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质条件下立井揭煤防突措施

2015-01-20 00:55张超杰蒋承林
现代矿业 2015年12期
关键词:防突立井冲孔

张超杰 蒋承林

(1.徐州恒安煤矿技术有限公司;2.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复杂地质条件下立井揭煤防突措施

张超杰1蒋承林2

(1.徐州恒安煤矿技术有限公司;2.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针对河南某矿井筒揭煤区域有断层的复杂地质条件,对水力冲孔措施进行了优化,以水力冲孔加注浆方法为井筒揭煤的区域防突措施,以揭煤后煤层段壁后注浆方法为安全措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立井揭煤区域防突措施的实施效果和效率,缩短了揭煤及掘进工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立井揭煤 水力冲孔 防突措施 注浆 掘进工期 生产效率

煤与瓦斯突出主要发生在井筒及石门揭煤、煤巷掘进和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以井筒和石门揭煤时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最大,主要表现在突出的强度大且危险性程度高,特别是立井揭煤时,防突措施实施的空间有限,导致施工难度大、效果差、时间长,尤其是遇到断层等复杂地质条件时,防突措施收效甚微[1-4]。因此,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有必要编制和实施科学、可行的立井揭煤防突措施。

1 项目概况

河南某矿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该矿主采二1煤层,属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矿井生产规模120万t/a,目前正进行改扩建施工,根据改扩建设计方案,在井田北部边界区域新建1个进风井和1个回风井,其中回风井井筒上部245.1 m采用冻结法施工,245.1~556 m为正常基岩段,采用普通钻爆法施工,井壁结构为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锚网喷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在遇特殊地层(破碎带)片帮严重时,采取锚、网、喷或锚、网临时支护,临时支护采用φ45 mm×1 600 mm管缝式锚杆,锚杆间排距800 mm×800 mm,喷射混凝土强度C20,喷厚100 mm。回风井将揭穿二1煤层,该煤层顶板砂岩段孔隙承压含水层组,该段含水层岩性多为中—细粒砂岩。距二1煤层顶板法向距离20 m处,于立井掘进工作面施工了5个前探钻孔,钻探结果显示,井筒轮廓线内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但有一断层位于井筒轮廓线外8~10 m处,属于揭煤工作面区域措施包括的范围内。在揭煤工作面距离二1煤层法向距离10 m处施工了3个钻孔并测定了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等参数,结果见表1。

表1 回风井突出危险性参数测定结果

据表1可计算得回风井二1煤层综合指标D为-5.06,K为116。经预测,回风井揭穿二1煤层存在瓦斯突出危险性,需采取区域防突措施。

2 防突措施论证及优化

2.1 防突措施论证

就回风立井揭穿二1煤层的实际情况而言,采用常规的瓦斯抽放方法,存在以下难点。

(1)瓦斯压力较小、透气性差,该矿井煤层的透气性系数为0.03 m2/(MPa2·d),属较难抽放的煤层,瓦斯抽放效果难以保证,且抽放周期较长,很难保证改扩建工程得到按时验收。

(2)在立井揭煤区域施工防突措施钻孔时,所有抽放钻孔均为下行孔,钻孔施工完毕后孔内积水难以及时有效排出[4],且二1煤层的直接顶板为中—细粒砂岩,为承压含水层,抽放过程中钻孔易受到水系的影响。

(3)虽然水力冲孔或扩孔已被证明是该矿区的有效防突措施,但考虑到水力冲孔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因而不建议将其作为区域防突措施。

2.2 防突措施优化

(1)区域防突措施钻孔可分区域轮换施工,防突措施钻孔呈环形布置,抽放钻孔和注浆钻孔间隔布置,所有钻孔均采用水力冲孔措施,但仅半数钻孔在初期注浆,其余钻孔在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合格后注浆。

(2)考虑到钻孔可能具备的自喷能力,须严格控制水压,应先期进行试验,确定合理的冲孔水压,水压不宜过大,以地面静压水水压为宜(5 MPa)。

(3)控制钻孔的出煤量,防止单孔出煤过多,形成较大的孔洞,单孔的出煤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m为单孔冲孔煤量,t;R为井筒揭煤区域措施范围直径,m;h为煤层厚度,m;ρ为煤的视相对密度,t/m3;n为钻孔个数;μ为煤层变形率,m。

