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民进之声?做会员之友

2015-01-14 05:48赵文娟
民主 2014年12期
关键词:民进中央基层组织会员

赵文娟

2014年11月17日至18日,《民主》杂志座谈暨发行会在北京举行。民进中央副主席、《民主》杂志社社长王佐书出席会议,并就《民主》杂志的重要性、如何办好杂志和做好发行工作发表讲话。

会上对25个优秀集体和25位优秀个人进行了表彰。民进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民主》杂志常务副主编毛梦溪介绍了《民主》杂志2014年改版情况,并对杂志2015年的定价作了说明。来自民进上海市委会、重庆市委会、江苏省委会、浙江省委会、辽宁省委会、陕西省委会、内蒙古区委会、新疆区委会、南京市委会、大连市委会、贵州省毕节市金沙总支部等组织的代表作发行经验工作交流。

民进各省级、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组织《民主》杂志发行工作的负责同志,2014年发行工作优秀集体和优秀个人代表6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同志认为,改版后的《民主》杂志离基层和会员的距离更近了,读起来更亲切了。希望《民主》杂志坚持走进基层、开门办刊,继续为各级组织及会员做好服务。

“开的是诸葛亮的会”

讲话伊始,王佐书指出:这次会开的是“诸葛亮的会”,“请大家对办好《民主》杂志出主意、想办法、出高招、提意见”。

王佐书充分肯定了《民主》杂志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民主》杂志是民进中央的机关刊物,民进中央十分重视。它是民进的桥梁、纽带和喉舌,作为民进发声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宣传的是民进的声音,表明的是民进的立场。同时,《民主》杂志是社会认识民进的窗口,展示的是民进的形象、民进的思想、民进的主张,反映的是民进各级组织和会员的思想动态。从某种意义上讲,《民主》杂志展示的是民进各级组织以及民进会员的思想水平,体现了民进的政治素质以及民进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

王佐书对民进各级组织2014年的发行工作表示肯定,他指出,发行工作非常重要,大家发行的不仅仅是杂志,更是民进的思想与杂志的功能。他说:“感谢大家对《民主》杂志给予各方面的支持,说支持杂志,在我看来,这也是对民进中央工作的大力支持。”

2014年《民主》杂志发行工作的关键词是“学习”。各级组织注重发挥《民主》杂志对传递民进信息、引领会员、凝聚人心的作用,将学习与发行有机结合。与会同志认为,《民主》杂志的“资政”、“论衡”,已经成为各级组织领会会中央精神、学习理论的重要渠道;“履职”、“声音”、“基层”等栏目,成为各级组织履行参政党职能、建言献策、服务社会、互相了解和交流经验的平台;“宛在”展现了民进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不仅老会员爱看,对年轻会员也非常有教育意义;“风范”和“雅集”则展示了民进人的风采、文采。民进新疆区委会副主委、民进乌鲁木齐市委会主委童兆玲说,我们学习时爱阅读“资政”栏目,它既体现中共中央的精神,又结合民进的工作,通过我们民进的领导、会内的理论家的笔写出来,让我们觉着亲切、操作性强。广东、上海、辽宁、浙江、江苏等省级组织,不仅省委会班子成员带头深入阅读《民主》杂志,而且在机关学习中介绍《民主》杂志,想方设法让基层组织了解《民主》杂志,把《民主》杂志作为平时支部学习、提高会员理论水平、培训新会员的学习材料。

在2014年的发行工作中,基层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地在密切联系基层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基层组织在发行工作中的积极性。陕西省榆林市委会将发行工作分解至每个基层组织,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内蒙古很多地市的基层组织虽然只有一个专干,有的甚至是会员兼职,经费少的一年只有几千元,但还是将发行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巴彦淖尔、呼伦贝尔、通辽等总支,基本每位会员人手一册。有些组织还为每一位离退休会员订阅。

还有一些组织尝试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发行工作。辽宁省委会的先进个人、民进大连高新园区支部主任、辽宁省沈阳市联盛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井良作为获奖的优秀个人代表进行了发言,2014年他出资订阅《民主》杂志赠送给大连市的民进会员。长沙通过民进经济界人士联谊会,动员每位成员订阅一本《民主》杂志,还积极利用他们的优势,增强订阅、学习的氛围。

“《民主》,离我们有多近”

与会同志表示,《民主》杂志在会员心中具有重要地位。民进天水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杜建芳每年都要把当年12期《民主》杂志装订成合订本,目前,已有24本历年《民主》杂志合订本。民进山西省委会宣传部副部长孙敏说:“我从1986年开始在民进工作,《民主》杂志从创刊开始每一期都要珍藏,也发现每一期都在传承、发展,确实越来越‘精神。已经达到了精品的程度。”

近些年,《民主》杂志不做“白富美”、“高富帅”,甘做会员身边实实在在、朴实无华的朋友。

2014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民进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切实推向深入,《民主》杂志社开展了贯穿全年的“树新风 走基层”活动,先后走进重庆、黑龙江、甘肃等地,并以向两所特殊教育学校献爱心的形式在北京市延庆县度过了社庆25周年纪念。

