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水稻品种审定工作的沿革与发展

2015-01-23 00:50王伟成金志刚单彭义
作物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湖南省农作物委员会

王伟成,金志刚,单彭义

(湖南省种子管理局,长沙 410005)

湖南省水稻品种审定工作的沿革与发展

王伟成,金志刚,单彭义

(湖南省种子管理局,长沙 410005)

界定了湖南省水稻品种审定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起步阶段(1984~2000年)、发展阶段(2001~2010年)和完善阶段(2011年至今);回顾了各阶段的审定组织机构专家组成、品种审定办法、审定标准以及审定工作成效。

品种审定;水稻;湖南;沿革与发展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有什么样的品种,就有什么样的产量、品质和效益[1]。水稻品种审定是由专门的组织,依据评判标准和区域试验结果,按照有关法规和规定的程序,鉴定水稻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品质及其它重要性状,客观评价水稻品种的经济利用价值和适宜种植区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2]。水稻品种审定是维系水稻品种选育和品种推广之间的一个关键环节。湖南省水稻品种审定始于1984年,回顾30年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即起步阶段(1984~2000年)、发展阶段(2001~2010年)和完善阶段(2011年至今)。

1 湖南水稻品种审定的起步阶段(1984~2000年)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品种审定和推广制度,水稻生产过程中实行“就地选留、就地串换、就地繁殖、就地推广”的种子管理制度。随着农民对良种数量需求的逐步增加,一些地方出现种子盲目调运,甚至将不符合良种标准的商品粮作种子调进,造成种子混杂和粮食减产[3]。1954年全国种子工作会议提出了“认真进行品种区域性审定”,要求“中央、省、市三级种子管理机构,邀请有关部门代表,组成品种审定委员会,审查区域试验结果,供作批准推广的依据”。1958年,农业部提出“依靠农业生产合作社自繁、自选、自留、自用,辅之以调剂”的“四自一辅”种子工作方针,各地认真贯彻了这一方针,积极开展水稻品种改良和繁育推广工作。1978年,国务院批转农林部《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报告》时进一步提出:要建立全国和各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未经审定的品种,不得随意推广。

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和农业部的要求,结合湖南实际情况,经过几年的筹备,湖南省人民政府于1984年2月10日以湘政办发〔1984〕18号文件批准成立“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至此,湖南省的水稻品种审定工作正式起步。

1.1 建立健全了省市两级审定机构

1984年4月,第一届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任命了54名审定委员,周新安为主任委员,钱仁、康春林、荣冶粗为副主任委员,设8个审查小组,其中,水稻审查小组委员10名,康春林兼任组长,黄发松、李必湖任副组长。1989年3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规定未经审定的品种不得推广。1991年3月,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换届,成立第二届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周新安为主任委员,钱仁、谭载阳、康春林、荣冶粗为副主任委员,委员增加到61名,水稻审查小组委员12名,康春林兼任组长,荣冶粗兼任副组长。1994年1月,委员会作了适当调整:谭载阳为主任委员,刘丁山、田际榕、葛旦之、胡前毅为副主任委员。1995年9月,第三届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任命了60名审定委员,谭载阳为主任委员,刘丁山、官春云、田际榕、胡前毅为副主任委员,设7个专业审查小组,其中,水稻审查小组委员12名,康春林任组长,何登骥、胡前毅任副组长。

在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指导和帮助下,各市州都相继成立了品种审定小组,并及时开展了品种审定工作,水稻品种审定是各市州品种审定小组的工作重点。这既有利于地方性品种的扩大推广,又筛选和推荐了一批优良品种进入省级区试和审定。

期间,农业部先后聘任荣冶粗、黄发松、周坤炉、王三良、胡前毅等担任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委员会委员。

1.2 制定了有关品种审定管理办法

一是制定《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实施办法》。委员会成立后,即着手制定品种审定实施办法。1985年7月20日,湖南省农业厅以湘农业〔1985〕种字第190号文件颁发了《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实施办法》,这是湖南省第一个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规范性文件,为审定品种提供了依据。二是研究制定了审定通过的新品种命名规则。要求常规水稻在品种名称中将早、中、晚,籼、粳、糯体现出来,如湘早籼X号、湘中糯X号、湘粳X号;杂交稻将不育系的名称体现出来,如威优X号、汕优X号。统一命名,便于种子推广部门和农民对品种的了解和选择。

1.3 审定通过了一批水稻品种

第一届品种审定委员会7年任期间(1984~1990年),共召开了6次审定会议(1984年召开成立大会未审定品种)。在审定工作中,坚持以《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实施办法》为标准、以试验结果为依据,审(认)定水稻品种62个,其中,杂交稻品种14个,常规稻品种48个。这些审(认)定的品种中,有当时全国推广面积很大的湘矮早9号、余赤231-8、浙辐802、原丰早、威优35、威优6号、威优64、威优46、汕优63、汕优64等,审定“湘晚籼1号”等一批优质晚籼品种。

第二届品种审定委员会5年任期间(1991~1995年),严格执行品种审定的各项规定,使水稻品种区试、品种审定工作走上了制度化、正规化道路。5年审(认)定水稻品种50个,其中,杂交稻品种21个,常规稻品种29个。这些审定的品种中,有当时全国推广面积很大的浙733、湘早籼13号、湘晚籼3号、湘晚籼6号、湘中籼3号、威优402、威优77、金优桂99、培两优特青等。

