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氯化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2015-01-19 04:52王慧娟刘运平曹妍武艳强李军涛
河北医药 2015年21期
关键词:丁苯达拉急性期

王慧娟 刘运平 曹妍 武艳强 李军涛

丁苯酞氯化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王慧娟 刘运平 曹妍 武艳强 李军涛

目的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对照组、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和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丁苯酞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依达拉奉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和依达拉奉治疗。应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4组患7、14 d时CSS各项评分、CSS总分和NIHSS评分与入院1 d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4 d CSS各项评分、CSS总分和NIHSS评分与入院7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和联合组在入院7、14 d时CSS各项评分、CSS总分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入院14 d水平凝视水平与丁苯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除外意识评分入院14 d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指标在入院7、14 d与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联合组入院7、14 d时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7、14 d时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丁苯酞组和依达拉奉组(P <0.05),4组患者入院7、14 d时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入院1 d(P <0.05),入院14 d与入院7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可以使患者神经功能得到良好恢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梗死,急性;丁苯酞氯化钠;依达拉奉;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较快,短时间内即可发生神经元不可逆损伤。汪南田等[1]研究表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认知功能各项指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李雨峰等[2]对44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与日常生活能力呈负相关,且认知障碍是后者的独立负性影响因子。因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尽快诊断,早期治疗,使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恢复。研究表明,丁苯酞氯化钠可以显著降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内皮素-1水平,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一氧化氮水平,从而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3,4]。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水平,降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盒1、金质金属蛋白酶9和炎性因子的水平,减少神经功能损伤和炎性反应,对患者恢复有促进作用[5-7]。本研究采用丁苯酞氯化钠(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公司生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研究联合用药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60例,患者均符合“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8]中的相关标准。160例患者中,男104例,女56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2±13)岁;体重52~84 kg,平均体重(66±15)kg;病程1~74 h,平均病程(2.6 ±1.3)h;合并高血压54例,2型糖尿病30例,高脂血症28例;不良生活习惯:吸烟24例,饮酒16例;既往脑梗死病史22例,临床表现:肢体瘫痪46例,发作性头晕32例,发作性肢体无力26例,肢体麻木24例,语言障碍20例,共济失调12例;梗死部位:基底核40例、额叶35例、颞叶31例、枕叶28例、顶叶26例;梗死灶大小:中梗死57例,小梗死52例、腔隙性梗死51例。对72 h内的急性期脑梗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4组性别比、年龄、体重、病程,合并疾病,既往脑梗死病史、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和梗死灶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选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②患者发病72 h以内;③患者意识清楚,能够配合检查和(或)治疗;④患者年龄<80岁;⑤符合“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⑥患者和(或)家属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②有出血倾向疾病患者;③颅内出血、感染、肿瘤患者;④昏迷患者;⑤精神疾患,如精神分裂症、痴呆等认知功能障碍者;⑥病窦综合征、冠脉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患者;⑦对治疗药物过敏者;⑧存在沟通障碍的疾病,如先天性耳聋、失明等;⑨孕产妇。

1.3 治疗方法 (1)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口服;胞二磷胆碱1.0 g和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 mg,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14 d。(2)丁苯酞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100 ml,静脉滴注,2次/d,14 d为1个疗程。(3)依达拉奉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3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 d。(4)联合组:在丁苯酞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 d。4组患者均常规应用调血脂药及神经营养药物,根据实际病情应用脱水剂、降压药。每天进行45 min的康复训练,均14 d为1个疗程。

表1 4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n=40

1.4 观察指标 4组分别于入院1、7和14 d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

1.4.1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9]:由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修订而来,通过对意识、水平凝视、面肌、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和步行能力进行评测,对脑卒中患者存留的或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识别和评定。②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通过对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症等对患者进行评定。

1.4.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包括10项内容:进食,床椅转移,修饰,进出厕所,洗澡,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每个项目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其帮助程度分为0、5、10、15共4个等级,总分为100分。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不同时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程度评定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组CSS评分和NIHSS评分比较 4组患者入院1 d时CSS各项评分、CSS总分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7、14 d时CSS各项评分、CSS总分和NIHSS评分与入院1 d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14 d CSS各项评分、CSS总分和NIHSS评分与入院7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和联合组在入院7、14 d时CSS各项评分、CSS总分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入院14 d水平凝视水平与丁苯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除外意识评分入院14 d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指标在入院7、14 d与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4组CSS评分和NIHSS评分比较n=40,分,±s