在听取各级组织和基层会员心声的基础上,《民主》杂志做了进一步的改变,新增设一级栏目“基层”和二级栏目“一笔点睛”、“人生隽语”。2014年1月到10月,“基层”发稿26篇,涉及21个省的26个基层支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反映了基层组织的真实生活;“一笔点睛”发稿40多篇,涉及27个省,反映了教育、三农、城建、养老、环保等各个方面受会员关注的社会问题;“人生隽语”刊发会员精彩言论近50篇。从发稿比例上看,1月至10月,各级组织及会员稿件约占70%,比去年同期增长25个百分点,会内稿件总量接近90%。《民主》杂志的改变激发了各级组织及会员荐稿、投稿的积极性。有的组织宣传部门的负责人每个月都向《民主》杂志荐稿,其中,既包括机关的稿件,也包括普通会员的稿件;有的组织还依托本地的人力资源优势,推荐会内名人、专家、大家的稿件,对提升刊物的品位与亲和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对《民主》杂志近年来取得的进步进行肯定成为与会同志的共识。童兆玲说,今年第9期刊登的一篇关于水价的文章,第10期刊登的关于双语教育的报道,都是来自我们新疆的稿件,这让我们感到虽然我们地处边远,但也受到关注,使我们很受鼓舞。我们明年的工作,将借鉴《民主》杂志的经验,多站在基层的角度,讲述我们基层的故事,围绕基层支部和会员展开工作。

民进广东省委会秘书长李小琴说,她感受到了《民主》杂志的三点变化:第一,引进优秀编辑人才,队伍素质大为提升。第二,既体现了政治理论特色,也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性。第三,发行量大幅攀升,2013年改版以来,杂志订阅数量在成倍递增。

民进江苏省南京市委会调宣处处长王长才在即兴发言中说“我和《民主》零距离”,他认为《民主》杂志“这个朋友很朴素、很亲和,尤其近年改版后的面貌,让人感到,她可以走近我,我也可以走近她”。

《民主》杂志订阅数量的大幅提高,使越来越多的会员能够走近《民主》。2014年,10个省级组织的订阅总数涨幅超过一倍,其中甘肃和重庆增长3倍以上,陕西增长两倍以上;10个市县级组织的订阅率达到100%,其中,毕节市金沙总支部、杭州市萧山区委会的订阅率超过100%。喜欢《民主》杂志的读者越来越多,有的会员反映,一个月出一期不够看,不过瘾了,希望能改成半月刊。对于2015年定价的调整,大家纷纷表示理解和支持,并表示订阅数量将有增无减。

擦亮窗户,争取更大进步

王佐书指出,《民主》杂志既然是一个窗口,咱们就得把窗户擦得亮亮的。关于如何办好《民主》杂志,他强调,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杂志的质量,二是宣传的力度。他指出,《民主》杂志要围绕可读性、适用性、与时俱进、办刊与办刊人角色相称这四点内在生命力,做好六项服务工作:一是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服务,为统一战线服务;二是要为社会发展的大局服务;三是要为民进中央的各项工作服务;四是要为民进地方和基层组织服务;五是要为民进会员服务;六是要为“民进之友”服务。方向比努力重要,《民主》杂志要在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任何一项服务事业都是一个体系,办刊是个封闭的体系,概括来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与会同志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民主》杂志的质量和增加发行量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进一步发挥《民主》杂志在各级组织学习生活中的作用。针对各地学习资料比较缺乏的现状,建议将《民主》杂志作为组织学习的必备材料之一,定期开展学习交流,充分发挥其在建设学习型参政党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进一步加强发行工作。目前,还有很多会员不了解《民主》,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因为接触不到,相对于全国14万会员,12000册的定数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会内发行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在有条件的基础上,促进会外发行。

第三,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贴近会员。希望编辑在稿件的采集上,多关照基层组织的声音,多给基层组织、会员交流和展示的空间与平台;加强编读交流,争取经常与会员面对面交流,善于发现各级组织和会员个人的闪光点;由接受来稿转向主动采写;继续适时为各级组织开辟专页。

第四,继续开展表彰活动,不断丰富发行会内容。近两年的发行优秀集体、优秀个人的评选活动受到与会同志的认同,调动了基层学习和订阅的积极性,希望进一步提升奖项级别,并在发行会期间增加对会刊(报)从业人员的培训内容。

这是近年来第二次举行的关于《民主》杂志发行工作的会议。2013年的“民进全国会刊(报)工作座谈暨《民主》发行会”,对各级组织做好会刊(报)和《民主》杂志相关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2014年,《民主》杂志在纸质媒体全面走下坡路的情况下,不仅改版成功,而且订数翻了一番,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民主党派机关刊物的建设上探索出了一条有益的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民进中央基层组织会员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党的基层组织
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始终
进一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