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乡统筹下的产业互动发展落地生根

2015-01-22 14:07杜渐
社会科学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城乡发展

〔作者简介〕杜渐,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四川成都610064。杨柳同志的新著《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产业互动研究》,在缜密的理论梳理和进村入户调查基础上,对城乡统筹下的产业互动发展机理及其在平原、丘陵、山区不同村落的实践进行了研讨,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

该书阐明,植根于产业分工和关联的产业互动是产业演进的一般趋势。工业化、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兴产业门类,数字技术又促使原本各自独立的产业部门整合、融合。国外学者将此趋势称为“产业融合互动”。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既面临改变落后面貌的迫切要求,又面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并存的复杂矛盾,“三农”问题突出。党和国家根据我国的国情、农情,提出了城乡统筹、四化同步方略,部署了城乡综合改革试验。该书表明,城乡统筹下推进产业互动发展,顺应了产业演进和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律,又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实施富有针对性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多予少取放活”方针,通过要素流动、产业循环、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路径,破解城乡二元化结构矛盾,重建城乡发展均衡。该书强调,产业互动是城乡统筹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抓手,城乡统筹则为产业互动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产业互动需要一定的产业发展,也需要一定的地理空间。越是大尺度、厚密度的经济地理空间,集聚的产业越多,产业互动、融合的趋势越明显。在我国农村,有若干自然村落组合而成的、实行村民自治的“行政村”,是农村经济的细胞形态。该书根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选取了四川平原、丘陵、山区各1个村进行深入调研,详尽地描述了其产业变迁、现状和走势。表明这些村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缓慢转变之中:粮食、经济作物比重大幅调整,养殖业有所发展;山区村还有个矿点,丘陵村新办了榨菜加工厂,平原村有大小7个白酒厂“两头在外”;农产品销售和农民消费品购买主要通过附近集镇或小商贩进村购销。面对这样的小村庄情势,该书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一个村而言,应当走什么样的产业发展道路?建议是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旅则旅,“一园一业,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搞“大而全”、“小而全”;抓住城乡统筹、四化同步发展机遇,用足国家农业支持政策,着力推进大农业内部的产业循环互动,拓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进跨村、跨乡镇的三次产业循环互动,寻求城乡之间“接二连三”、“一、三对接”的最佳接口和实现形式。

该书认为,产业互动具有动态性、层次性,能否实现良性互动,除产业内部、产业之间内在的均衡与非均衡博弈、演进趋势外,还需要外部条件的引导和支持。在城乡二元化结构反差强烈、三农问题突出的条件下,这种引导和支持尤为重要。该书在研究三个典型村的产业发展和产业互动时,总是联系到乡、镇和县、市实施城乡统筹的政策和发展,并在不同层级上考察统筹城乡的地位、任务与推进产业互动的内容、力度问题。

(责任编辑:何频)社会科学研究20145

猜你喜欢
城乡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阶段划分的研究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多地实现城乡低保标準並轨 京沪标準超700元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