习方式 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89-02

体育新课程理念提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是学生学习时在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方面的基本特征。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强调学生在体育课中通过亲自参与活动,实践行为学习。突出有效性地满足个体差异的需要。它是在现代新体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创造性进入体育教学活动中,并与教师、其他同学合作一起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一种倾向性表现。现在体育课教学中要设计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进行解决问题,进行创新,进行检验知识和发现未知领域。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或照搬从教师或课本获得的信息,他们通过理解学习主题并与自己已有的相关知识进行联系的方式积极思考,自主建构新知识。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努力跳出课堂教学的范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去思考和探究问题,养成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在体育课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自主支配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3.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二)自主学习不等于“放羊式”教学,也不等于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相反能使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向课堂教学之外延伸,呈现出体育活动贴近生活:

1.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2.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将自主学习的方式延伸到课堂教学之外。

例如: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近年来,我校建立了选修课教学内外一体化模式:学生体质要增强,运动能力要提高,仅靠课堂来解决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把家庭、社会体育充分结合起来形成课内外体育一体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体育资源(一方面学校财力允许下多添置一些器材,另一方面鼓励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自买一些。),让体育课走出运动场,与课外活动、家庭和社区相结合。使学生在体育能力提高的同时,又促进了身心全面发展。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当的内容作为选修课进行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选修课要突出两个字“喜欢”。让学生凭着一种兴趣与爱好而进行选择性的自主学习和锻炼。充分培养学生的拓展性和扬长性。

二、注重体育课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一)合作学习的价值

合作学习是体育新《课标》环境下的重要学习方式,旧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尽管有很多的合作学习方式,其形式流于表面的较多,往往是达不到合作的真正效果,发掘和体现合作的真正价值就更不要谈了。在体育新《课标》的实践中,对合作技能与技巧及其在学习中的运用,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与人格品质的塑造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把它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和追求。对于教学来讲,不仅是一个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问题,而是一个育人问题,学生不只是在身体方面得到发展,而是从健康上来理解其意义,这样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合作学习蕴含了“知识、身心和社会”三个维度的活动,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一致。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是学会交流、交际、与人相处的过程。当今社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就显得尤为重要。

1.学生在合作体中讨论交流,有不同的观点的交流与探索,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动作技能的掌握,这对学生知识技能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2.在小组学习与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和运用一定的交际手段来与同学交往和相处,这就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二)合作能力的培养

1.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合作的方式很多,合作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合作将难以维持。实践中我经常发现学生有合作不顺,合作解体,甚至与他人难以合作相处,有时组与组之间争吵,使合作不成功,或者表面看上去是在合作学习,而实际上相互之间合作不起来等现象。课后我了解到学生不是缺乏合作的意愿,而是学生缺乏合作方法与技能。因此,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合作学习的必要条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合作需要共同的意愿与努力,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在素质的闪光点,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使他们有一个充分展示思维个性的平台。同时积极发掘教学中能体现真、善、美的态度情感因素,并作为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一部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真、善、美的价值体验。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合作技能技巧的培养

(1)培养学生组成合作小组的技能。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分组或自己组合活动小组时不知道怎么办?所以,首先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基本的社交性语言入手,积极合作,要求合作,学生间形成沟通的习惯。如:我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堂中引导学生用“我们来合作!”一类的打招呼向他人邀请,或手拉手、相互击掌等,创造一个合作氛围,采用“打招呼”语言和亲近的动作是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开端。

(2)培养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的技能。一个团体要有生命力,第一必需有凝聚力,那么,合作学习小组怎样才有凝聚力呢?那就是学习小组有没有形成共同目标的确认和激励。在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应积极参与和激励学生,引导和鼓励学生互相积极评价自己和他人,在评价中养成倾听和尊重他人讲话,尊重差异,对小组成员的成功表示赞赏,失败的鼓励,以及倾注情感,平等相待等,增进同学间的相互理解和加深友谊;在学习中,重视对话,让学生学会说服他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努力做到“学会微笑与倾听,做会说话的人”。

3.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

合作是手段,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才是价值所在,它是民主精神、团队精神和力量的表现,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设计与创造合作学习的情境,既是教育者,充分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合作者,全身心地与学生合作,做好合作的表率。让学生在合作体中感到自己的成功与小组分不开,小组的成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与成功,具有荣辱与共之感。

猜你喜欢
新课程理念学习方式转变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