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预防性抗血栓措施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

2015-01-21 00:56
当代临床医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预防性肝素妇科

韩 晴

(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 226361)

临床相关研究报道,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几率最大可达到45%左右;并且血栓脱落后可引起肺栓塞从而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加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DVT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1]。本组研究对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分析采用预防性抗血栓措施对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现将治疗过程与结果详细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纳入的对象来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入我院进行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90例,均为女性,根据数字表的方式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预防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中,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9.26 ±14.82)岁;体质量42 ~79kg,平均体质量(61.37±15.36)kg。预防组中,年龄 45 ~74岁,平均年龄(60.17 ±15.05)岁;体质量44 ~81 kg,平均体质量(61.58±15.41)kg。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均知情并同意治疗,主动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恶性肿瘤类型、手术类型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相同的护理措施,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给予患者进行下肢按摩,进行适度锻炼和控制饮食、保持合理的作息时间等。预防组患者术后第1天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皮下注射,本组选用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赛博利,批号:H20060191,规格:0.5 mL:5000AXa),皮下注射 5000U/d,连续注射一周。对照组患者不给予任何抗凝血药物。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测定相关的凝血功能指标。

1.3 评价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本组选择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作为评价指标。(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DVT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表中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bg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93,P=0.0395;t=2.0687,P=0.0426);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S)

注:和对照组比较,aP <0.05;和治疗前比较,bP <0.05。

组别 时间 P L T(×1 0 9/L) P T(s) T T(s) F b g(g/L)对照组(n=4 5)1 3观察组(n=4 5)治疗前 1 1 2.7 3 ±2 8.1 9 1 1.3 7 ±2.8 5 1 5.2 7 ±3.8 2 4.8 6 ±1.2 2治疗后 1 0 7.4 9 ±2 6.8 8 1 2.1 3 ±3.0 4 1 5.7 2 ±3.9 3 4.5 2 ±1.治疗前 1 1 3.1 7 ±2 8.3 0 1 1.4 9 ±2.8 8 1 5.1 9 ±3.8 0 4.8 3 ±1.2 1治疗后 1 0 6.2 1 ±2 6.5 6 1 2.2 6 ±3.0 7 1 5.9 8 ±4.0 1 2.2 7 ±0.5 7 a b

2.2 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DVT8例,发生率为17.78%,预防组患者术后发生DVT1例,发生率为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679,P=0.0034)。

3 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由于体内抗凝物质减少,可以加快凝血系统的激活,并且由于恶性肿瘤细胞本身能释放多种促凝血的物质,从而使血液处于高凝聚状态。妇科恶性肿瘤的中老年患者较多,并且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再加上手术时间较长、麻醉剂药物的使用及术后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下床活动,使下肢的血液循环减慢;妇科肿瘤手术涉及的部位较大,并且还要进行盆腔淋巴清扫,使血管壁受损,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静脉血栓的发生率[2]。

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性较强,而且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较小,临床上治疗常采用皮下注射,并且吸收好,副作用小,药物入体内后作用较持久,目前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抗血栓栓塞。有研究证实,低分子肝素不仅可以减少血栓的发生,还可以对肿瘤细胞具有生物学效应,经基础实验研究认为,低分子肝素抑制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而起到抗凝血作用[3]。

本组研究中,预防组患者经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后,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的水平,较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而对照组患者由于没有预防性的应用抗凝药物,术后2周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无明显的变化,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却比预防组明显增加,这就提示采取预防性的抗凝血措施可以抑制血液粘滞状态,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但由于低分子肝素的使用方法、剂量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远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1]郄明蓉,段瑞岐.妇科术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发病原2因01分4析及防治[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10(6):723 -727.

[2]张晓然,王伟宁,郭瑞臣.卵巢癌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治疗实践[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0(7):180-181.

[3]霍燕,郑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预防性抗血栓措施1的54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7):147 -150,

猜你喜欢
预防性肝素妇科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微表处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高等级公路机电系统预防性维护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