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无为而治

2015-01-21 02:51李冬君
领导文萃 2015年2期
关键词:圣王汉文帝日食

李冬君

中国历史上,不乏雄才大略的皇帝。但称得上是好皇帝的,恐怕只有汉文帝。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但不是个好皇帝,他以天下之力,遂一己私欲,所以二世而亡,亡了以后,还被人骂,在历史上遗臭;汉高祖刘邦,从民间起兵做了皇帝,这样的皇帝,本来应该很民本主义,可他却一身的无赖气,俩口子算计功臣不遗余力。汉家天下里,汉武帝最贵气,打仗、花钱无敌,可他花的都是爷爷的积蓄,他爷爷就是汉文帝;唐太宗、宋太祖,让道德稍息,靠政变当皇帝;汉惠帝很仁慈,可他还是个孩子,他无疑是个好孩子,却难以被称作是好皇帝;汉文帝是惠帝的弟弟,他像惠帝一样仁慈,还可以居皇帝身份,将仁慈化为仁政。

好皇帝的标准是民本主义,而不是做圣王,圣王同好皇帝还不一样。圣王是理想性的终极追求,而好皇帝是功利性的现实评价。圣王的使命,是使他的臣民在统一意识形态下成为圣人,如孟子所言“人皆可以为尧舜”,而好皇帝只想让人民休息安乐。

圣王不光对自己要求高,对臣民要求也高。圣王的理想就是要将臣民被圣化。大一统的精华,不光是统一天下,更要统一人民的思想和理想以及梦想,皇帝要统一天下就可以了,可圣王要求更高。中国的皇帝,大凡有点理想的,都想当圣王,没有理想的,就什么都不想。想力所能及的做一个好皇帝而又能做的,真可谓少之又少。

汉文帝行黄老之治,没有把圣王太当一回事,人民当不当圣人,他不管,可人民过日子他要管。他要管,不是管人民,而是管自己。管住自己的欲望,不要去打搅人民,这叫作无为而治。好在他是跟着母亲过惯了苦日子的人,节俭如家常便饭。他一节俭,就能减少朝廷用度,就能对人民轻徭薄赋。

他本想修一座露台,一问,要花费约百金,他说,这是十户中等人家的家产啊,停了吧。他珍惜寸缕,织布不易,要求自己的夫人,穿衣服不能衣角着地,帏帐不要刺绣,以朴素为美,简约为美,这正是道家主张的。

秦始皇造陵墓,真是铺天盖地,可汉文帝却静悄悄的,陵墓很平常,依山下葬,不起坟丘,陪葬品也只用了点陶器,没用贵金属物品。他还规定,送葬不准动用车马,不准陈列兵仗,戴孝用的白布,宽不得超过三寸,治丧期间,允许老百姓结婚、祭祀、饮酒、吃肉。

秦始皇以自我为中心,不仅让天下围着自己转,还与天道合一,而文帝却以民为本,把自己下放到民本主义里,从农民那里接地气。他说,农民是天下根本,把祖上留下的田——“籍田”,让我来耕种吧,我要用田里的收入,来作为祭祀祖先的供品——“粢盛”呢。这是古礼,每年春天到来时,由天子亲自主持,行籍田礼。《说文》解释,籍田者,天子躬耕,使民如借,故谓之籍。耐人寻味的是那个“借”字,颇有点家与国区分的意思。籍田千亩,乃天子私田,天子不能以一人之力耕之,以民力耕之,故曰借。

《月令》云: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庶人终亩。是说“籍田礼”仪式,依据周礼,意思意思就行了。汉文帝却是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身体力行之。为了供养祖先,他与皇后一起耕与织,向天下示范孝行和礼仪,教人民如何过日子。皇帝亲耕所获作为祭祖供品,皇后桑麻做祭祖礼服。

他还下令各地官府,春耕前要劝农,贫者贷给粮种和口粮。同时,将农田税,由高祖时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人头税,由原来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改为收四十钱。徭役,每人每年一次一个月,改为每三年一次一个月。

在当时的制度下,能有这样的好皇帝,那是人民的福气。对于汉文帝,我们不应要求过多,一个再好的皇帝,都不可能给人民带来民主制,圣王也不可能,这是由王权的本质决定的,他可以坚持民本主义,但不可能搞民主制,尽管他的民本主义不仅仅是主义,还是措施。

他下《恤民诏》说,方春和时,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乐,而吾百姓,鳏寡孤独穷困之人不乐,为民父母将怎么办?所以赈贷之。数十字诏书,简明如《老子》,生动似《论语》,便将天地之仁,以民为本道尽。可谓文如其人,至简至朴。

《除肉刑诏》说: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错在谁?是在朕德薄而教不明?吾甚自愧。今人有过,教化未施而先加刑,朕甚怜之。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这难道是为民父母的意志吗?诏除肉刑!

由仁者之心,发为仁者之文,发以为政,则为仁政。然其仁政思想不出于儒家,而是出于道家老子。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何况肉刑也!

天上出日食了,不是小事,是天象示警,天子要有反应,不同的帝王,反应当然不一样。秦始皇向外反应,从不自我反省,听说东南有天子气,他便前往镇压之,听说“亡秦者胡也”,他就派蒙恬率秦军三十万众去燕、赵之地修长城,这样过度反应,其实是不自信,不光殃及其民,还祸及其子孙。

可汉文帝却没有那样反应,本来日食,很容易使人联想起臣弑君或外寇入侵,他却引咎自身,下《日食引咎诏》,只涉及他一人。他说:朕闻之,天生民,为民设君以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以灾,以惩戒不治。天下治乱,在朕一人,举贤良方正若能直言谏朕之人,可以匡朕之不逮。

他说日食是因为他“不德”引起的,与他人无关,给臣民吃了定心丸,还乘机提拔一批贤良方正之士,来批评他的缺点,指出他的过错。有没有引蛇出洞的意思?没有。他很自信,不需要这种阴谋,尽管这种阴谋《老子》里也有,而申韩之术里更是比比皆是,可他都不要。

为什么?因为他很仁慈,仁者如山,有着伟大的定力,当年,他就靠了伟大的定力,折服了周勃这样的猛士,如孟子所言,仁者无敌!文帝从来就不想君道同体或圣人革命,去受天命、做圣王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相反,他认为做圣王的成本太高,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人民都受不了。

他不想受天命,只想接地气,受天命的事,他留给了孙子。

(摘自《经济观察报》)

猜你喜欢
圣王汉文帝日食
圣王与革命——由“汤武革命”看宋儒道统论中的“排荀”
“开漳圣王”陈元光的文教思想及其实践
荀子“圣王”观与儒家道统论的内外维度
汉文帝七年《朝仪》诏书研究
一日食,四季过
不开“宝马”上班的汉文帝
壮美的日食
陪你一起读历史(5)超有爱的汉文帝
EasyNight日食小题板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