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与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疗效比较

2015-01-16 05:32杨茂祥贵州省织金县人民医院外科5521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2期
关键词:修补术穿孔开腹

杨茂祥 贵州省织金县人民医院外科 552100

开腹与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疗效比较

杨茂祥 贵州省织金县人民医院外科 552100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70例。开腹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手术修补治疗。腹腔镜组患者则采用腹腔镜手术修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VAS评分、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等。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VAS评分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切口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及腹腔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5.71%(470)、2.86%(2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缓解术后疼痛,加快疾病康复进程,且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开腹修补术。

开腹 腹腔镜 修补 老年 上消化道穿孔

上消化道穿孔属于老年人常见急腹症类型之一,继发弥漫性腹膜炎可引起患者严重脏器功能损伤,威胁生命安全[1,2]。本文选取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患者140例,分别采用常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修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VAS评分、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等,探讨两种修补术式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普外科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上消化道穿孔患者140例,年龄均>60岁,并排除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穿孔及中转开腹者。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70例;开腹组患者中男45例,女25例,年龄61~73岁,平均年龄(65.37±5.12)岁,穿孔至就诊平均时间为(6.20±1.15)h,其中胃溃疡31例,十二指肠溃疡39例;腹腔镜组患者中男47例,女23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65.44±5.15)岁,穿孔至就诊平均时间为(6.28±1.20)h,其中胃溃疡30例,十二指肠溃疡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入选患者术前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干预,包括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抗生素应用及快速液体复苏等,麻醉方法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开腹组患者行传统开腹穿孔修补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则行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治疗,即以头高足低左倾位分别于剑突下、左锁骨中线肋缘下及左腋前线平脐处分别放入Trocar作为主副操作孔,并采用可吸收线行8字缝合法修补穿孔位置[3];修补完成后彻底清洗腹腔,再放置腹腔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1)记录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程度及肛门排气时间等,其中术后疼痛程度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分值范围0~10分,由无痛至剧痛[4];(2)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包括切口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及腹腔感染等,计算发生率;(3)记录患者死亡例数,计算死亡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录入、纠错及查重软件选择Epidata3.04,数据分析软件选择SPSS15.0;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VAS评分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腹腔镜组患者切口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及腹腔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 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5.71%(470)、2.86%(2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上消化道穿孔多因上消化道溃疡病情进展破裂所致,好发于十二指肠部位。临床传统开腹修补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因手术切口大、术中腹腔脏器暴露时间长等诱发术后多种并发症,给患者早期病情康复带来极大威胁;同时术中创伤程度与机体免疫系统抑制程度存在正相关,即创伤越大易造成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严重下降。与开腹穿孔修补术式相比,腹腔镜穿孔修补术式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手术切口较小,基本处于密闭状态,且标本不经切口处取出,对于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手术下腹腔较好封闭性亦可降低消化道刺激水平,改善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效果;同时腹腔镜直视下穿孔修补后进行腹腔清洗有助于彻底清除腹腔穿孔流出物及积液,从而有效预防腹腔感染发生。

本文结果中,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VAS评分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相对于开腹术式,腹腔镜术式修补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在减少术中创伤、提高手术美观性、降低术后疼痛及加快病情康复进程方面优势明显;而腹腔镜组患者切口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及腹腔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证实腹腔镜术式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性更符合临床需要。

综上所述,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缓解术后疼痛,加快疾病康复进程,且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开腹修补术。

[1] 高远,林雨东,张绍康,等.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12):926-927.

[2] 张文革,张辉,王锋.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36例临床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1206-1207.

[3] 王志军,王加一,陈小莉.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12):76-78.

[4] 陈红兵,李健,李学远.腹腔镜下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2):194-195.

(编辑羽飞)

R656

B

1001-7585(2015)12-1604-02

2014-10-18

猜你喜欢
修补术穿孔开腹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