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在哪里

2015-01-15 21:35陈方
农民科技培训 2015年1期
关键词:阳光工程跟踪服务培育

陈方

2014年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启动之年,也是阳光工程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面转型升级之年。转型升级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弄清这个问题,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转变,更好地筹划新项目的实施。通过对相关文件的学习,笔者进行了一番思考和梳理,将转型升级的主要表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战略高度有所提升

阳光工程是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技能、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为目的。相比之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等关键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解决农业后继乏人和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深化农村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大举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关系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

二、培训理念更加深入

从阳光工程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理念实现了由“培训”到“培育”、由“办班”到“育人”的转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包括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环节,培训后还要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全程保育式服务,通过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指导、政策扶持服务等后续跟踪服务指导,了解学员情况,解决学员问题,实现“培训一个、扶持一个、成就一个”。

三、培训内容更加充实全面

阳光工程主要是围绕产业发展培训生产技术技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则是以服务农民职业发展能力为导向设置培训内容。比如,对于种植业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要开展“一点两线”全程培训,“一点”就是立足产业发展这个中心点,“两线”就是以技术和田管为主线开展从种到收的技术培训,以成本和效益为主线开展从生产决策到产品销售的经营培训。此外,还要将新型职业农民素养、农业发展新理念、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政策法规、电子商务、物联网技术、金融信贷、农业生态环保等通用性知识一并纳入课程体系。也就是说,课程体系包括生产技术、经营管理、通用知识三个模块。不仅如此,农民学员获得教育培训合格证书并通过认定后,每年还要完成不少于24学时的继续教育。

四、培训方式更重实效

阳光工程培训已形成一个成熟的三段式培训模式(播放光碟—理论授课—田间指导)。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中的培训要求是“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的,培训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更重实效。

所谓“分段式”就是要按农时季节和关键生产环节科学划分培训阶段,分阶段扎扎实实开展培训。

“重实训”,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推行送教下乡、田间学校等做法,以方便农民,贴近生产;多组织学员到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观摩、考察、学习、体验新技术和先进经营管理经验;通过“师傅带徒弟”、“技术专家带学员”手把手地指导学员“干中学、学中干”,每个实践环节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让学员实实在在地掌握实践操作技能。

“参与式”就是要将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员为中心和主体的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在参与中激发兴趣、活跃课堂。通过灵活运用观摩、见习、实训、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经验交流、演讲、网络课堂在线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员动脑、动手、开口,让学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考核方式更加科学

相比阳光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更重视培训考核方式的推陈出新,客观公正地评价学员成绩。将建立“可视化”培训考核体系,以学员论文陈述与答辩或技能演示为考试考核手段,将过程检验与结果检验相结合,以学员的技能提升、知识增加、观念更新、态度改变为赋分依据,测评学员成绩。

六、跟踪服务分量更重

阳光工程主要是通过把有关技术专家咨询电话印在卡片上或登在小报上发给学员,方便学员咨询,或通过走访学员来进行跟踪服务。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包括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环节,所以,在培训和认定后就要进行跟踪服务和配套扶持。这就需要搭建一个信息交流和跟踪服务的平台,比如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综合服务中心、移动信息服务平台、专家服务热线、QQ群等。然后通过这一平台,开展培育反馈,提供信息、技术、政策服务,了解新型职业农民事业发展需求,通过建立多部门的参与协作机制,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难题,比如,提供不同的融资服务,解决资金问题;为家庭农场优先解决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场地租让等实际困难和问题。

七、培育体系更加系统科学

在阳光工程实施中,培训机构要与行业部门、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乡镇村组等充分协商,争取支持配合,共同完成培训。而转型升级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则要求建立更加完善的“一主多元”培育体系。具体来说,要坚持“政府主导、行业管理、产业导向、需求牵引”原则,聚合优势资源,形成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为主体,以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和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及其它社会力量为补充,以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地,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教育培训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相比之下,后者的培育体系有了更为明确系统的要求。

猜你喜欢
阳光工程跟踪服务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放长线、钓大鱼”的校企合作模式初探
“阳光体育工程”运作模式在高校体育的应用研究
ATS系统列车跟踪服务信息交互及算法研究
加强油田“阳光工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跟踪服务 改善政策
高层次人才储备与跟踪管理服务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福建省“阳光工程”培训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