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分析及防治探讨

2015-01-17 02:36尧国勇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二区535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22期
关键词:毒物中毒小儿

尧国勇 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二区 535000

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分析及防治探讨

尧国勇 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二区 535000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可能病因、治疗方法及转归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82例急性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中毒原因和途径、毒物种类、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转归情况。结果:小儿急性中毒中,男性是女性的2倍;发病年龄5个月~12岁,1.7岁发病率最高,有34例(41.46%);主要中毒途径是口服63例(76.83%);主要的中毒物质是农药类34例(41.46 %)。中毒症状有呕吐、腹痛、惊厥、出血、昏迷、呼吸窘迫、低血压等,洗胃治疗的患儿63例(76.83%),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儿8例(9.76%),血液净化治疗的患儿11例(13.41%)。平均住院时间是5.85d,治愈51例(62.20%),好转28例(34.15%),死亡3例(3.66%)。结论:小儿急性中毒重在预防,加强农药管理及小儿的监护、改善取暖设施对预防小儿急性中毒有重要意义,根据中毒临床症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是儿科急诊抢救的关键。

小儿 急性中毒 临床分析 防治

急性中毒是导致儿童死亡的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1]。随着农药及药品的广泛应用,发生率也逐年提高。小儿多为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中毒多为误服,由于小儿语言表达能力差,故发现较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对儿童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了解儿童中毒特点,提高对儿童中毒的诊治水平,对预防儿童意外伤害,提高儿童生活及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2012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82例急性中毒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82例急性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5例,女27例。接触1h内就诊18例,6h内就诊53例,24h内就诊11例。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儿的中毒时间及毒物确诊后,选择不同方法对症综合治疗。(1)经消化道口服中毒者采用洗胃、催吐、导泻等措施去除毒物,胃液洗至澄清无味为止,必要时口服牛奶或蛋清保护胃黏膜。(2)吸入中毒者,则立即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或行高压氧治疗,进行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3)皮肤黏膜接触中毒者,则立即脱去污染衣物,用清水彻底清洗污染的皮肤,特别是毛发、指甲等部位,使用特效解毒剂。(4)有机磷中毒给予阿托品及解磷定治疗,或者血液透析排毒。(5)亚硝酸盐中毒给予亚甲蓝或者美兰等解除毒物的毒性。(6)敌鼠钠盐中毒者用维生素K,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是急性中毒抢救的重要方面[2]。(7)对呼吸窘迫或惊厥者控制惊厥后进行洗胃、催吐、导泻、脱水等,促进毒物排泄,保护胃肠道黏膜和重要脏器功能[3]。糖皮质激素减轻患儿应激反应,纳洛酮促进意识恢复,抗生素预防感染,止惊、止血、吸氧、大剂量维生素C及保肝药物等对症治疗,危重儿进行重症监护。

1.3 观察指标 对中毒患儿的中毒年龄、中毒种类、中毒途径、中毒原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r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本组中毒患儿82例中,63例洗胃,8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1例血液净化治疗。男性是女性的2倍。治愈51例(62.20%),好转28例(34.15%),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为3.66%,平均住院时间是5.85d。

2.2 中毒年龄 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2岁,1.7岁发病率最高,有34例(41.46%)。其中0~3岁中毒35例(42.68%),4~7岁中毒29例(35.37%),8~12岁中毒18例(21.95%)。

2.3 中毒原因 (1)误服农药或错用药物60例(73.17%)。(2)医源性中毒5例(占6.10%)。(3)一氧化碳中毒8例(9.76%)。(4)因精神压力服毒自杀者3例(3.66%)。(5)皮肤黏膜吸收6例(7.32%)。见表1。

