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01-21 17:30
中州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河南资源旅游

郭 琰

(中州大学 管理学院,郑州 450044)



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郭 琰

(中州大学 管理学院,郑州 450044)

文章结合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从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政策等方面分析了在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特征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相关对策。

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

河南省是中部重要的省份。《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中原经济区建设要深入挖掘整合旅游资源,进而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着重培育文化体验游、保健康复游、休闲度假游等特色产品,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重点旅游景区,建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随着旅游产业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河南旅游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传统的“古、河、拳、根、花”五大经典旅游主题已经深入人心,取得一定的成绩,然而问题也同时存在,如今如何在新的发展平台上加强旅游和文化的融合,促进河南文化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将是促进河南旅游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所在。

一、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产业组织现状

河南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比较突出,作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河南旅游业就是以文化旅游作为起点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河南文化旅游发展开始起步。多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立足区域内丰富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以郑、汴、洛三市为重点,把四座闻名古都、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多处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组合起来,打造精品文化旅游线路。河南各地也积极整合分别隶属于旅游、教育、文物等不同部门机构的文化资源,建成或整修大量文物景点。少林寺、龙门石窟、三门峡虢国博物馆、开封山陕甘会馆、内乡县衙等内涵丰富、品味较高的文化景点,已经成长为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的有力支撑,部分旅游项目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着广泛影响力。包括《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风中少林》《大宋·东京梦华》等在内的大型文化演艺项目,深层次地彰显了河南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品味,为河南文化旅游增添了新的名片。

(二)产业结构现状

河南文化旅游产业主要包括两大类:历史文化类和社会文化类。历史文化类旅游产业主要是通过开发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源而发展起来的旅游产业类型,包括借助物质性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景区、景点、博物馆、纪念馆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打造的历史文化园、历史名人园、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历史文化类博物馆等,前者典型代表为少林寺、龙门石窟等,后者主要代表为清明上河园。社会文化类旅游产业是以社会文化类旅游资源为基础开发出来的旅游产业类型,包括民俗文化类旅游项目,如民族民俗旅游点、都市民俗旅游点等,和休闲娱乐类旅游项目,如定点文艺演出场所、实景剧场、地方特产购物街、主题公园等。前者典型代表有淮阳太昊陵庙会、濮阳和周口杂技等,后者典型代表有《大河秀典》《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在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类旅游产业一直是发展的重点,围绕其所打造的产品已经成长为区域旅游的王牌,其在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构成中占有一定的优势。社会文化类旅游产业是近年来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方向,河南文化旅游的深入发展开始将其与历史文化类旅游产业相结合,从而促进了传统文化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也充分释放了社会文化类旅游资源的潜力。

(三)产业布局现状

作为一个产业,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要结合资源和区划,河南文化旅游依据资源和区划可以划出10个节点,即以郑州为中心的古迹文化;以洛阳为中心的唐都文化;以开封为中心的宋都文化;以安阳为中心的殷商文化;以许昌为中心的三国文化;以信阳为中心的红色革命文化;以商丘为中心的古城文化;以周口为中心的姓氏根祖文化;以南阳为中心的汉文化和玉雕民俗文化;以嵩山为中心的宗教、武术文化。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各区域以资源为基础形成特色,郑、汴、洛利用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人和特色花卉品牌,打造沿黄河文化带风情文化旅游;许昌着力打造三国文化、花卉文化和钧瓷文化旅游板块;安阳重点挖掘生态和古城文化旅游资源;南阳和信阳结合山地森林等资源着力开发生态休闲旅游和红色旅游。

(四)产业政策现状

在河南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省委、省政府将其作为重点支持产业,摆在全省发展的战略位置,旨在充分发挥全省文化优势,进而实现向文化旅游强省的跨越,多项政策也随之出台,保证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2007年,《河南省旅游条例》出台,指导全省旅游规范发展;2009年,河南省召开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设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2009年当年省财政安排1亿元,随后3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2012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制定并颁布《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对“十二五”期间河南旅游的发展进行了整体科学部署,特别指出要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河南省多数市、县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出台鼓励、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意见,全省上下重视旅游、发展旅游、支持旅游、服务旅游的氛围浓厚。

