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与电视的“一年级”

2015-01-14 15:31张颐武
中关村 2015年1期
关键词:一年级真人秀过度

张颐武

“福建长汀被曝买卖儿童成风”的新闻引发震动,让人痛心!因为每一个儿童被拐卖的背后,都连着至少三个以上家庭的悲欢离合,甚至一生的苦痛与悲伤。多数公众认为,除了应该采取“买家也入刑”的重罚措施,才能斩断拐卖儿童的利益链条之外,少年儿童的家长,甚至少年儿童本人,都能够从小接受防拐教育,培养防拐意识,也非常有必要。湖南卫视引起轰动的真人秀节目——《一年级》,将在本周播出的节目中进行的一个防拐情景测试,就实拍到一年级小朋友马皓轩自来熟,因玩iPad被拐走。防拐,防患于未然,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进行少年儿童防拐知识的教育和尝试,实在是大有裨益。

从本周的节目反观作为“真人秀” 的《一年级》,就很有启发。最近一些年,中国的电视“真人秀”成为主导电视发展的重要节目类型,几乎所有电视台的综艺节目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而湖南卫视的《一年级》则另辟蹊径,从中国的儿童教育出发,从人生的“一年级”开始,关注点放到了儿童的成长和中国教育的主题上。这其实是真正“接地气”的主题,也是中国普通大众关注的焦点。孩子的成长,特别是独生子女的教育,是中国千家万户生活的最核心的内容,也是一个孩子牵动了六个家长的最大焦点。孩子的成长,对于有着深厚传统儒家背景的中国家长和社会都是最大的主题。中国人从古到今都注重教育,关注下一代的未来的发展。这其实既是华人社会的全球竞争力和发展内在动力的关键部分,也是中西文化比较中经久不衰的话题。中国的孩子,是家长自己的生命寄托,家长也期望在孩子身上延续生命的血脉和精神,从而获得整个社会的发展。《一年级》就是抓住了当下孩子最初进入社会的那一瞬间的林林总总,在真实地记录他们生活的同时,用宋佳和陈学冬两个明星来串联一年级的这些事,给我们提供了饶有兴味的真切记录,也引发了深入的思考和真心的感动。

《爸爸去哪儿》关注的是父子情,是还未上学的孩子和父亲的互动中产生的生活情致。《一年级》可以说是《爸爸去哪儿》的最佳续篇。这是孩子在“一年级”——最初进入一个有竞争、与人相处的现实生活,有社会关系的状况之中,他们开始学习、适应老师和他人,这是他们开始成长的第一个真正的台阶。这里的孩子们在学校的生活其实是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链接的最重要的“点”。这个节目的真实感和现场感,就来自将孩子们生活状态“原生态”的展示,通过这展示既让我们看到了家庭、社会对孩子的影响,也看到了中国传统教育方式和新生活形态之间的碰撞,也涉及了所谓中西教育理念的碰撞。我们一般认为所谓中西教育理念的差异在于西式的教育更注重发展孩子的天性,而中式的教育更重视规训和管理中让孩子更快地社会化。其实这样的两分法显然是简单化的,也是泛泛而论的。但现实的矛盾其实比理念的差异更为复杂和微妙。

孩子的率真,往往被理解为天真可爱,其实也有天真造成了更加表现出未经社会化的简单和粗率。真,一方面是美好天性的流露,但另一方面也有人类负面因素的展现。其实中西文化都需要让孩子经过“社会化”的过程,最终能够更好地进入社会。这一方面是学习“硬” 知识,如语文数学等等,让孩子未来能够通过这样的学习对于社会有用。另一方面则学习“软”知识,就是适应社会和人交往的能力,树立积极正向的价值观等等。这些都是“社会化”的一部分。《一年级》的呈现,首先就是让孩子的多面天性得以呈现,也让家长和老师在教化过程中的复杂矛盾得以呈现。

这里有太丰富的真材实料,显示出独身子女的现实的问题。一是生活自理能力的严重不足,家庭的过度关爱妨碍了人正常的“社会化”;二是传统中过度简化成才观造成的“望子成龙”的观念造成的影响,让家长对孩子现实的评估有所扭曲。往往家长对孩子一面是过度溺爱,一面是过度期望,一面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个“天才”,一面又不忍心让他独立和受到磨练。同时学校的教育往往过度强调成绩来迎合社会的趣味,又不敢让孩子独立来回应家长的担心和溺爱。其实我们的教育理念和现实要求都难免陷入了自我矛盾。我们常常把自己认为的西式教育的发挥天性和我们的溺爱对接;而又把传统的望子成龙的期望和我们过度对于成绩的追求对接。这形成了复杂的,难以理清的纠结和矛盾,构成了反差和落差,这些反差和落差造成了中国当下儿童健康成长的困扰。

其实,我们对于西式教育和中式教育都有幻想和扭曲。这使得一些中国父母做出的选择有些天真、盲目。如幻想西式教育就不讲成绩,只是自由没有苦练就能让孩子成才,很早把孩子送到国外,最后的结果常常是是很不理想的。也有简单地理解传统的教育,居然让孩子很小就脱离国民教育的体系,而进入不学数理化的片面理解的“国学”之中。这些怪象其实是在中国封闭环境中长大的父母对于外部世界和自己真实生活缺少理解和认知的体现。《一年级》里很生动地表现了这些复杂的状况。唯其真实,才有力量。如陈学冬向家长“道歉”引发的郭敬明的网上吐槽,其实就是这个现实矛盾的真实反映。这里有各种矛盾的叠加。陈学冬的管理和道歉反映了当下学校的两难处境,而家长的强势其实也有其简单理解了孩子人格的方面,郭敬明的吐槽其实投射了对问题另一面的理解,也值得参照。

这个节目鲜活生动,通过感性的、让人难以一句话说清的细节让人思考和探究,让中国的家长、学校、社会和孩子本身都有一个反观自己的真实的机会。这其实是“真人秀”节目的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的体现,那些生动的细节由于有了这种对于正确教育观的追求和对于现实的反思力而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这说明“真人秀”绝不仅仅是娱乐,它受到欢迎和认可还来自生动性和严肃性的有机结合。《一年级》是“真人秀”节目向上提升的标志性作品。它的意义和价值会凸现出来。

猜你喜欢
一年级真人秀过度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过度加班,咋就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