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痛栓退热发生低血压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2015-01-21 16:03滕丽君章玉兰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低血压体位体温

滕丽君 章玉兰

消炎痛栓退热发生低血压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滕丽君章玉兰

消炎痛栓为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它的解热作用主要是通过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及出汗,使散热增加,这种中枢性退热作用可能与内源性致热源前列腺素合成受到抑制有关[1]。肛塞消炎痛栓是临床上退热的常用方法。但各种因素导致的低血压反应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加重病情,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急诊科高热患者肛塞消炎痛栓发生低血压反应27例,现将原因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66~84岁,平均(74±7.61)岁。文化程度:大专2例、初中5例、小学11例、文盲9例。职业:干部4例、工人13例、农民10例。发热原因:上呼吸道感染17例、泌尿系感染5例、术后感染3例、癌性发热1例、压疮感染1例。体温:38.5~39℃ 6例、39~40℃19例、>40℃ 2例。

1.2消炎痛栓治疗与低血压反应处理 消炎痛栓25~50mg由肛门塞入,深度2cm,2h内勿排便,间隔4~6h可重复使用,塞肛后最短出现低血压反应45~60min,最长3~4h;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头晕、眼花、恶心、心悸、胸闷,均伴有大汗,立即测量血压发现血压下降,血压<90/60mmHg,体温骤降,其中出现晕厥3例,难以维持自主体位5例。根据患者症状及血压、心率、呼吸等情况,立即予扩容、升压等对症治疗,症状均得到控制。

2 原因分析

2.1患者个体差异 (1)患者对药物敏感:消炎痛栓通过增加出汗、加强散热达到降温目的,体温越高机体对此药敏感性越高,降温幅度越大,出汗过多时易引起虚脱,但它对正常体温无降温作用。由于个体体质不同,其对药物的耐受程度亦有差异,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有些患者可能无效,有些患者则出现较严重的副反应[2],敏感体质者出汗过多、血压下降明显。本组2例因敏感体质发生低血压。(2)患者疾病基础:患者本身存在一些原发基础疾病,脏器功能均不同程度的减退,药物半衰期延长,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大多数反应与剂量过大有关[3]。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如未仔细询问病史,对这些高危因素未进行详细评估,用药时未酌情减量,易发生低血压。本组患者中有4例由于剂量过大发生低血压。

2.2药物协同作用 患者入院前曾自服降压药或含有退热成分的药物,未向医生说明,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扩张血管作用更加显著,回心血量减少,进而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本组3例患者入院前服用降压药或解热药,因药物协同作用导致机体不能代偿,血压明显下降。

2.3体位突然改变 本组肛塞消炎痛栓均为老年患者,老年人窦弓压力反射功能下降,对血压的反射性调节能力减退,不能对骤降的血压进行快速调节,肛塞消炎痛栓后外周血管扩张,此时患者下床易造成体位改变发生低血压晕厥症状[4]。本组3例患者起床如厕时发生头晕、晕厥现象。

2.4体液补充不足 患者热退时大量出汗,并伴有恶心呕吐、纳差、饮水少,静脉补液不及时,可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低血压;此外本组患者年龄较大,静脉输液时滴速未及时调整亦是发生体液补充不足致低血压的重要原因。本组13例患者因汗出后未及时补充体液而致血压下降。

2.5护理人员因素 (1)安全意识薄弱:护士对患者安全问题重视不够,只注重完成治疗护理工作,而忽视潜在安全隐患。在护理实践过程中,缺少与患者和家属安全管理方面的交流与沟通,未主动实施健康宣教。本组1例患者由于未及时进行沟通,患者40min内自行肛塞备用的2粒消炎痛栓出现低血压症状。(2)经验不足:部分护士护理经验不足,缺乏相关药理知识,不能正确指导患者和家属 ,病情出现变化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及时向医生反应病情,导致未及早采取干预措施致低血压发生。

3 护理对策

3.1做好用药护理 (1)用药前的详细评估:详细评估患者年龄、体质状况、精神状态和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心率、血压情况,并关注入院前用药情况,包括慢性疾病长期用药、此次不适的院前用药处置、既往退热治疗情况,老年患者和全身衰竭的患者应减少给药量[3],同时安排至急诊观察室,加强监护。(2)用药时的细心指导:遵嘱用药,严格控制给药剂量,及时向患者说明使用消炎痛栓的目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用药后宜静卧,并适当饮水500~1000ml。更换体位时动作缓慢、幅度要小、尽量不下床活动、避免体位突然改变使回心血量剧减引起低血压甚至昏厥。如出现头晕、恶心、胸闷、大汗淋漓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医生开有备用消炎痛栓的患者,告知使用注意事项,如体温上升再次使用须间隔4~6h,其间可尝试物理降温。(3)用药后的及时监护:用药后加强巡视,1h后测量体温[1],血压,脉搏,温度下降后监测,1次/4h,主动询问患者有无头晕、心悸等症状,及时满足患者饮水、排尿等需求,观察患者皮肤出汗情况,计算出汗量,大汗淋漓浸透一身衣服时失水量约l000 ml,做好记录为补液量提供依据。协助患者饮水,体质虚弱或用药量小者,可用分服法,体质强壮,用药量大者用顿服法,有胃肠道症状者用少量顿服法,进行疏导降温[5]。(4)低血压急救护理: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心悸胸闷、脉搏细弱、大汗淋漓,血压下降收缩压<90 mmHg,立即安置患者下肢抬高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开放静脉通道快速补充平衡液,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如血压不升、遵医嘱加入多巴胺微泵注射,同时观察意识、血压、脉搏、体温、尿量等变化。本组4例患者血压骤降,立即取平卧位、给予扩充血容量及多巴胺后血压提升,其余患者予平卧位,扩容后低血压症状均得到控制。

3.2树立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加强护士的安全管理意识,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对医疗护理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及预见性干预,有效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必须重视对照护人员及沟通认知能力较弱人员的教育引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其不当的行为,以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6]。

3.3加强业务知识培训 护理管理者有计划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训练,同时根据具体需求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交流水平以及药物使用方法等,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使其护理基础更加夯实,对日常护理操作流程及步骤更加熟悉。

4 小结

高热患者肛塞消炎痛栓退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与患者个体差异、药物协同作用、体位突然改变、体液补充不足及护理人员因素有关,护理对策为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做好用药护理,可有效预防高热患者肛塞消炎痛栓退热发生低血压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赖红卫,包月娥.使用消炎痛栓降温后重测体温时间探讨.护理学报,2007,14(2):46~47.

2 李俊.临床药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83.

3 邬爱东.消炎痛栓退热致5例老年患者休克的护理与启示.护理学报,2009,16(3B):56~57.

4 黎蔚华,林仲秋,谢志泉,等.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的现状调查及护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50~152.

5 宋登琴.消炎痛栓剂治疗成人Still病发热61例效果观察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1):2121~2122.

6 王芳,葛学娣,叶志弘,等.护士与患者对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评价的调查及分析.护理与康复, 2009,8(9):736~738.

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低血压体位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初产顺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与分娩减痛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血压偏低是否需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