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2015-01-19 04:52黄平黄东永
河北医药 2015年21期
关键词:腕关节桡骨活动度

黄平 黄东永

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黄平 黄东永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骨科收治的147例患者,根据患者采取的治疗措施分为手术组(n=86例)和保守组(n=61例)。手术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或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保守组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3、6个月的骨折部位及腕关节尺侧疼痛评分,术后第3、6个月的腕关节活动度测定、术后6个月的影像学疗效。结果 2组患者骨折均愈合,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2~4个月;手术组平均(2.7±0.6)个月显著短于保守组的(3.1±0.5)个月(P <0.05)。术后第3、6个月手术组骨折部位VAS疼痛评分、腕关节尺侧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保守组(P<0.05)。术后第3、6个月2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掌曲、背伸、旋前、旋后、桡偏、尺偏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影像学疗效评估优良率为81.40%高于保守组的72.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更轻,愈合时间更短。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治疗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47例患者,根据治疗措施分为手术组(n=86)和保守组(n=61)。手术组:男53例,女33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7±13)岁;根据AO分型:A2型21例、A3型15例、B1型12例、B2型12例、B3型13例、C1型6例、C2型7例;其中重物砸伤12例、交通伤27例、摔伤47例。保守组:男40例,女21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8±14)岁;根据AO分型:A2型14例、A3型9例、B1型8例、B2型8例、B3型11例、C1型7例、C2型4例;其中重物砸伤7例、交通伤21例、摔伤33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及骨折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外伤史,患处伴有明显的肿胀、瘀血,压痛明显,有明显的骨擦感,伴有明显的腕关节畸形,经X线片检查确诊;年龄18~80岁,均为闭合新鲜骨折;在我院骨科完成所有治疗及检查过程。

1.2.2 排除标准:合并血管和神经受伤患者;骨折类型复杂或合并其他严重外伤患者;合并腕关节陈旧性疾病患者;伴有严重的心、脑、肝、肾疾病患者。

1.3 方法

1.3.1 保守方法:保守组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治疗。首先进行手法复位,患者取正坐位或平躺位,患者自然伸出置于操作台上,束缚带固定。首先进行韧带、肌肉组织复位,而后进行骨归位[3]。在进行骨归位时医师在骨折远端双手掌握患肢大小鱼际,拇指并拢,助手双手环抱患肢近侧前臂,持续进行牵引复位,待患处牵开后根据术前X线片和骨折类型进行成角折顶[3]。而后根据侧移方向进行远端尺侧挤压或桡侧挤压复位,待桡骨长度恢复、掌倾角和尺偏角正常后进行石膏预固定,而后进行X线摄片,观察骨折复位状况,若复位良好则静置0.5 h观察血液循环情况,若复位仍有瑕疵则进行进一步的复位治疗。若血运良好则进行石膏塑型固定,固定范围在拇指指关节后到肘关节前。术后3、7、14 d摄X线片防止石膏松动或患处消肿后出现移位。固定4周。

1.3.2 手术方法:手术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或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使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经患者前臂桡侧行5 cm长的纵行切口,充分暴露出桡骨下端。将深筋膜切开,向尺侧牵引桡侧腕屈肌腱与指屈肌,向桡侧牵开血管。切开旋前方肌纤维,充分暴露出骨折端,在直视下整复骨折。将小钢板弯至合适曲度,且用小型螺丝钉固定,骨折端加压。在C型臂透视机下确定复位后,关闭切口。经皮克氏针固定术:经腕背桡侧行弧形切口,约6 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与筋膜。在桡总伸肌腱桡侧切开腕背侧韧带,向尺侧牵引指伸肌腱、桡侧腕短伸肌腱以及拇长伸肌腱,充分暴露出骨折端,在直视下通过牵引复位,且在桡骨骨折端与第二掌骨穿针,运用外固定支架维持复位,选择髂骨植骨,填充缺损,用克氏针固定。检查复位良好后,止血,缝合切口。

1.4 术后处理 术后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2天进行手指各指间关节锻炼。在术后4周复查中X线片显示骨痂已生长,骨折已连接时应拆除外固定石膏或拔除克氏针,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适度的腕关节功能锻炼。

1.5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3、6个月骨折部位及腕关节尺侧疼痛评分,术后第3、6个月的腕关节活动度测定、术后6个月的影像学疗效评价。

1.5.1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采用一条长10 cm的游动标尺,一面两端分别标记0分、10分,0分表示完全无痛,10分表示疼痛剧烈。让患者在标尺的另一面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的位置,由同一名医师读出数据。

1.5.2 影像学评价:关节炎评价采用Knirk and Jupiter分级。0级,无关节炎表现;1级,轻度关节间隙狭窄;2级,明显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3级,骨性重叠,骨赘形成,囊性变。放射学评分采用Batra放射学评分法进行评分,包括尺偏角、桡骨高度(桡骨和尺骨关节面的高度差)、掌倾角、关节面平整度和下尺桡关节五部分。评分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69分以下为差。优良率=(优+良)/总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骨折部位、腕关节部位疼痛评分比较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2~4个月,手术组平均(2.7±0.6)个月,显著短于保守组的(3.1 ±0.5)个月(t=4.261,P <0.05)。术后第 3、6个月手术组骨折部位VAS疼痛评分、腕关节尺侧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保守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骨折部位、腕关节部位疼痛评分比较分,x¯±s