(4)为保证井壁的稳定性不受影响,考虑到井壁的长期稳定性,在井筒施工进入二1煤层底板5 m后,在煤层段进行一次壁后注浆。

3 防突措施及实施效果

3.1 防突措施

设计9圈共计258个钻孔,考虑钻孔施工的可行性,最外部3圈钻孔的开孔位置均在井壁上(图1)。单个钻孔施工工序:首先施工长3.5 m、孔径113 mm的钻孔,退出钻杆,将长3.5 m、外径108 mm一端带有法兰盘的无缝钢管送入钻孔,出露地面0.5 m, 外侧用双浆液固定封堵,孔口管与法兰盘采用无缝焊接,固定孔口管时首先用部分聚氨酯固定,然后由孔口管内注入水泥浆,由孔壁外部返浆,待钻孔壁与孔口管全部填满水泥时即可停止注浆。待凝固12 h后在孔口管内施工直径94 mm的抽放钻孔,在钻头进入煤层时,采取低钻压、慢钻进的方式钻进。钻进煤层0.5 m时,停止钻进,保持水压、钻杆及钻头转速,在煤孔内0~0.5 m处往复运动5~10 min,若发生喷孔现象,则立即停止钻进,调小排渣压力水,但不停钻机,使钻杆及钻头在钻孔中空转(严禁停水、钻机,否则导致钻杆无法拔出),直至喷孔停止,恢复钻进;钻进至煤孔0.5~1.0 m处时,停止钻进,保持水压及钻杆和钻头转速,在煤孔0.5~1.0 m处往复运动5~10 min,按上述循环,每0.5 m循环1次,直至进入煤层底板1.5 m停止钻进,换风将钻孔内水排出。钻进过程中,应收集钻孔内冲出的煤样并现场称重,若未达到预定的重量,则应再次冲孔,直至冲孔煤量达标为止。

所有钻孔施工完毕后立即连接抽放管路进行抽放,2周后注浆钻孔注水泥浆,注浆压力达到2 MPa或注入2~3包水泥后结束,施工钻孔时按照井筒十字线将井筒划分为4个区域,4个区域对向施工,每施工10个钻孔更换1次施工区域,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合格后方可停止抽放钻孔工作。揭煤工作结束后,进入二1煤层底板方向距离5 m后进行井壁注浆施工,仍按4个区域划分,每个区域施工3个注浆孔,注浆孔深6~8 m,每个注浆孔的注浆压力不小于5 MPa。

图1 立井揭煤区域防突措施开孔位置(单位:m)

3.2 实施效果

钻孔施工完毕后,相关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水力冲孔共冲出煤量123 t,煤层变形比例3.2‰,超过了预计3‰的变形比例,风排瓦斯量和抽放瓦斯量共36 218 m3,不论是冲出煤量还是释放的瓦斯量均达到了预期目的,监测结果表明井筒未出现明显的位移或下沉,井壁的稳定性良好。抽放1个月后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在距二1煤层法线距离7,5,2 m时进行了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区域验证和工作面局部预测,效果较理想。

局部预测工作完毕后,放炮揭开二1煤层,放炮后未发生动力现象,井口瓦斯涌出量较小,瓦斯浓度最大仅为0.22%。进入二1煤层底板5 m后,井壁注浆工作非常顺利,单个钻孔和总注浆量均较小,说明井壁后侧不存在明显的空洞。可认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水力冲孔+注浆的区域防突措施成效显著。

4 结 论

(1)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特别是有断层的情况下,在制定防突措施时应充分顾及矿区地质特征,确保取得较好的防突效果。

(2)立井揭煤时,由于下行钻孔排渣及水系的影响较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

(3)采用钻孔注浆及井壁注浆方法作为防突措施时,水力冲孔是立井揭煤的有效防突措施,特别是在煤层透气性较差的情况下,该措施的安全、经济效益较显著。

[1] 于不凡.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及利用技术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2] 林柏泉.矿井瓦斯抽放理论与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3] 黄声树,刘见中.煤矿瓦斯治理适用新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4] 张超杰,蒋承林.多立井揭煤联合区域防突措施的实践与探索[J].煤炭技术,2015(5):144-146.

2015-08-17)

张超杰(1978—),男,经理,工程师,硕士,221008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三环南路。

猜你喜欢
防突立井冲孔
冲孔灌注桩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及施工质量控制
葫芦素煤矿主立井冻结单层井壁壁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
水中栈桥搭设及平台冲孔灌注技术探讨
超大绳端载荷立井装备设计探讨
煤与瓦斯突出防治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
异形及圆柱形立井可变调节井圈的设计及应用
浅谈完善我国煤矿防突工作的技术措施
汽车铝合金防撞梁复合冲孔工艺开发
落料冲孔复合模刃口尺寸计算
一种煤矿立井吊运超大、超重部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