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外籍教师资源共享的探索

2015-01-23 13:45王迎春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29期
关键词:常州资源共享高职院校

王迎春

摘 要 外籍教师资源是高职院校开展合作办学、提升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资源。在外籍教师资源处于卖方市场的情况下,建立外籍教师资源共享平台是解决外籍教师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进行了外籍教师资源共享的实践,搭建了外籍教师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外籍教师互聘联聘,基本形成了思想认识统一、政府主导管理、院校主体推进、权责风险共担、多方共享共赢的外籍教师资源共享模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外籍教师;资源共享;常州;高职园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9-0077-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来华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提高高等学校聘任外籍教师的比例。”但由于现阶段国内外籍教师聘任仍然属于卖方市场,优秀的外籍教师供不应求。同时国内外一些中介机构片面追求商业利益,引进的外籍教师质量良莠不齐。所以,加强高职院校之间外籍教师资源的共用共享,对于稳定学校教学秩序,提升教学科研水平能够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所谓外籍教师资源共享,就是要打破师资管理中的自我封闭状态,改变外籍教师分布不均匀、结构不合理、人员不流动、余缺不互补的现状, 充分挖掘各高职院校中优秀外籍教师的潜力,合理安排他们的时间,使他们能到其他高职院校去兼授课程、合作科研,同时帮助那些水平较低的外籍教师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1]。

一、高职院校外籍教师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盘活外籍教师资源

根据《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46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完全进入大众化阶段,但是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外籍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现象比较突出,能够满足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要求的外籍教师更是凤毛麟角。以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为例,2014年园区5所高职院校在校生7.6万余人,拥有外籍教师共40人,其中语言类教师 31人,专业类教师9人,生师比仅为1900∶1。在外籍教师聘用尚处于卖方市场的前提下,如何在短时间内补充优秀的外籍教师成为国内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所以探索外籍教师资源共享问题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

(二)有利于提升外籍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当前优秀外籍教师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很多外籍教师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在其国内的退休甚至于失业人员。他们在国外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训练,没有从业经验,所以很多外籍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缺乏教学经验和技能。通过外籍教师资源共享可以强化外籍教师的工作动力,拓宽相互交流学习的渠道,学习其他高职院校外籍教师好的教法、经验,不断提升其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有利于节约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

1999年以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许多高职院校移地新建,导致债务负担加重,办学经费普遍紧张。以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为例,五所高职院校都是本世纪初由中专升格的。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又都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开展外籍教师的资源共享,可以大大节约学校的办学成本,减少学校在外籍教师的住房、医疗、福利等方面的支出,节约相关教师出国出境培训进修的成本开支,以较小的投入可以获得相对较大的产出。

二、高职院校外籍教师资源共享的可行性

(一)政府的政策支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大力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跨学科、跨单位合作。创新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方式,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这为高职院校打破传统的外籍人才管理格局,拆除“校园围墙”,打造共享平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国家外国专家局将“加大引智资源和成果的共享力度”作为2014年外国专家局工作的重点。江苏、上海、浙江外国专家局自2006年以来已经连续8年举办长三角外国专家供需见面会,促进长三角地区国际人才资源共享与交流,为外国专家与聘用单位双向选择提供便利。常州市政府更是连续多年推进“千名海外人才聚集工程”、“龙城英才计划”等引智项目,在资金、项目、户籍等各方面对海外优秀人才给予政策支持。

(二)常州高职教育园区的成功实践

2002年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建设伊始,园区管委会及6所高校(1所本科高校、5所高职院校)围绕资源共享开展了积极探索。经过1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的资源共享模式。六所高校在差别竞争、互惠互利、政府协调、分层管理的原则下探讨错位发展。在高职园区管理委员会的协调下,建立了校长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教务管理工作协作组、教学质量监控协作组、综合实训基地管理中心、学生管理工作组、图文信息管理工作组等常设机构负责日常事宜的协调处理。在日常办学中开展师资队伍、教学设备、技能鉴定、图书信息等各类资源的共享,实现了师资互聘、图书互借、信息互通、设备互用,形成了各院校共生、共存、共赢的发展格局。

(三)外籍教师自身的需求

从自身的利益诉求来说,外籍教师通过兼职兼课等活动可以取得可观的额外收益,这对于很多外籍教师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从外籍教师的职业来说,知识的无界性和共享性,成为他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播知识,实现自身价值的内生动力。通过采访常州高职教育园区的相关外籍教师,他们对在同一城市内高校兼职兼课充满兴趣和热情,认为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充分实现自身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还可以增加与外籍教师的沟通与交流,丰富自身的教学经历,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三、高职院校外籍教师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所有制”观念影响外籍教师资源共享

在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中,高校教师是个固定的职业。尤其是稀缺的外籍教师,在与某高校签订劳动合同之后,即被认为是该单位所独有的员工,形成了所谓人才的“单位所有制”,形成了家族式的群体氛围以及成员对单位的情感归属[2]。这种“单位所有制”限制了人员的正常流动,不能够充分发挥外籍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造成有的高职院校外籍教师课时过少、人才闲置,其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有的高职院校为聘请一位优秀的外籍人才而一筹莫展,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正常教学。这种人才资源的配置方式,不仅造成了人才在本校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且限制了外籍教师在高职院校之间的正常流动,浪费了有限的外教资源。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高职院校打破单位所有制的人才管理观念,以人才共享为突破口,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掘外籍教师的潜力。