二、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组织问题

河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尽管打造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但其资源的潜力始终没有得到完整的释放。目前,在河南文化旅游产业链条的建设中,精品数量较少,多为雷同的低层次的产品,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缺乏系统性,多为简单规划的低水平项目,如简单装修对外开放的古建筑,内容大同小异的节目表演等。河南文化旅游作为一个产业在运作过程中,产品概念和企业形象还不够突出,产业发展目标和模式还不够明确,整体的组织架构尚处于探索阶段,从而使得在其成长过程中,我们能够意识到其对河南旅游的贡献及其重要性,但尚未掌握有效提升整体产业效益的途径和方法,有个案的成功,但没有实现整体的繁荣。

(二)产业结构问题

对于河南省而言,历史文化类旅游产业是文化旅游发展的起点和重点,多年来,河南旅游的发展侧重于历史文化资源,以此打造厚重河南的旅游形象。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文化资源的旅游吸引力是不容小觑的。尽管在河南文化旅游发展中,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结合已经存在,但整体社会文化的旅游发展潜力挖掘是不够的,许多优秀的社会文化资源没有被人所了解,特别是体现河南地域文化的相关资源没有找到展示自身魅力的平台,更没有得到系统专业的规划与开发。目前,游客对河南文化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少林寺、龙门石窟等历史遗存的符号上,其现代社会文化的灿烂一面却不为人所知,文化旅游作为一个产业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几个传统资源和景点,必须不断地加入新的元素,推出新的产品和项目,才能拥有持续的生命力。如何调整现有产品结构,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机整合,这将是永葆河南文化旅游生机的关键所在。

(三)产业布局问题

虽然在河南文化旅游发展中,部分区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打造了成功的产品,但河南中原文化是一个整体概念,以这一整体文化形象为依托的旅游项目目前尚未推出,以致河南文化旅游出现过一枝独秀,但没有实现百花齐放,很长一段时期内,游客只知少林,而不知郑州,游玩龙门,而忽略洛阳。在同一区域内,如何整合资源,形成自己的增长极;在不同区域间,如何通过竞争合作达到市场共享,形成河南全省的文化旅游产品王牌,这是在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产业布局问题。只有合理布局,河南文化旅游产业才能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四)产业政策问题

在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政策的扶持主要体现在对其发展地位的肯定、发展方向的指引和重点发展项目的确定。在产业实际运行中,政府所应发挥的作用还有进一步加强的空间,特别是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部门利益如何协调、主导部门权力如何分配、资源整合如何开展等问题必须由政府出面解决。另外,文化旅游资源的脆弱性需要政府——国有文化旅游资源的管理者,合理保护和利用资源。如何规范市场行为,健康有序地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双赢,这是作为管理者的政府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三、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探索资源深度利用途径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产品的开发是关键,资源的利用是起点,在体验经济到来的今天,如何立体释放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让游客真正体验到文化带给他们的快感,就要在现有的开发基础上,寻找到文化旅游资源体验价值释放的途径。具体包括资源的选择、主题的确定、载体的确定、商业化的运作。

1.资源的选择

要有选择地进行相关文化旅游产品的升级,并非所有的文化内容都可以让游客既可“远观”又可“亵玩”,游客也并非对所有的文化内容都有亲自体验的兴趣,所以资源的选择非常重要。

首先,所选资源必须具有体验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文化应用于旅游过程中已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但必须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即不以改变或损害文化形象为前提。承载着文化信息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通常会比较脆弱,某些资源能够保留和延续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不太适合与人们再近距离接触,还有一种情况是在现有的科技和旅游开发技术之下没有办法保证某些资源的体验开发效果,那么最好也不要轻易尝试,比如各类遗址,能够发现并保持原貌已经是不小的贡献,在此基础上人类行为的任何加工、参与都将只能使其与原有内涵渐行渐远。

其次,围绕相关资源所形成的旅游项目必须符合大众旅游需求。文化资源的博大精深会使很多人对其充满敬畏,但当其转化为旅游产品的时候不能仅仅是阳春白雪,而必须是让一般的游客都可以读得懂融得进;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也可能使很多人忽视它的魅力,从而无法使游客产生旅游动机。所以在考虑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时,必须要考虑此类资源所代表的文化与旅游者之间的距离,这种距离不能太远,远到无法通过旅游桥梁让旅游者对此文化进行亲近,当然这种距离也不能太近,近到这一文化内涵已经对旅游者失去吸引力。