表2 4组CSS评分和NIHSS评分比较n=40,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与丁苯酞组比较,#P <0.05;与依达拉奉组比较,△P <0.05;与入院1 d 比较,☆P <0.05;与入院7 d 比较,▲P <0.05

CSS 评分意识入院1 d 0.30 ±0.11 0.29 ±0.13 0.31 ±0.09 0.31 ±0.10入院7 d 0.21±0.09☆ 0.16±0.07*☆ 0.15±0.06*☆ 0.09±0.03*#△☆入院 14 d 0.07±0.06☆▲ 0.05±0.02☆▲ 0.04±0.01☆▲ 0.02±0.02☆▲面肌入院1 d 1.11 ±0.52 1.12 ±0.53 1.13 ±0.61 1.14 ±0.58入院7 d 0.83±0.47☆ 0.52±0.31*☆ 0.55±0.29*☆ 0.46±0.20*☆入院 14 d 0.75±0.56☆▲ 0.48±0.22*☆▲ 0.45±0.31*☆▲ 0.35±0.26*#△☆▲水平凝视入院1 d 1.79 ±0.69 1.80 ±0.72 1.79 ±0.74 1.81 ±0.72入院7 d 1.31±0.44☆ 1.10±0.33☆ 1.06±0.24*☆ 0.65±0.36*#△☆入院 14 d 0.82±0.51☆▲ 0.62±0.29*☆▲ 0.54±0.25*#☆▲ 0.33±0.28*#△☆▲言语入院1 d 3.25 ±0.63 3.26 ±.066 3.26 ±0.75 3.27 ±0.70入院7 d 2.56±0.55☆ 2.10±0.43*☆ 2.14±0.35*☆ 1.84±0.30*#☆入院 14 d 1.74±0.53☆▲ 1.47±0.30*☆▲ 1.46±0.29*☆▲ 1.01±0.26*#△☆▲上肢肌力入院1 d 3.53 ±0.76 3.55 ±0.66 3.57 ±0.72 3.52 ±0.82入院7 d 2.99±0.63☆ 2.41±0.32*☆ 2.37±0.29*☆ 1.85±0.59*#△☆入院 14 d 2.23±0.69☆▲ 1.76±0.42*☆▲ 1.72±0.31*☆▲ 1.24±0.61*#△☆▲手肌力入院1 d 4.51 ±1.24 4.47 ±1.22 4.50 ±1.17 4.49 ±1.25入院7 d 3.96±1.32☆ 3.56±1.02*☆ 3.42±0.89*☆ 2.73±0.52*#△☆入院 14 d 3.11±0.78☆▲ 2.89±0.75☆▲ 2.86±0.69☆▲ 2.27±0.47*#△☆下肢肌力入院1 d 3.66 ±1.04 3.68 ±1.21 3.67 ±1.26 3.70 ±1.11入院7 d 2.93±1.00☆ 2.41±0.62*☆ 2.29±0.72*☆ 1.92±0.73*#△☆入院 14 d 2.15±0.89☆▲ 1.88±0.79*☆▲ 1.75±0.89*☆▲ 1.37±0.62*#△☆▲步行能力入院1 d 4.21 ±1.11 4.12 ±1.15 4.15 ±1.16 3.96 ±1.16入院7 d 3.36±1.02☆ 2.63±1.00*☆ 2.83±1.01*☆ 2.02±0.82*#△☆入院 14 d 2.57±0.91☆▲ 2.05±0.83*☆▲ 2.04±0.85*☆▲ 1.35±0.75*#△☆▲总分入院1 d 21.06 ±5.97 21.15 ±6.13 21.08 ±6.00 21.10 ±6.01入院7 d 18.13±5.24☆ 14.28±3.86*☆ 14.35±3.85*☆ 10.65±3.79*#△☆入院 14 d 12.10±4.50☆▲ 10.86±3.76*☆▲ 10.92±3.88*☆▲ 7.46±3.65*#△☆▲NIHSS评分入院1 d 20.11 ±4.05 20.23 ±4.09 20.36 ±4.02 19.98 ±4.11入院7 d 17.58±4.75☆ 15.33±3.82*☆ 15.28±3.65*☆ 12.06±3.15*#△☆入院 14 d 15.30±4.15☆▲ 13.01±3.45*☆▲ 12.81±3.48*☆▲ 10.00±3.60*#△☆▲