(二)利益与责任不清影响外籍教师资源共享

外籍教师作为外国文教专家与国内一般教师相比,有其特殊性,在共享过程中需要面对很多现实的问题。一部分没有聘用外国专家资格的培训机构乐于开展外籍教师的资源共享,因为可以大大节约办学成本,减少聘用风险。而作为具有聘用外国专家资格的高职院校,在将自身的外籍教师资源开放共享的同时,如何获取适当的利益分配?在共享过程中,一旦出现外籍教师的人生财产安全、知识产权等问题,共享各方如何界定、如何分担相关责任?在没有法定合同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外籍教师在共享过程中的权益?在共享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相关院校、培训机构互挖墙脚,私下聘用等问题,给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带来影响。

(三)统筹协调组织缺位影响外籍教师资源共享

外籍教师的问题涉及到相关院校、外事部门、公安部门、宗教部门等多个相关管理系统,牵涉面广,涉外情况又特殊,维持日常平稳运行,确保不犯事不出事是相关管理部门工作的基调和原则。而政府相关部门忙于日常事务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来管理和推进外籍教师资源共享工作,统筹协调组织缺位直接影响到外籍教师资源共享的进程。面对外籍教师管理的特殊性和外籍教师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建立一个多方参与的统筹协调组织来推进外籍教师资源共享工作,就显得非常必要。

四、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外籍教师资源共享的探索

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常州科教城)是国家首批“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是江苏省唯一的示范性高职教育园区建设单位。园区现有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5所高职院校,全日制在校生7.6万余人。在聘外籍教师仅有40人,外籍教师严重紧缺。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常州市外国专家局的统一领导和各高职院校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外籍教师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外籍教师互聘联聘,基本形成了思想认识统一、政府主导管理、院校主体推进、权责风险共担、多方共享共赢的外籍教师资源共享模式。

(一)统一思想认识

要实现外籍教师的资源共享,打破“单位所有制”的人才观念,构建人才共享共赢平台,统一思想认识是关键。常州高职教育园区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充分认识到资源共享不能仅仅停留在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图书资料、信息资源层面上,更应该打破传统人才观念,建立科学的人才流动模式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运行机制[3]。

(二)政府主导管理

实现外籍教师的充分共享,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承担政策制定、宏观指导、搭建平台、信息共享的任务。在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内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常州市外国专家局统筹协调下,共享外籍教师管理系统,开辟了专家证管理、护照签证管理、工作许可管理等子系统,对外籍教师的引进、离职等相关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便于政府管理部门和聘用院校及时掌握外籍教师信息。二是将常州外籍教师信息纳入管理系统中,建立了外籍教师资源库,详细记录外籍教师的身份信息、工作经历、培训经历等相关项目资料,便于聘用院校进行精细筛查和选择。外国专家局定期更新新进或者离任外籍教师信息,定期通报外籍教师违反高校管理规定、蓄意违约等情况,减少高职院校盲目聘外的风险。三是建立高职院校定期联系制度,由外国专家局牵头,通过开设外籍教师聘任业务交流群,举办非官方的业务交流座谈会等形式,对常州高校聘外工作的部门开展业务指导和沟通,分享聘外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聘外工作质量。

(三)院校主体推进

要充分共享外籍教师资源,园区5所高职院校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联合承担外籍教师日常聘用管理,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的考核等任务。在外籍教师聘用层面上,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5所高职院校通过外籍教师管理系统,选择符合本校专业发展需求的外籍教师。对于通过其他途径聘用的外籍教师及时将其信息录入管理系统,其他院校可以共享其信息,并开展互聘联聘。对于互聘联聘的外籍教师,5所高职院校摒弃了“单位所有制”观念,充分尊重其兼职兼课的意愿。在教学资源的共享层面上,学校充分重视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将优秀外籍教师的教学方法、自编教材、讲义等制成视频、音频资料,开展网络共享。在教学质量考核层面上,5所高职院校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本校学生对外教的满意度评价和教学管理部门对外教的日常考核情况。

(四)权责风险共担

开展外籍教师的资源共享,涉及到相关院校外籍教师的人身安全、教学资料的知识产权等问题,有的学校并不愿意开放外籍教师资源,限制了高校之间外籍教师水平的提高。成功的资源共享方式,必须对权利和义务进行合理的界定,调整各方利益,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在共享过程中,务必规范多方的权利和义务,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在充分协商,明确各自权责的基础上,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开展互聘联聘的相关高职院校和常州外国专家局、外籍教师共同签订三方协议,实行权责分解。外国专家局负责开发外籍教师资源共享系统,发布外籍教师求职聘用信息;办理外籍教师的专家证、工作许可,审查外籍教师基本信息;对共享系统中的优秀外教进行评比表彰等。协议高职院校提供具有相关教师资格和教学经验的外教资源;为外籍教师提供居住场所、日常生活设施、教学辅助人员及薪资;购买足额人身意外、医疗财产等保险。外籍教师同意教学资料的开放共享;同意在课外时间担任外校的兼职教师或者客座教授,积极投入到教学及相关社团的日常活动中去。

实践表明,外籍教师资源共享在宏观层面推动了优质外教资源跨学校、跨专业的再分配,为平衡外籍教师的卖方市场提供了一个基本方略,为缓解我国优质外籍教师资源的紧缺给出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思路;在中观层面,打破了院校的“单位所有制”藩篱,创新了外籍教师柔性管理和薪酬分配方式,实现了外籍教师资源的共享;在微观层面,破解了高职院校聘任外籍教师的难题,减少了学校的办学成本。

参考文献:

[1]关革强.高职院校教师资源共享之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9):84-85.

[2]Johnson,G.,Smith, S., & Codling, B. Microprocesses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the context of privatiz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0,572.

[3]魏霞.高校人才共享战略的途径及手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152-154.

猜你喜欢
常州资源共享高职院校
常州的早晨
美丽的常州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长三角加快实施交通运输信息共享示范工程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贵州铜仁万山区:探索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模式
Wi-Fi网络资源共享现状及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