表1 中毒原因比较

2.4 中毒种类 (1)农药中毒34例(41.46%),主要为有机磷农药(敌敌畏、敌杀死等)、万灵杀虫剂、除草剂、灭鼠药等,包括误服31例及服药自杀者3例。(2)药物中毒22例(26.83%),其中5例注射药物(医源性)中毒,17例误服及错服药物。主要为止吐药、消毒剂、解热镇痛药、维生素类药物、镇静剂、抗生素、降压药等。(3)食物中毒7例(8.54%),包括变质食物、腌制酸菜、未炖熟豆角、隔夜蔬菜等。(4)有毒植物中毒3例(3.66%),以毒蘑菇为主。(5)金属类中毒2例(2.44%),主要为汞中毒。(6)一氧化碳中毒8例(9.76%)。(7)皮肤黏膜吸收6例(7.32%)。见表2和表3。

表2 中毒农药药物比较

表3 中毒食物比较

2.5 中毒途径 (1)经消化道中毒63例(76.83%)。(2)呼吸道中毒8例(9.76%)。(3)皮肤黏膜吸收6例(7.32%)。(4)肌肉注射5例(6.10%)。

2.6 临床表现 毒物种类不同临床症状也不同,农药中毒以呕吐、瞳孔缩小为主,有34例(41.46%);药物与食物及金属中毒症状多以消化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本组有34例(41.46%);消化道烧灼伤31例(10.8%);婴幼儿以惊厥为主,有28例(6.8%);一氧化碳中毒表现为头晕、耳鸣、气急、烦躁、少尿、血尿,有8例(9.76%)。症状严重者出现抽搐、惊厥、昏迷、意识改变、呼吸困难、窘迫等,有22例(26.82%);并发症可见脑水肿、低血压,肾功能不全、发热、出血、心律失常、中毒性心肌炎、多脏器损害、衰竭及死亡等。

2.7 实验室检查 均行血常规检查,血胆碱酯酶活性降低27例(32.93%),心肌酶谱增高19例(23.17%),白细胞总数升高35例(42.68%),镜下血尿12例(14.63%),尿蛋白阳性8例(9.76%),血糖异常26例(31.71%),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20例(24.39%),心电图异常17例(20.73%),肾功能受损2例(2.44%),肝功能异常11例(13.41%),凝血功能异常15例(18.29%)。

3 讨论

儿童由于缺乏自我保护及安全防范意识,属于一个特殊的发生中毒危险的社会群体。中毒是小儿仅次于窒息、车祸和溺水导致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4]。中毒儿童的男女性别比为2∶1,说明男孩天性好动、爱探索的性格特征,家长对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方法和保护方式不尽相同,造成男孩中毒的机会比较大。中毒儿童的年龄中,小于3岁的患儿接近一半,说明小儿活动能力逐渐增强,开始试图模仿成人的行为,但自身认知及生活经验不足,缺乏对毒物的辨别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弱,对色彩鲜艳形状多样的药品能随意开启,因而容易导致误服;家长缺乏相关医药卫生知识,监护不到位,导致小儿中毒;家长对农药及药物管理不善,在此年龄组中毒发生率较高。

引起小儿中毒的毒物种类多种多样,以误服农药及药物最多见。本组农药中毒34例(包括自杀3例)及药物中毒17例,总计51例(62.20%),农药中毒中,部分家长安全意识淡薄,农药存放不当,用饮料瓶装农药,用农药或鼠药与食物搅拌进行灭鼠,导致患儿误服。误服有机磷农药中,2例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药物中毒多由于药品存放不当或者包装对儿童有诱惑力,家长给孩子随意服用(过量服药)[5]。误服金属类2例(2.44%),为打碎体温计后患儿误服水银。皮肤黏膜吸收中毒6例(7.32%),主要为有机磷农药保存不当,导致患儿倒出接触皮肤导致中毒。医源性中毒有5例(6.10%),医务人员由于粗心大意或者对儿童用药剂量不熟悉,过量使用引起中毒,或者个体行医者大剂量给儿童用药。人们喜食腌制酸菜及豆角等,随意采食野生菌类,未腌制好酸菜几生豆角都会导致小儿中毒,食物与植物中毒共10例(12.20%)。青春期的孩子部分存在心理障碍或精神抑郁,选择服毒自杀,往往大剂量服用毒药,死亡率比较高,本组有3例(3.66%),其中2例抢救成功,死亡1例,死亡原因是循环呼吸衰竭。冬季炉火取暖,室内通风不良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并且小儿急性中毒后常常家属提供不明确的病史导致诊断延误,本组8例(9.76%)均为取暖致一氧化碳中毒。

