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层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2015-01-16 00:54张红军
医疗装备 2015年6期
关键词:层级护士护理人员

张红军

(沈阳军区总医院 北陵临床部,辽宁沈阳110031)

浅谈层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张红军

(沈阳军区总医院 北陵临床部,辽宁沈阳110031)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神经康复科护士实施层级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后,基础护理质量、健康教育、护理文书、护理操作、病房管理质量考评方面明显改善(P<0.05),患者的满意度及护士自身对工作的满意情况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护理层级管理能够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明显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护理;层级管理;护理质量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加强,对临床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工作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和心理健康,也是医院整体工作的体现,高质量的护理是临床医疗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因而护理工作在临床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护理工作不断提升的同时,护理管理也要跟上社会脚步,过去的护理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节奏的变化,为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激发各级护理人员的潜能,提高工作积极性,改善护理服务质量,通过建立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层级管理制度,将护理人员分层级使用和管理,使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充分利用,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我科室将护理层级管理应用到临床护理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2年11月对我院神经康复科18名护士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其中主管护师4名,护师3名,护士6名,见习护士5名。根据实施层级管理制度的时间将护理质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的护理质量;试验组: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之间实施层级管理制度后的护理质量。

1.2 方法

1.2.1 分层管理方法

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学历和技术水平等方面设立不同的护理层级岗位,不同的护理层级岗位具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具体管理模式为“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层级管理模式。护士长负责及时发现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护理组长主要负责本组护理方案的制定,完成患者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专科护理等护理服务,组织护理查房,并对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责任护士主要负责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有创治疗处置等项目。助理护士应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陪检、生活护理、无创技术操作等护理项目。

1.2.2 评价标准

由科室护士长每月进行1次成绩考评,考评内容包括病房护理质量和满意度2个方面。护理服务质量包括基础护理质量、健康教育、护理文书、护理操作、病房管理质量5项内容,每项内容100分。满意度包括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对工作满意度,满意度采用模糊数字评分法,满分为100分。考评量化后,比较试验组(护理层级管理模式组)和对照组(传统护理模式组)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

试验组基础护理质量、健康教育、护理文书、护理操作、病房管理质量考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s)

表1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s)

?

2.2 满意度

试验组患者满意度及护士自身对工作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满意度情况的比较(±s)

表2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满意度情况的比较(±s)

3 讨论

护理层级管理使科室内的护理工作得到细化,并且责任到人,最大程度的优化了科室的护理人员的分配,同时通过层级的管理,护士长主要对护理组长进行管理,而由护理组长对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进行管理和监督,可以有效及时的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了科室内的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率[1]。

护理层级管理能够明确医院护士的管理工作,对于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2]。根据护理岗位履行不同工作权限、职责与职能,责任明确,组员既分工又合作,增强护理团队的凝聚力,确保各项护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保质保量完成。实行责任护士管患者,通过“责任制”将护士的日常护理工作与患者的护理效果联系在一起,使护理人员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地调动了责任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层级管理模式能够让护士和患者之间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关系,诊疗过程中这种关系使患者能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疾病,更好地向医护人员倾诉,有助于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更有助于治疗效果的评估。在住院期间,对患者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进行有效地调整,而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了解也可以大幅度提高,这不仅增强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信任,更能有效的减少患者不配合治疗、心理压力较重的现象[3]。同时,护理层级管理促进了护患沟通,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也可以得到患者的认同及肯定,使现今紧张的医患关系得到改善。

层级管理模式使医院服务更加人性化、人文化,树立了医疗系统的良好形象[4]。与提升设备技术相比,护理层级管理模式的完善不需投入巨大的资金,通过完善这种管理模式来改善医院的形象,降低了提高医院竞争力的成本,使医院可以加大科研、设备及人才培养等其他方面的投入。

综上所述,使用护理层级管理能够很大程度的调动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工作潜能,有利于满足病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适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使用。

[1]吴鸿珠.基层医院护士层级管理模式的实施与效果[J].医院管理论坛,2011,28(2):37-39.

[2]唐月玲.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 [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144-145.

[3]王海英,伦丽芳,周柯.连续性排班结合责任制分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24(7):56-58.

[4]周宪群,顾培钰.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医院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J].临床合理用药,2013,6(9):38-39.

R472

B

1002-2376(2015)06-0084-02

2015-03-04

猜你喜欢
层级护士护理人员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