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读图时代语境下美术欣赏中的坚守

2015-01-14 18:41朱慧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读图时代留白小学美术

朱慧

[摘 要]进入读图时代,资源获得方式教学生态环境都发生变化。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情况,教师在选择图片资源时盲目,课堂欣赏信息量过大,学生思维受限的现象。改变欣赏教学的误区要为学生的思维发展留白,让学生获得信息的同时具备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的能力。

[关键词]读图时代 图片欣赏 留白 小学美术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6-064

一、审视,图片占领的美术课堂

近日参加了一些美术教学观摩活动。教师精心制作课件,准备大量素材,多媒体使用精心,图片欣赏眼花缭乱。其中一节《形形色色的人》,教师带孩子欣赏了不同肤色的人、高矮胖瘦的人、各个年龄的人再加上画家的作品和孩子的画轮番上场,视频、PPT交互出现,学生观看时发出一浪高过一浪的感叹声,课堂好不热闹。转眼时间早已过半,却没有自主思考的时间。短短的绘画时间匆匆而过,表现出来的作品却空洞而单调。执教教师反思时不禁说道:“上课的时候气氛挺好的,学生参与度也很高,为什么作品出不来呢?”

这种课堂在日常教学中并不少见,教师热情、学生兴奋,却不能将外在欣赏转化为内在创作,课堂被铺天盖地的欣赏填满。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课堂具备这样一些特征。欣赏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图片多的几乎要溢出课堂。来自网络的资源,没有进行筛选及合理分配。教学过程中欣赏方式单一,几乎都是以PPT呈现,原本作为教学主体的美术书不见踪影。整节课学生虽然获得了大量的信息,但信息传递方式单向。课堂气氛活跃但缺乏想象的空间、缺少深度评价的时间。

二、包围,过度欣赏下的审美窒息

美术课以视觉传达为主要载体。“用图说话”是美术课主要教学手段。因此,图片欣赏成为美术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而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图片说话。

以往,美术教师获得图片资源的途径较窄,教学准备中挑选经典作品,合理使用教材的同时还需要教师自己临摹一些绘画作品作为教学资源使用。因为资源的稀缺,反而保证了图片资源的质量。

当下读图时代悄然而来,“图像霸权”改变了获得知识的方式,具体表现在当代文化的符号生产、流通和消费均呈现出图像为中心的模式。教学生态环境也发生明显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随之变化。网络时代,图片资源容易获得,百度搜索出的内容应接不暇。面对海量的图片不少教师表现出选择的盲目性,将搜索到的图片直接拿来给学生,还美其名曰拓宽学生视野,良莠不齐的教学图片欣赏占了过半的时间。课堂在学生的哇声中,呈现出虚假繁荣。在满溢的图片欣赏中,学生只有单向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养成了被动欣赏的学习习惯。面对教学内容,不敢提出质疑,无法出改进策略。

在这种情况下,美术教学呼唤留白。“留白”二词若说概念的话,则是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了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空白,也就留有了想象的空间。恰到好处的留白,能激发欣赏者思索,并让之久久回味。这一种留有余地,除了彰显作者谋篇布局的智慧,更是对思维的尊重,对想象的呵护。课堂教学中的留白,就是为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发展留下自主生长的空间和持续发展的时间。而不是全盘由教师替代学生选择、替代学生欣赏、替代学生感悟。

三、留白,教学欣赏中的坚守

1.在教学预设处留白,让课堂翻转成为可能

翻转课堂的提出,让教师不再睛盯住课堂内。大热的翻转课堂基本是,课前学生通过视频自学(预习)课文;课堂上,再将预习中不懂或者感兴趣的问题,以探究的形式与教师、同学一起讨论解决。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直奔主题。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整理。在美术教学中,这样的翻转不易进行。可以通过欣赏、尝试等方式让学生先自主进行探究,改变进入课堂之前零基础的状态。

一般认为,教学预设与准备是教师的工作。针对教学内容查阅资料,搜集素材作为资源的补充,然而二者相加后图片信息量过大,学生无法吸收。过度准备的现象在美术公开教学中更是常见。

其实,教学图片准备不一定由教师包办。可以在课前留一处空间给学生,让其参与到教学预设中。这种准备不等同于普通意义上的预习,而是通过对图片的欣赏、选择,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自我探索,对美术材料的尝试体验,让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积累必要的感性经验。