2.2 4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4组入院1 d时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联合组入院7、14 d时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7、14 d时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丁苯酞组和依达拉奉组(P<0.05),而丁苯酞组和依达拉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患者入院7、14 d时 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入院1 d(P <0.05),入院14 d与入院7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4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n=40,分,±s

表3 4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n=40,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与丁苯酞组比较,#P <0.05;与依达拉奉组比较,△P <0.05;与入院1 d比较,☆P <0.05;与入院7 d比较,▲P <0.05

入院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缺血半暗带血液供应,减少氧化自由基产生,同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改善患者预后[10,11]。杨慧等[12]研究发现,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减少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含量和血小板聚集率,降低血液黏度。王国印等[13]对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发现,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可以降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减少炎性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症状。

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区域因ATP生成不足导致脑细胞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同时线粒体具有调节钙浓度和该信号,自由基产生和清除,细胞凋亡的作用,因此维持线粒体功能及能量代谢是减少神经功能损伤的重要治疗途径。丁苯酞为消旋-3-正丁基苯酞,结构与天然的dI-3-正丁基苯酞相同。动物研究表明:丁苯酞具有重构微循环和保护线粒体的双重作用,可以保护血管结构完整,恢复血管管径、增加缺血半暗带区域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开放,同时还能够提高线粒体酶的活性,维持线粒体膜的稳定性,保护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增加缺血半暗带和梗死区域血流灌注,维持能量代谢减少神经细胞凋亡[14]。临床研究表明,丁苯酞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可以减少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恢复[15]。N-乙酰门冬氨酸是正常神经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急性期脑梗死时其含量急剧下降[16]。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给予依达拉奉,可抑制梗死灶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使发病后第28天脑中NAA含量较甘油对照组明显升高[6]。研究显示,依达拉奉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再灌注损伤、保护缺血脑组织,用于改善急性脑梗塞所致的神经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障碍的作用[5,17]。本研究发现,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 <0.05),与单一用药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同时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得到显著改善(P <0.05)。

综上所述,丁苯酞氯化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可以使患者神经功能得到良好恢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汪南田,陈奕农.脑梗死急性期梗死部位及白质病变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52-53.

2 李雨峰,邓靖洁,彭博,等.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33-35.

3 尹春丽,王耀伍,李永秋.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影响.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42-145.

4 文蕾.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浙江临床医学,2014,16:1385-1386.

5 王培培,王雪丹,刘凤丽,等.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水平影响及疗效的多中心研究.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40:137-139.

6 华梅,李鸣,胡仁琳.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蛋白盒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5,34:28-31.

7 李忠音,张军.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河北医学,2015,21:122-125.

8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146-153.

9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81-383.

10 罗赛华,杨柳明,陈立一,等.不同溶栓剂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的影响.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4,28:87-90.

11 周璇.自由基清除剂联合早期系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中国医药导刊,2014,15:78-79.

12 杨慧,马德库,陈凤慧.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国基层医药,2014,21:2327-2329.

13 王国印,侯婧.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中国医药,2013,8:1079-1080.

14 袁晓勇.丁苯酞的药理作用于药动学研究及临床评价.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5:6.

15 鄢学芬,詹瑾,黄叶宁,等.丁苯酞的药理作用于临床评价.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1498-1500.

16 张勇,程敬亮,杨运俊,等.兔早期缺血性脑梗死后氮-乙酰天门冬氨酸含量和组织病理学之间的对照研究.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4:16-20.

17 周传广,冷晓磊,矫永庆,等.依达拉奉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51-52.

R 743.33

A

1002-7386(2015)21-3255-04

10.3969/j.issn.1002 -7386.2015.21.018

项目来源: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编号:1323108087-8)

056008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王慧娟、刘运平、曹妍、李军涛),急诊科(武艳强)

李军涛,056008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E-mail:504422425@qq.com

2015-05-10)

猜你喜欢
丁苯达拉急性期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期6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