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培养“五法”

2015-01-20 12:53赵冬梅
甘肃教育 2014年24期
关键词:五法发散思维语文教学

赵冬梅

〔关键词〕 语文教学;发散思维;想

象;空白;情境;习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4—0091—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胆的想象使书本上的知识具有了生命力,让学生的学习更有价值。富有想象力的学生,他的知识是灵动的、鲜活的、生机勃勃的,反之则是枯燥的、苍白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是放飞想象的主阵地,教材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好依托,而教师是给学生插上翅膀的使者。

一、鼓励求异,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能把人带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使人的思维灵活、多变、异想天开。发散思维的过程就是培养想象力的过程。人们都说,孩子的想象力是最奇特的,而进入小学的孩子,经过整齐划一的幼儿园教育,思维已有些固化了,如何解冻,让学生的求同思维异化呢?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的相关环节,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如,根据课题提出不同的问题;用生字组词时,要求学生不能组重复的词语;用词语造句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领域的事物。

二、激活文字,想象画面

对于课本中的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去领略作者表现的意境,那么就是毫无生气的符号,不存在学习的乐趣,更难以理解那些美妙之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透过文字看到或美或丑的图画,透过语言看到或喜或悲的生活,使那些干巴巴的文字像流动的小溪一样活起来,使学生获得文字的感悟和美的享受。如,笔者在教学《村居》时,不急于向学生展示图画,而是尽可能让学生透过文字“看到”画面。学生在想象中微笑着、陶醉着,教室里充溢着春的生机。

三、捕捉空白,创造想象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用好这些 “疏可走马”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如,《雪孩子》一课,雪孩子是怎样救出小白兔的,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空白,启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表达,使学生体会雪孩子的勇敢和善良。像这样留有艺术空白的课文,小学教材中还有许多,关键要看教师能否积极挖掘,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使阅读教学的课堂绽放出亮丽的光彩。

四、设置情境,放飞想象

教师只要坚持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教材,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想象能力,学生的想象天性才会被激发出来。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时,笔者让学生想象,乌鸦还会用什么办法喝水。学生很快举起手来,他们奇妙瑰丽、不落窠臼的想象,赢得了听课老师的掌声。这样的教学环节,目的就是让学生自由自在、不受约束地在想象的王国里任意驰骋。另外,教师在评价时,不能用对与错评价,对学生离奇的想象要充满欣赏、赞叹,营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才敢肆意想象,大胆表达。

五、结合习作,培养想象

如果教师能抓住时机让学生去创造,在观察的基础上,以儿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想象契机,让学生组合成新的形象,学生就能在创造中感受成长的快乐。笔者所在班级的学生就写了《我是一只小小鸟》《海底见闻》《未来的桥》等很多想象作文,得到同年级组语文教师的好评,这使得学生的创作热情高涨,写得竟不肯搁笔。看他们的习作,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学生的灵气、悟性和创造力,学生的思维活动进入了最佳状态。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想象力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给学生开辟广阔的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唤起学生沉睡的潜能,让学生架起想象的双翼,像鸟儿展翅于天空,如鱼儿遨游于海洋,体会语文学习的无穷乐趣。

编辑:马德佳endprint

猜你喜欢
五法发散思维语文教学
因式分解五法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五法解一道高考选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