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塞大地上谱写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之歌

2015-01-15 23:11朴玉春
农民科技培训 2015年1期
关键词:培育农民培训

2014年,河北省承德市跻身全国14个整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示范市之一,承德市及八所县农广校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体,共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4420人,围绕承德市设施农业、畜牧业、林果业、中草药、休闲观光五大主导重点产业,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从业技能入手,着力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及现代农业发展后继乏人难题。

一、夯实培育基础

确定培育对象。各县农牧局、农广校充分发挥行业部门优势,积极与农委、林业等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安排专人进入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企业、各乡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进行调研摸底、现场登记,摸清了承德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求情况。八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共筛选确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14868人,其中,生产经营型8522人,专业技能型3157人,社会服务型3189人。

构建双师队伍。为保证教育培训质量,提升培训效果,市县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聘请中国农大、河北农大、昌黎果树所、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院所108名高端专家教授、市县农林牧水429名行业专家、主导产业中184名能工巧匠乡土专家,配合市县农广校135名专职教师,组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并建立了师资信息库。在共性主导产业上,全市相互交流使用本土专业教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围绕服务本市绿色崛起发展目标,2014年年初,根据本市林果产业的区域性特点,举办了“全市林果专业师资及技术骨干培训班”,聘请河北农大、省果树所、市县林业部门共8位知名专家教授,对八所县分校专职教师、林果技术骨干207人进行了8个品种特色林果栽培技术以及合作社管理、品牌营销、储藏加工等专题系统性培训,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前做好了师资储备。

打造培训体系。市校重点发挥区域办学体系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与县分校协调联动,构建了“1+8+2+10”教育培育体系,即以市农广校为龙头,以八所县级分校为依托,按照基层教学班分布,每个县域特色主导产业确定了2个以上产业园区或合作社作为实践教学基地,每个县确定了10个以上家庭农(牧)场作为示范场,挂牌明责,力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产教融合一体化教学。围场县作为首批试点县,2013年即以培育对象的家庭农场为基础,建立了实训实习示范场,以马铃薯为主导产业,种植规模由2012年的500亩,扩展到2014年的1400亩,实行了机械化、集约化种植,规模效益快速显现。

进行规范管理。统一制定了培训计划,并与培训基地签订质量保证承诺书和协议书,明确职责;统一订购了《冀北地区新技术集锦》、《北方特色农业高效种植新技术》两本书,同时为每个专业配发光盘;为更好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学校统一印制了学习包、学习本、培训卡,学员人手一套。开班前教材、光盘、学习用品全部发放到位,保证培训正常开展;统一执行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台账标准;统一按照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范开展培训;统一规范档案管理,将培训计划、教材发放记录、教学培训日志、实践实习日志、理论考试记录单、实践考核成绩单、技物发放记录单、总结和记录照片等全部建到培训档案中,使培训档案更能真实、客观地记录整个培训过程,同时建立了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档案。

二、创新培训方式

探索合作培养模式。在教育培训环节上,力求突破以往的传统模式,突出培训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培育的连续性和可提升性、内容的职业性和实用性。充分利用四大课堂,因需施教,将课堂搬进田间大棚、畜禽圈舍、农场果园,创出了校村合作、校区(园区)合作、校场合作、校企合作等四类培养模式,平泉的“五家模式”、“平东模式”、“桲椤树模式”以及宽城的“菁润模式”成为校村、校区(园区)、校场、校企合作的代表。同时实现了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业重大技术推广项目相结合、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示范县项目相结合、与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相结合、与基层党员夜校建设相结合,推广运用了技物配套、科技人员与培育对象结对子等做法。

坚持工学理实结合。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家庭农牧场、果园等实训基地作用,坚持课堂授课与基地现场讲解相结合、教师授课与学员互动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员动手操作相结合等方式,推行了“学校课堂+实训基地”、“案例教学+模拟训练”的体验式课堂教学、情景化专业训练、岗位性人才培养模式。如平泉的“465”培训模式,即生产经营型4天集中理论授大课、6天理论授小课、5天参观实习实践课,深受学员欢迎;宽城的幼教保姆式教学模式,让参训农民学员和不参训农民学员有了明显的感受和区别,显著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大大激发农民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积极性和热情。在此基础上还根据产业特点,组织培育对象前往县外、市外先进产业园区参观考察,从而促进学员开拓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推动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很多超龄农民以编外学员身份积极参加培训,并能做到全勤到课、专心听课,起到了职业农民培育带动兼业农民培训的辐射作用。

推进培训函授衔接。在参加生产经营型学习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中招生录取494人,参加省校函授中专的学习,再增加2~3门课程,省校为其颁发函授中专毕业证,使他们既接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又接受中专层次教育,成为新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加大扶持力度

建立激励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在实践培训中为果树园艺工、食用菌专业、奶牛专业、蔬菜园艺工等专业学员配备了电动喷雾器或剪枝用的梯子、剪子等物品,在培训结束后,对理论和实践考核合格的学员,将把实践用品赠送给他们,既提高了学员参训的积极性,又保证了培训质量。

增加财政投入。承德县对培训工作十分重视,提出每年拿出不少于1500万元财政资金、整合5000万元其他资金,用于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主导产业,并选出10%优秀培育对象,每人给予2000元奖励;平泉县提出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农业产业化设施建设,优先向培育对象倾斜,每年拿出200万元作为担保资金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设施农业,以此激励培育对象创先争优,不断提升生产经营能力。

河北省承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朴玉春

猜你喜欢
培育农民培训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