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5-01-17 02:36陆燕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2152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22期
关键词:西林氧氟沙星研究组

陆燕芳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 215200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陆燕芳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 215200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细菌清除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左氧氟沙星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左氧氟沙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较高死亡率和发病率,并且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COPD发病率也有明显的上升趋势[1]。COPD患者在疾病慢性进展过程中,常会出现急性加重而造成病情恶化,严重时还可导致死亡。在COPD急性加重期中,感染发挥着主要作用,临床治疗最为有效的措施就是应用抗菌药物,但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滥用、不合理应用情况的愈演愈烈,细菌耐药性也日益严重[2]。我院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左氧氟沙星,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1-12月收治的40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0例。研究组中男163例,女37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2.5±4.9)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168例,咳痰咳嗽157例,喘息气喘162例;对照组男153例,女47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2.5±4.9)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171例,咳痰咳嗽156例,喘息气短16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单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378),静脉滴注,剂量为2.5g/次,2次/d;研究组在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同时(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加用左氧氟沙星(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989),静脉滴注,剂量为0.6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咳痰、咳嗽、发热、呼吸困难、胸痛等)、体征(肺部干湿啰音等)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做痰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检测,以及三大常规、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胸部X线片检查,记录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评价 参考《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标准》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显效=总有效。细菌学评价标准分为清除(原病原菌消失且无新病原菌出现)、部分清除(原病原菌减少,或至少有1种病原菌持续生长)、未清除(原病原菌未减少)、替换(有新的病原菌出现,但无临床症状)、再感染(有新的病原菌出现且有临床症状及体征)。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19.0处理本文数据,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以%、(±s)表示,数据比较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细菌学疗效 治疗前经细菌培养,共分离出201株细菌,研究组98株,对照组103株。细菌类型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治疗2周后,研究组的细菌清除率为100.0%,对照组为70.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细菌学疗效比较

2.2 临床疗效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2.3 安全性 研究组18例(9.0%)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16例(8.0%)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类型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局部刺激反应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微,对症处理后均迅速恢复正常。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064,P>0.05)。

3 讨论

COPD的临床特征为进行性、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但本病可有效预防、治疗。感染可诱发COPD发作,加重病情,感染可参与气道重构,损害肺功能,引起高碳酸血症和缺氧而使肺动脉高压加重,进而发展为呼吸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死亡。近期有研究显示[3],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病原体主要有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本组病例治疗前共分离出的细菌类型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这一结果与前述研究结果基本相符,但本文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较多,这可能与患者处于急性加重期有关。

急性加重期COPD多因细菌感染诱发,所以临床治疗多采用抗感染疗法,但由于COPD患者普遍都有抗菌药物应用史,故感染细菌的耐药性普遍较高[4]。近年来,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普遍,故大部分耐药菌株都对β内酰胺抗菌药物耐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能够有效保护哌拉西林不被β内酰胺酶水解,所以其抗菌谱较广,其对大部分的革兰阴性菌和阳性球菌都有效,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抗菌作用更为显著[5]。左氧氟沙星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对非典型病原体、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均较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且该药物能穿透肺部组织,进入肺泡巨噬细胞,提高肺部的抗菌效果。国外有学者推荐将左氧氟沙星作为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的初始用药,以缩短住院时间。研究显示,左氧氟沙星与β内酰胺药物联用,能有效增强抗菌效果。本文结果也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与国内文献报道相符。这表明联合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左氧氟沙星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1]张媛,何静春,林展增,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2,52(45):60.

[2]张阳敏.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6):39-40.

[3]范世明,李永春.观察在AECOPD患者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剂量与疗效关系〔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20(12):402.

[4]王小虎,刘晓菊.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6):694-699.

[5]谢根英,何拉结,吴荔嘉,等.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分别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7):594-598.

(编辑杨阳)

R563

B

1001-7585(2015)22-3072-03

2015-04-03

猜你喜欢
西林氧氟沙星研究组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
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啥关系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题西林壁
苏东坡题西林壁的故事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西林教案160年祭(外一首)
荧光光度法测定氧氟沙星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