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让小学科学课充满乐趣

2015-01-20 17:21王士春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21期
关键词:科学课科学探究

王士春

小学科学课程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素养、探究未知世界的初级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结合所要探究的具体科学内容,从学生身边寻找“玩”的切入点,创设适当的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实验、探究、游戏、制作,使其处在一种玩的境界中,让科学课堂充满乐趣。

多年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以及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的经验告诉我:科学课上的“玩”蕴含着科学知识、创造及科学的认识过程。教师要认真研究这种“玩”的艺术,把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与科学的认识、课堂的有效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纯粹的玩、散漫的玩转化为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做到自主、活跃、有趣、快乐。那么,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去玩?

一、教师引导着学生玩

为什么白天黑夜会交替出现?为什么会有刮风下雨的现象?小学生不知道的奥秘有千千万万。有趣的小学科学课是以学生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为主要认识对象的,涉及到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和宇宙等诸多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应着重从学生的兴趣与课程有趣内容、形式方面,去多想办法,让每一堂课、每一个探究内容既生动有趣,又能让学生学到知识。

1.引课,从小实验开始

例如,上课了,科学教师拿着一个装有红色液体的大烧杯走了进来。一群学生围着教师七嘴八舌地问道:“老师,今天我们学什么呢?”教师微笑着说:“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水是往低处流的?”“知道”。教师接着说:“你们谁能让水往高处流?”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变得高涨起来。教师拿出一块手绢卷成了圆柱状,将其2/3插入装有红色液体的烧杯里,然后神秘地说:“不一会水就会顺着手绢头流出来”。学生的眼睛死死盯着烧杯水平线上的手绢,过了一会儿,红色液体已经上升到了露在外面手绢一半的位置。

教师在一旁引导:“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认为教师在材料里做了手脚,从中加了一根吸管;有的认为是物品本身有孔的原因。最后教师解开了谜底:是因为手绢本身有孔,通过自身细密的小孔把水吸进去,水占满了底部空间,无处可放,只好逐渐向上流。这样的引课,好玩且切合教学内容,学生怎会不喜欢?

2.课后,带领学生到课外去玩

科学课不应以下课作为教学的终点,而应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课外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到大自然、科技馆里去玩。

苏教版小学课本里有《孔子游春》一文,它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游春的情景。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然后,巧借河水诱导弟子做真君子。孔子没有把弟子们局限在课堂里学习,告诉我们“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这样一个道理。实际上,在课外玩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注意观察,用心感受,用智慧去发现,就能获得许多书本里学不到的知识。

这几年,每到夏季,我就带领学生走进黄山浮溪、金寨鹞落坪等地,进行鸟类、蝶类、植物生态保育科技活动。山胡椒、吊金钱、怀山药、忽地笑、香榧树、小茴香,各种常见而又陌生的树木不断地映入学生的视野。学生淌山溪、过木桥、穿茶园、走山林,累了,统统脱下鞋子,走到冰凉的溪水中,坐在岩石上休息、交流。持续一周的活动,学生兴趣盎然,不但学到了许多动植物知识,而且也提高了环保意识,增强了合作精神。

每到冬季,我便带学生到安庆升金湖调查为了越冬迁徙而来的候鸟。在这个亚洲重要的湿地,学生见到了大群的苍鹭、豆雁、白琵鹭、小天鹅等水鸟,还有幸欣赏到了候鸟群翔的场面。学生在感受到了大自然美的同时,也感悟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此类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到自然界中去欣赏动植物,参与到认识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学生有关大自然生命世界的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关注环境、爱护鸟类、保护生态的热情,也提高了其环保责任意识。

二、让学生自己有目的地玩

我觉得,学生的“玩”有两个层次。一是学生自发的、无目的、纯粹的玩,这是有意义的“玩”的基础;二是学生有目的的“玩”,即科学学习中所提倡的“玩”。小学生好奇、好动、好玩,什么都想摸一摸、玩一玩、做一做。我们的科学课,又编排了大量的探究和实践活动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教材内容,在教学中积极寻找、创造条件,尽量满足学生的动手要求,实现学生由第一层次的玩向第二层次玩的过渡。

科学课上的观察、猜测、实验、拓展、比赛等,教师都可以设计成游戏形式,放手让学生参与,让他们在自己动手玩的过程中积极动脑,大胆猜想、验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

比如四年级科学课《物体的运动方式》,让学生玩自己带的玩具,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然后,教师提供带细线的小木块、乒乓球、玻璃小瓶、橡皮筋、塑料尺等几种材料,放手让学生自由研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慢慢地,教师发现:学生不是按教师的想法一样样地研究摆动、跳动和滚动等,而是想办法把这几种材料组合在一起玩。有的用带线的小球撞击乒乓球,带线的小球来回摆动,乒乓球先跳动几下,再向前滚动起来。有的把小棒用橡皮筋射到竖起来的木块上,木块倒下推动玻璃瓶滚动,再推着乒乓球滚动。这样,学生不仅对物体运动的方式有了较深的理解,他们的思维也在这种玩的过程中逐渐发散、扩展开来。

让学生自己玩,是科学课上一种层次较高的玩的方式。教师不但在课上、课下要给予学生充分玩的时间,还要有目的地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我在教学中就结合课本内容教给学生一些自己玩的小游戏,如硬币会唱歌、玻璃球穿墙、磁铁浮在空中、把硬币吹进碗里,等等。

还有,我们讲授了“速度大,压力小,速度小,压力大”的伯努利原理后,可以让学生周末去参加少年宫科学梦工厂活动,先参观许多科学小成品,然后自己动手制作滑翔机。

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在课上去观察、实验、游戏、模仿;在课后,自己动手制作玩具、考察探索。这种学生自己玩的方式,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总之,“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度的积极性,在“玩”中轻轻松松地掌握了科学知识。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但他们都喜欢“玩”,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兴趣的统领点,把它与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点结合起来,让学生想玩、会玩,并在“玩”的过程中,敢于提出各种问题,对观察和实验进行科学的预言和合理的解释,把自己的观点完整地表达出来,与他人共享和研讨,享受这种玩的过程。

(责任编辑 杨晶晶)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学课科学探究
难忘的科学课
设问引导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科学拔牙
这样的科学课,我喜欢!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