例如,苏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剪纸》一课。教材设计了两个课时,仅第一课时就提供了29幅剪纸,这些作品是无法在一节课中欣赏完的。况且一节课如果仅用来欣赏,不操作的话,学生无法在实践中体验剪纸的魅力。因此,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图片进行分类,选取部分内容结合网络资源,初步欣赏一些经典的作品,如《老鼠嫁女》等。让学生和家长在家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参与热情。还可以让学生先试着剪一剪,在独立解决简单技法的基础上,带着发现和思考走进课堂,让课堂在问题的交流与碰撞中迅速展开(图1、图2、图3)。

美术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有深厚底蕴的,许多经典之作值得欣赏。面对这些内容,不必都等到上课时逐一讲解,让学生在课前探索、交流总结。在教学准备处留白,形成课堂教学的新起点,可以让教学在更高处出发,让课堂翻转成为可能。

2.在思维节点处留白,将探索向深处漫溯

思维,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阿恩海姆提出了视觉思维的概念。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认识,美术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美术技法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人视觉思维的能力。美术课欣赏的过程中,要让孩子在面对图片时不再单向接受,而能够独立思考、甚至能对作品进行合理评价并发现改变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美术图片分类呈现,引导学生在类的概念中学会区分与识别。在逐层推进的过程中甚至可以巧设陷阱,让学生在试误中经历体验—疑惑—发现—总结的思维过程。

《对称美与秩序美》是三年级美术教材中的一课。教材中将对称美与秩序美两种法则的作品及现象都给予选取,并用多种形式表现美在生活的变化,多数图片都是学生一下就能分辨的。如动物花纹的秩序美、自然风景的对称美。我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先引导学生发现两种美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用视频媒体欣赏舞蹈“千手观音”,抛出问题:“这里运用了什么美?”让学生对自己前面的积产生怀疑。此时教师停下讲解,推动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与争辩中,学生自主发现,其实这个舞蹈作品既有秩序美也有对称美。这种经历了疑惑后豁然开朗让学生体会到美的法则在运用时不是单一的,可能是综合的。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在质疑、发现后得到提升。

在思维节点处为学生的发现与疑惑留下空间,这里的留白,不是教师的缺失,而是将学生思维能力再向前推进。在教学中将能够引起学生疑惑、争辩、思考的图片资源在关键节点上呈现,有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分析中明晰也有利于学生将评价标准内化从而形成创作中策略。

3.在观察思考处留白,让感悟回归书本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本书、一支笔,在多媒体介入教学后的今天,赛课等活动似乎离不开媒体。媒体的过度使用将教师困在自己的预设里,困在精心准备的图片里。在许多的课堂中甚至出现了教师只带U盘,学生只带工具的现象,教学内容的提供者——教材,不见踪影。

教材被以另外一种方式出现。教师将其选择后编到了课件里,学生通过观看PPT来欣赏。然而,PPT具有瞬时性和选择性,在学生视线里停留时间很短,无法近距离的观察思考。教材的意义与价值不完全在教材之中,也不完全在读者的大脑之中,而在学生与编者(或作者)的交流之中,而现在的美术课堂只有看没有赏,学生没有鉴别自然也就没有创作的底蕴。教材图片具有稳定性和多样性特点,回归书本就是让学生与教材对话,与编者对话。在对话中发现图片呈现规律和隐藏信息,这种需要在手工教学中尤为明显。因此,要将书本还给学生,留下朴素的空白,将稳定性资源与瞬时性媒体相结合,使各种资源均发挥优势。

4.在拓展欣赏处留白,让思考没有终点

在美术教学中拓展延伸采用的常规模式有学科知识内拓展,学习兴趣的拓展。但多数拓展是由教师替代,学生在此过程中缺乏自主权。

把拓展交给学生,这种留白就是学生更加多元的选择延伸的内容。如学了这节课你还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如何去研究?如三年级《皮影戏》一课延伸处,我选择的拓展内容是电影《功夫熊猫》片段,让孩子和家长看电影,一起找找,这部美国人的电影中哪里运用到了皮影戏?这样的表现你有兴趣吗?让孩子在课外的延伸中感受到古老文化的美,这个中国人特有的艺术,我们了解它吗?珍惜它吗?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

留白是一种处事的智慧,适度的留白,可以在生活的不同方面显现出运筹帷幄的能力,教学中亦是如此。任何一节美术课都不可能将知识全面呈现。课堂学习只是管中窥豹,通过欣赏留给学生的不是句号、感叹号,而是问号、省略号。

(特约编辑 陈兮琰)

猜你喜欢
读图时代留白小学美术
读图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读图时代城市画报发展策略探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读图时代”视觉传播的利弊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