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大学舞蹈编创课程群特征分析

2015-01-15 15:08董琦
艺海 2014年11期
关键词:师范类技法舞台

董琦

〔摘要〕舞蹈编创课程是培养学生舞蹈编创能力而设置的重要专业课程。师范类大学的舞蹈编创课程群包括舞蹈编创理论课程、编创技法课程和舞蹈实践课程等3类课程,每类课程都应具有不同的特征,以利于从理论基础、舞蹈技法和艺术实践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舞蹈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舞蹈编创课程师范类大学特征

师范类大学舞蹈专业以培养具备综合专业能力的舞蹈教师为主要目标。舞蹈创作能力是舞蹈教师必备的能力,并与其日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紧密联系,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往往需要教师编排课堂中的教学组合和舞蹈剧目,在课堂之外也需创作艺术活动、演出、比赛所需的舞蹈作品等;第二,国内舞蹈市场的发展要求教师在非专业领域如广场舞蹈、群文舞蹈、商业舞蹈等方面具备基本的创作能力,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师范类大学舞蹈编创课程群应立足于师范类大学的人才培养特色,根据学生未来就业和个人发展的实际需求,围绕多元舞蹈编创能力展开培养。舞蹈编创课程是依据舞蹈艺术创作生成的课程体系,应包括舞蹈编创理论课程、编创技法课程和舞蹈实践课程。其中,舞蹈编创理论课程是对舞蹈创作规律进行描述,对舞蹈创作进行概念认知的理论课程;编创技法课程是实操性的创作技术方法学习,让学生掌握多元性舞蹈编创能力的技术课程;舞台实践课程则是将创作形成艺术作品,检验综合创编能力的实践课程。[1]

一、舞蹈编创理论课程的特征

舞蹈编创理论课程以舞蹈创作的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对舞蹈艺术创作的生产过程和艺术规律进行了全面分析,让学生能对舞蹈创作的形成规律有较全面的认知。目前全国各地师范类大学大都设置了舞蹈编创理论这门课程(有的高校也称之《舞蹈创编法》、《舞蹈创作法》等不同课程名称),一般在本科教学第二学年开设。在调研中发现,该课程的教材五花八门、各具特点,无论使用的是哪种教材,舞蹈编创理论这门课程的教学特征应包含以下几点:

(一)认知创作规律

师范类大学的学生在学习舞蹈编创课程之前,几乎没接触过舞蹈创作,对学习舞蹈的认识往往仅停留在“跳舞”这个层面上,对于艺术创作的概念较为陌生和遥远。因此在舞蹈编创理论课程上,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区分跳舞与编舞的不同概念、舞蹈表现者与舞蹈编创者的不同特点等问题,引导学生站在编创者的角度建立舞蹈创造性思维和意识。其次,教师应从创作的视角,将舞蹈创作过程中所包含的题材、结构、语汇等一系列创作元素进行解析,使学生对舞蹈创作有全面清晰的认知。再次,教师要通过分析各类舞蹈的表现形式、动作语汇风格、形成原因等方面的特点,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这些特点进行舞蹈创作艺术生产。

(二)优化知识结构

师范类大学的生源主要来自普通高中,其舞蹈知识结构主要是根据自身学习的舞蹈专业而形成的,缺乏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普高生学习舞蹈的时间较短,有些甚至是为了突击考试只学过几个舞蹈片段或剧目,其舞蹈知识结构更为缺失。舞蹈编创理论课程能让学生从创作的视角对应具备的舞蹈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达到优化舞蹈知识结构的目的。该课程在广度上涵盖舞蹈创作的众多相关知识点,包括舞蹈艺术创作规律乃至音乐、灯光、舞台美术、多媒体艺术等相关知识;在深度上涉及积累审美经验、提高艺术修养等多方面的教学因素,课堂教学由大量艺术作品的观摩鉴赏和评析构成,通过舞蹈视觉经验的拓展激发艺术创作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获得更多舞蹈编创方面的创新性想法。[2]

二、编创技法课程特征

编创技法课程是针对舞蹈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创作方法进行技术研究的专业课程,是该课程群中的核心课程。与舞蹈编创理论课程一样,一般在本科教学第二学年开设,教学内容包括独舞的肢体语言开发、双(三)人的配合语言开发、群舞的调度与构图等。北京舞蹈学院是我国舞蹈编创技法的发源地,其编创技法是我国舞蹈编导在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了国际上芭蕾舞和现代舞技术中合理实用的部分而逐步形成的。[3]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包括师范类大学舞蹈专业的编创技法课程,都是在借鉴北京舞蹈学院这套编创技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作出了一些调整和修改而形成的。根据师范类大学的培养方案、课时安排、教学目标等方面的特点,师范类大学编程技法课程应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掌握多元舞蹈编创能力

多元舞蹈编创能力是指除专业舞蹈编创能力之外,还具备适用于大众舞蹈艺术领域的舞蹈编创能力,如儿童舞蹈创作、群文舞蹈创作等。师范类大学与专业院校的舞蹈专业学生的不同点在于:专业院校培养的职业舞蹈编导面对的创作对象多是专业舞蹈演员,而师范类大学培养的舞蹈教学工作者面对的创作群体更多的是非专业的大众群体。因此,在技法课程的教学中,师范类大学的教材、教学方法应不同于专业院校对动作技术语汇的探究和追求,而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性舞蹈编创能力,注重探索适用于各种创作对象的舞蹈创作方法,强调调度与构图部分的群体性训练。