2.主题的确定

任何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都必须明确其主题,也就是为旅游产品确定一个基本的形象,这个形象源自于资源本身的特性,也取决于产品设计者对其核心内涵的把握。比如少林寺作为中原地区久负盛名的一处旅游资源,其核心的文化就是“禅”和“武”,所以作为围绕少林寺而展开的文化旅游项目就要体现出其禅文化主题和武文化主题。而在对旅游资源文化主题确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主题要鲜明。中原文化内涵厚重且丰富,但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不可能将其所有的文化内涵都完整地呈现出来,而应选择其最具吸引力的文化层面集中展现,重点突出,使主题能够鲜活地存在,被人们所发现并接受。

其次,主题要独特。和其他的旅游产品一样,文化旅游产品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特别是在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河南,在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有独特性。独特的主题并非是强调不能在同样的资源基础上开发旅游产品,而是要在资源类似的前提下强调不同的角度,体现其核心竞争力。

最后,主题形象要能够被感知。无论是什么样的主题,最终目的都是要通过其体现的产品形象吸引到客人,所以主题的确定必须要保证该产品面对的顾客群可以感知到这一主题,并能理解这一主题形象,这就需要主题的设计既要从资源出发又要了解市场的类型及需求,并能通过恰当的方式将主题所要表达的东西准确顺利地传递到旅游者那里。

3.载体的确定

文化内涵的释放以及主题的展现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载体的确定,这里既包括对现有文化载体通过一定的方式整合和设计,又包括对抽象文化内容选择合适的载体形式和途径进行展示,但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体现出其体验的功能和结果。

对于现有的具体的文化载体,通常表现为一些文物古迹或文化符号,它们很珍贵,也很零散,这就需要将同类资源进行集中整合,选择恰当的区域进行分类展示,比如博物馆、展览馆等方式。对于抽象的文化内容首先应将其具体化,这种具体化途径可以根据文化内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可以是语言的描述,也可以是图片的渲染,还可以是舞台的表演,这是文化旅游增加体验性的关键环节,选择什么样的具体化方式,能否让人们愿意并能够了解其内涵,直接决定了这样一款产品有无体验的价值;在将抽象的文化内容具体化之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将这一种具体化的形式进行包装设计,人们在体验文化的过程中首先接触到的是包含这种文化内容的形式,如果这种形式不够生动,没有吸引力,那么就不可能有机会透过形式体验到文化的美妙,所以无论是语言、图片、音乐还是表演,都应考虑到人们对这些元素的一般审美需求,在融入文化内涵之后使其更有感染力,这样才可以让文化载体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作用,使人们可以有机会真正体验到其精髓。

4.商业化的运作

作为产品,必须实现产品价值,而实现产品价值的途径就是将产品推向市场,所以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还要考虑如何推向市场、推向什么市场。整个商业化途径既要考虑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又要考虑产品的营销与管理。在文化旅游产品商业化的途径中,首先,应考虑使其具备商品应有的使用价值,而这里的使用价值就是让产品的功能及形式相对比较完善,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旅游需求;其次,在对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商业化运作的过程中应明确各利益相关者,投资、经营、管理、购买各环节对于旅游产品价值的顺利实现都非常重要,资金从哪里来,由谁组织产品经营,以什么样的价格进行交易,这些既要遵循市场的一般规律,也要考虑文化旅游产品的特殊性,由于文化旅游产品所借助的资源多为各类文化遗存,所以在考虑其商业价值的同时还要考虑其社会效益;最后,文化旅游产品的商业化并非是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无限制的开发,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商业化最理想的结果应是游客通过这一过程能够体验到文化的内涵,而文化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为更多人了解并接受。

(二)加强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引导和扶持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要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只有这样在文化与旅游两个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才能冲破壁垒和障碍,实现产业的协调发展。

1.对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进行整体规划

目前,河南省内文化旅游景点和项目出现风格雷同,档次较低,缺乏吸引力,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前瞻性的科学规划。为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有序发展,应坚持将可持续发展规划置于产业发展首位,具体可通过科研机构和规划部门合作编制,优化布局,设立框架,打造品牌和精品,坚持向有关部门、业界专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征求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不走弯路,不留遗憾。