2.2 2组患者术后第3、6个月的腕关节活动度测定

术后第3、6个月2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掌曲、背伸、旋前、旋后、桡偏、尺偏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3。

表2 2组患者术后第3个月腕关节活动度测定度,±s

表2 2组患者术后第3个月腕关节活动度测定度,±s

保守组(n=61)39.1 ±3.2 39.8 ±2.9 70.9 ±3.0 70.8 ±2.8 13.5 ±1.8 26.1 ± 2.9手术组(n=86)39.7 ±2.8 40.4 ±3.1 71.3 ±2.9 71.5 ±3.1 13.7 ±1.9 26.7 ±3.2 t值1.179 1.201 0.808 1.428 0.649 1.184 P值0.215 0.196 0.336 0.175 0.557 0.183

表3 2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腕关节活动度测定度,±s

表3 2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腕关节活动度测定度,±s

保守组(n=61)50.1 ±3.9 51.3 ±3.8 79.8 ±3.2 81.2 ±3.1 21.9 ±1.9 30.2 ± 3.1手术组(n=86)50.5 ±4.4 51.7 ±3.9 80.4 ±3.6 81.5 ±3.3 22.3 ±2.1 30.6 ±3.4 t值0.581 0.622 1.24 0.563 1.177 0.74 P值0.591 0.502 0.193 0.601 0.217 0.338

2.3 2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影像学疗效评价 手术组影像学疗效评估优良率为81.40%高于保守组的72.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术后6个月影像学疗效评价 例

2.4 典型病例 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的患者术前术后的X线片。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法的术前与术后X线片。见图1、2。

图1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X线片

图2 保守治疗方法X线片

3 讨论

桡骨远端是骨折多发区域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10%,好发于老年人群,且以女性患者居多,青壮年出现本病则多与外伤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有关[5]。桡骨远端骨折多发于桡骨远端3~4 cm处,患者多伴桡腕关节或下尺桡关节损失情况。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原则为恢复关节面平整、桡骨高度、尺偏角。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外固定,可改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但单纯使用石膏外固定,很难做到关节面良好对位与稳定固定,且极易造成桡腕及桡尺关节骨性关节炎,降低腕关节功能,延长了骨折愈合时间,不利于骨折恢复[3]。因此,本研究选择手术对桡骨远端骨折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可靠等已广泛应用桡骨骨折手术中。手术治疗可获得理想的骨折复位效果,骨折可达到解剖复位,且对周围软组织及局部血运的干扰较小,利于骨折愈合,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提供保障。克氏针或钢板内固定可减少桡骨远端长度丢失,更好的进行复位与维持复位,也可为骨折端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与支撑作用,且在骨折后期取出钢板或克氏针时,继续稳定骨折断端[6]。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有效恢复患者关节功能,避免了手指僵硬或关节纤维化的发生,加速骨折区域软组织血液循环,促进淋巴及血液回流,恢复患肢肌肉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保守组,且术后第3、6个月手术组的骨折部位VAS疼痛评分、腕关节尺侧VAS疼痛评分均低于保守组(P<0.05)。说明切开复位内固定或联合克氏针固定,可维持桡骨的正常长度,矫正桡骨畸形,利于维持骨折远端的高度与角度,恢复腕关节的解剖结构,改善腕部功能。本研究还发现,2组患者术后腕关节活动度掌曲、背伸、旋前、旋后、桡偏、尺偏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影像学疗效评估优良率虽高于保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手术与保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手术组在愈合时间与疼痛方面优越于保守治疗,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7]一致。我们认为,临床上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建议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或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方案,有助于改改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降低腕关节僵硬疼痛感,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切开复位内固定或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更轻,愈合时间更短,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1 彭斌,王健,毛峰.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比较.中国骨伤,2013,26:41-46.

2 岳思阳,史艳光,刘彬.桡骨远端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分析.四川医学,2014,35:466-467.

3 徐文停,倪诚,喻任,等.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50-51.

4 陶宋强.手术治疗与闭合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27:639-640.

5 罗程锋.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624-625.

6 张志刚.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疗效比较.中国民康医学,2014,26:61-62.

7 刘安华.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浙江创伤外科,2014,21:569-570.

R 683.415

A

1002-7386(2015)21-3266-03

10.3969/j.issn.1002 -7386.2015.21.022

项目来源:惠州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40802)

516002 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占骨折收治患者的15%;桡骨远端骨折占前臂骨折就医患者中的80%[1],以老年人及成年人占多数。若不能对骨折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腕关节出现僵硬疼痛感,对手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目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类,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治疗作为保守方案也是临床常规术式,可以缓解腕关节的活动度,但治疗时间长、骨折愈合时间久且术中疼痛较重。手术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或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由于桡骨远端骨折损伤机制较为复杂,临床中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方式一直存在争议[2]。本文选择我院骨科收治的147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疗效,报告如下。

2015-05-29)

猜你喜欢
腕关节桡骨活动度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