编创技法课程教的是舞蹈创作的技术方法,从深入生活挖掘创作题材、创造和组织舞蹈语言、设计安排舞蹈段落结构、进行艺术构思、直至最后形成舞蹈艺术作品,使学生认知和掌握一个循序渐进的艺术生产过程,并在鼓励、创新的教学氛围中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其独特的审美和创新理念。一个成熟的舞蹈作品通常都具有表象性的“形”和隐蔽性的“核”,因此,编创技法课程的教学一方面要对创作方法进行探索,另一方面也关注艺术作品的构思、选材、创意等因素,以达到艺术作品内涵的饱满。师范类大学生今后面对的更多的是非舞蹈专业的群体,因此在主题立意、塑造形象等环节上都应强调贴近生活,不能过于抽象和令人费解,并且注重进行不同舞种风格的创作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舞种的动作元素进行舞蹈艺术创作。

(二)重点突破、加强应用

师范类大学的舞蹈专业学习不像舞蹈专业院校专门性那么强,师范类的舞蹈专业更多的是强调综合科目的学习,因此舞蹈编创课程在课时的安排上有一定局限性。部分学校的编创技法课程的课时量安排较少,只开设一学年的课程,每周两课时。这就要求学生能在有限的课时学习中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创作方法,尽可能缩短课堂教学和实践应用的转换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中所形成的编创能力能够在创作实践中直接使用。

舞蹈编创课程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但师范类大学由于课程设置和课时的限制,只能采取重点突破的方式,选取最需要解决和掌握的部分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比如在肢体语言开发部分,不能与专业院校一样用大量课时进行身体语言开发练习,而必须选取最有效的内容,即通过“关节运动的开发”、“发力点的变化”和“从名字找形象的动机语言开发”等这类训练,针对性地对身体语言认知的问题进行解决。

师范类大学的舞蹈编创课程应围绕培养多元性舞蹈编创能力而展开,因此在编创技法课程中,应从社会应用的视角进行教学,比如,大关节开发训练对于儿童舞蹈的创作就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儿童的身体敏感度和注意力较难控制,很少有运用小关节的舞蹈动作,因此大关节的运动方式与儿童的身体条件十分符合;而小关节的开发训练则适用于老年人的群文舞蹈创作,对于骨骼进入老龄化的老年人而言,过于激烈或大幅度的舞蹈动作显然是不合适的,由小关节延伸出的动作比较符合这一人群类型的身体特点。

三、舞台实践课程特征

舞台实践课程是舞蹈编创课程群中的艺术实践课程,教师培养学生在掌握舞蹈编创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将舞蹈创作搬上舞台,形成舞蹈作品,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舞蹈实践能力。该课程一般在大学本科的第三学年或第四学年开设。期末考试应尽量在剧场内以演出汇报的形式进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舞台表现形式的特点及相关环节的安排,提高其对艺术创作的认知。舞台实践课程的特征包含以下几点:

(一)运用舞台表现形式进行多元的舞蹈艺术表达

师范类大学生成为教师后,无论是在中小学、少年宫、幼儿园、培训机构任教,还是在舞蹈工作室任教,多数人都会面临带领学生参加演出和比赛的情况,这不仅需要教师能了解各种舞蹈表现形式的特点进行多元舞蹈艺术表达,创作出舞蹈艺术作品,还具备能把控舞台艺术实践活动整体环节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多元舞蹈艺术表达是指儿童舞蹈作品、群文舞蹈作品以及专业舞蹈作品等各类型舞蹈作品通过舞台表现形式呈现出的不同的艺术效果。相比专业院校,师范类学生在工作中面对的创作对象多不是专业演员:在中小学工作的教师需创作的是适合于青少年的舞蹈作品;在幼儿园工作的教师需创作的是适合于幼儿的儿童舞蹈;在社区或文化宫工作的教师则需创作适合人群年龄层次较大的群文舞蹈。根据舞台艺术的特点,针对不同创作对象、不同创作风格,舞蹈作品的创作手法是具有差异性的,如儿童舞蹈在舞台上需借助夸张的服装和道具来更好地体现童真童趣;为弥补因儿童肢体短小造成舞台空间欠缺的不足,在动作设计上也应多使用大幅度的动作,避免过于细腻的动作语汇;此外,在音乐设计上运用各种声效,也有利于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效果。

在舞台实践课程中,可通过学生分组的形式进行练习和创作,也可让学生自行寻找能够与舞台实践相对接的平台,为相关的教学机构、社区、企业进行创作,并尽可能争取将作品搬上舞台。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根据创作对象的不同,掌握结合舞台艺术表现特征的各种舞蹈创作方法和特点。

(二)着眼于舞台艺术实践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舞台艺术的演出制作程序繁琐、复杂,而舞蹈作品一般最终都需搬上舞台。目前许多教学机构中,都没有专职的舞蹈编导为学校进行作品创作,往往是舞蹈教师身兼编导与排练教师的双重身份,既要具备创作能力,同时需具备排练的组织能力和演出的管理能力。这门课程通过让学生处理排练进程,安排场地时间、人员等相关事项,担负演出的策划、组织、宣传、营销工作,熟悉掌握舞台装置、道具服装、灯光、化妆等舞台艺术相关专业知识,了解演出运行过程中的各项环节及一般常识,全方面提升其舞台艺术实践组织和管理能力。[4]因此,舞台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舞蹈编创能力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其舞蹈编创能力,学会处理和协调舞台演出的各项事宜,并最终在舞台上呈现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

(责任编辑:翁婷皓)

参考文献:

[1]田培培.综合大学舞蹈编创课程的建构[J].舞蹈,2009(02):60.

[2]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93.

[3]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96.

[4]孙天路.中国舞蹈编导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3.

猜你喜欢
师范类技法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