2.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法规进行完善

作为综合性的经济产业,文化旅游市场潜力巨大,经济效益可观,在产业政策的制定及具体问题的解决上,要大力倾斜,优先考虑,积极支持。在金融政策方面,可以考虑将文化旅游开发项目纳入金融单位信贷计划,优先考虑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优先安排经过审批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所需资金。在财政政策方面,各级财政可以考虑安排部分专项资金,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文化旅游景区,培育文化旅游商品基地。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避免资源的浪费或破坏,这就需要完善资源保护政策,强化保护意识,保证科学开发。相关法律法规的细化,使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规划全过程,让文化资源的利用开发科学有序展开,使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能够相得益彰。

3.对文化旅游产业的管理体制进行完善

文化旅游产业涉及范围广泛,文化、建设、规划、工商、公安、宣传等部门都会与这一产业发生关系,对其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管理中存在争功诿过、互相推诿的现象是事实。理顺现有管理体制,坚持文化旅游企事业单位是文化旅游市场的主体,产业的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同时,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行政执法,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各主体的合法权益。各相关部门要做到既各负其责、主动积极,又形成合力、配合协同。总之,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河南省各级政府、旅游部门和企业都要积极应对,找准定位并积极融入,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多做贡献。

(三)构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新格局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一方面要注重文化和旅游的产业化、经济化,另一方面还要强调文化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和渗透,“越界”构建不同行业领域的重组合作,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如何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抓住契机整合区域资源,实现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需要对原有的产业发展格局进行升级完善。

1.打造大型文化旅游产业集团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不能只依赖个别文化旅游产品的打造,而应该通过强有力的发展平台,将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意、开发、销售、服务及文化交流集于一体,形成品牌,培育旅游发展的增长极,辐射产业的整体发展。该发展平台的理想选择是建设文化旅游产业集团,目前在河南省内的旅游产业集团典型代表有清明上河园有限公司、河南旅游集团等,综合来看这些企业规模不大,业务单一。扩大规模、丰富业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兼并、重组打造大的旅游集团;在原有旅游企业的基础上,通过资本扩张,拉长产业链,扩充企业规模,创造优势;依托典型历史文化资源,整体统筹规划、开发、建设和管理,构建品牌企业集团。文化旅游产业集团无论以什么样的途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扶持、行业协作和资金融合。

2.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

文化产业园区是指从事动漫、演艺、游戏、文化娱乐、文化旅游、文化会展、艺术创意和设计、艺术品和工艺美术、网络文化等文化产业门类活动的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的典型特征是以文化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以一定的区域作为发展空间,以促进文化资源、技术、资金、人才、项目、企业进一步集聚与融合为目标,是汇集多种文化产业形态,专业市场和专业生产相结合,拥有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完整产业链条的产业集聚区。

河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较好的文化发展氛围和优质的艺术创作资源,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有着明显优势。目前,河南省内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基本上是依托生态文化资源和人文遗存打造旅游景区或景点,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创意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市场运作不够成熟,品牌效应不够。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打造,首先是以创意吸引物为核心,奠定园区的基础;其次是释放园区产品的体验价值,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最后是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各产业要素的整合和集聚。

四、结语

河南拥有发展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出,为发挥河南资源优势,提升河南文化旅游品质,壮大区域旅游产业规模创造了新的契机。 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在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政策等方面有了一定基础,但也存在一定问题,解决问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关键因素:一是充分掌握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情况,深层次挖掘资源的吸引力,从而打造更高级别的文化旅游产品,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壮大的基础;二是必须重视政府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中的关键作用,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始终坚持科学创新的发展理念,促进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等方面的改革,谋求河南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局面。

[1]徐丽霞.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探讨[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12).

[2]李雪琴.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旅游纵览,2013(6).

[3]辛欣.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机理、路径与模式[D].开封:河南大学,2013.

[4]王向杰.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8.

[5]隋秀玲.立足优势资源,拓宽河南文化旅游发展新思路[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2).

[6]岳夕茜.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现状与对策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7]陈太政,陈准,王吉祥.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

[8]李庚香.“旅游立省”战略与河南文化旅游产业[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责任编辑 刘成贺)

Research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nan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GUO Yan

(College of Management, Zho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China)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Henan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are introduced from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and industrial policy combined with the tim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Henan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of Henan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are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Henan;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convergence

2015-10-08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2015BJJ0685);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2015B136);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SKL-2015-3052)

郭琰(1963—),女,河南郑州人,硕士,中州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与管理。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5.06.002

F592.761

A

1008-3715(2015)06-0007-05

猜你喜欢
河南资源旅游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