在遇到小儿发生急性中毒时,要立即送至医院,患儿家长应该尽可能准确提供毒物,提供毒物种类、毒物摄入量及病史,以致迅速准确找到有针对性的解毒措施,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抢救,避免患儿死亡。对疑似中毒者,立即采集患者的血、尿及呕吐物等进行鉴定,及早给予诊断治疗处理,避免中毒进一步加重,减少后遗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技术的提高,急性中毒的治愈率与好转率明显提高,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残疾病例和死亡人数,尤其是3岁以下幼儿中毒,毒性强,易留下后遗症,这对患儿家庭及父母造成终身的伤害,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和经济损失,应引起家长和社会高度重视[6],所以小儿急性中毒的预防意义重大。(1)加强对农药、鼠药、化学药品的收藏和保管,不能放置于小儿可触及范围之内,选择防儿童开启的安全包装容器。(2)儿童中毒的重要因素是家庭的影响,父母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监管不力等与儿童意外中毒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家长应加强对儿童的监管,对婴幼儿应当仔细看护,防止误食异物[7]。(3)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儿科专业知识培训,了解儿童用药特点,提高业务水平,避免医源性药物中毒的发生[8]。(4)加强农村地区医药卫生知识的普及,提高家长知识水平,教育家长有病要到儿科或正规诊所或医院就医,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按医嘱用药,避免家长随意用药。加强中毒知识的宣传,避免误服农药,接触喷洒杀虫剂,食用毒死的动物或者有残余农药的水果蔬菜[9]。(5)对7岁以下的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卫生教育,对较大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多与儿童沟通,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对不够成熟、情绪易激动、遇到挫折时易产生偏激心理的问题青少年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加强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家庭、学校、社会应合力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10]。(6)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注意卫生,拒绝有毒的食物。(7)改善居住条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冬天取暖时注意房屋通风,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综上所述,小儿急性中毒在中国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小儿中毒中男性多发于女性,7岁以下的儿童是高发人群,中毒物质以药物为主,误服为主要原因,口服为主要途径。小儿急性中毒重在预防[11],加强管理,加强看护,及时就诊是防治关键。根据中毒临床症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是儿科急诊抢救的关键,中毒后及时给予洗胃及解毒药物重视呼吸循环支持及血液净化治疗,可促进中毒儿童早日康复。应加强对小儿和农药的管理,加强健康卫生教育,改善居住环境对预防小儿急性中毒有重要意义。

[1]丛燕.小儿急性中毒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31):66.

[2]娄丹,刘艳,吴娟.小儿急性中毒出院转归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0,17(6):499-501.

[3]杜敏,张国英,谢晓丽,等.小儿急性中毒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4,35(3):382-383.

[4]王爱红,徐南平,吴晖.小儿急性中毒200例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2008,43(12):1371-1372.

[5]侯淑萍,付荣.儿童急性中毒的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B):1257-1259.

[6]张善梅,薛惠萍.小儿急性中毒96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4):3041-3042.

[7]蒋迎佳,钱素云.儿童急性中毒影响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1,18(6):555-557.

[8]娄丹,张国秀,王玉华,等.洛阳地区儿童急性中毒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9,16(6):585-586.

[9]赵玉萍,彭晓康.小儿急性中毒256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2,5:91.

[10]黎媛.小儿急性中毒92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18):99.

[11]彭庆明,邹卫红,郭毅,等.206例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6):152-156.

(编辑紫苏)

R595

B

1001-7585(2015)22-3090-03

2015-03-28

猜你喜欢
毒物中毒小儿
颗粒可燃毒物空间自屏效应分析研究1)
小儿涵之三事
中毒
毒物分析鉴定的评析及其在案件侦破中的应用
小儿难养
爸爸中毒了
2016年江门市某制革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2016年佛山市某涂料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天哪!我中毒了!
《西游记》中毒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