第三届品种审定委员会任期内(1996~2000年),审(认)定了水稻品种48个,其中,杂交稻品种24个,常规稻品种24个。这些审定的品种中,有全国推广面积很大的金优402、金优974、金优63、金优207、培两优288、新香优80、香两优68等。为确保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质量与制种安全,保障杂交水稻健康持续发展,1999年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在全国率先开展杂交水稻不育系的审定工作,审定了“株1S”、“岳4A”等2个水稻不育系。

1.4 退出了一批审定品种

在规范化开展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和按标准进行品种审定的同时,第三届品审委员会积极探索审定品种退出机制。1998年,为解决品种多、乱、杂问题,第三届品审委员会对所有审(认)定品种进行了一次审议,停止推广威优49、湘早籼1号等56个无特别突出性状或种性严重退化的品种。

2 湖南水稻品种审定的发展阶段(2001~2010年)

2000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种子法》自2000年12月1日起施行,第七十四条第三款将稻确定为主要农作物品种,第十五条规定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品种在推广应用前应当通过国家级或者省级审定,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设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承担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审定工作。2001年2月26日农业部令第44号发布《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对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申请和受理、品种试验、审定与公告和监督管理等有关审定工作进行了规范。至此,水稻品种审定首次以专门法律的形式得以确立,实现了国家和省两级品种审定,湖南省水稻品种审定工作也由此进一步走上了法治轨道,水稻品种审定工作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2.1 高质量开展品种试验

2001年后,湖南省水稻品种区试工作有了新的发展。一是区试种类多。不但开展了水稻品种区试,还创新开展了水稻两系不育系多点生态鉴定与育性转换起点温度鉴定。水稻品种试验分别设立了7个组别的预试、区试和生产试验,分别是早稻中熟组、早稻迟熟组,中稻中熟组、中稻迟熟组,一季晚稻组,晚稻中熟组和晚稻迟熟组等。二是区试品种多。2001年后参加区试的品种数量逐年增多,到2010年,湖南省水稻试验品种达到699个(次),其中预试品种506个,区试品种193个(次),生产试验品种59个(次)。另有16个两系不育系参加生态鉴定。三是区试鉴定内容多。湖南省的水稻品种试验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对品种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等农艺性状进行鉴定。为确保品种种性安全,湖南省在全国率先增加了品种耐低温能力和耐高温能力鉴定,率先增加了稻曲病抗性鉴定,率先对稻瘟病实行多点鉴定、综合评价。四是区试质量稳步提升。2005年,湖南省出台了《湖南省农作物品种试验质量评价计分办法》,进一步加强了农作物品种试验管理。依据该办法,湖南省种子管理站连续在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组织有关专家和水稻区试技术人员,先后联合检查了湖南省水稻所、湘潭市农科所、衡阳市农科所、郴州市农科所等10多家水稻区试承担单位,并按计分办法实行水稻区试质量计分评价。这一创新举措,大大提升了湖南省水稻区试质量水平。

2.2 从严制定审定标准

为规范稻类作物品种的审定,农业部于2006年7月10日发布了农业行业标准《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 稻》(NY/T1090-2006)。而湖南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为规范水稻品种(含不育系)的审定工作,早在2004年就出台了《湖南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2009年又颁布了《湖南省水稻品种审定规范(试行)》。与国家审定标准相比,湖南省出台的审定标准更为严格。如湖南省早在2004年的《湖南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中就确立了水稻品种耐低温、耐高温能力一票否决制,普通食用稻(晚稻)整精米率低于50%的一票否决制等,这些严格要求在全国都是率先实行,并在后续出台的规范中也是一以贯之,对提高审定水稻品种在推广应用中的安全性、产量、抗逆性和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2.3 充实强化品种审定专家队伍

经过2001年、2005年、2009年三次换届,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水稻品种审定专家来源越来越广,专家数量越来越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2001年成立的第四届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由60名委员和10名专家组成,由湖南农业大学陈立云任组长的水稻审查小组共有成员18人。2005年成立的第五届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由主任委员会、办公室和六个专业委员会组成,稻专业委员会主任为陈立云,稻专业委员会内设一组、二组和中稻品审小组,共有委员30人。2009年成立的第六届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由主任委员会、办公室和六个专业委员会组成,稻专业委员会主任为杨远柱,内设早稻、中稻(含一季晚稻)和晚稻品审小组,共有委员35人。

期间,湖南省推荐了部分专家担任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稻专业委员会委员,2002年12月湖南省种子管理站许琨被农业部聘为第一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稻专业委员会委员,2007年8月湖南省种子管理站刘厚敖被农业部聘为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稻专业委员会委员,随后湖南农业大学邹应斌被增补为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稻专业委员会委员。

2.4 审定品种数量多质量高

2001~2010年,湖南省审定水稻品种数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质量得到了实质性提高,品种产量、品质、抗逆性均有大幅度的提升。期间共审定水稻品种390个,其中杂交稻351个;共审定不育系72个,其中两系不育系27个,三系不育系45个。此阶段水稻品种审定有四大特点:一是审定通过多个突破性不育系,如后来配组出多个优秀杂交稻品种的不育系如C815S(2004年)、Y58S(2005年)、湘陵628S(2008年)等。二是审定通过的大品种多,如在湖南省年推广面积和总面积名列前茅的品种:岳优9113(2004年)、Y两优1号(2006年)、湘早籼45号(2007年)、黄华占(2007年)。三是审定通过的优质稻品种多,审定通过湘晚籼17号、玉针香、农香18、星2号等一等优质稻品种4个,湘晚籼13号、创香5号、爱华5号等省二等优质稻品种10个。四是审定品种数量逐年迅速提高,年审定的水稻品种数量分别为14、15、15、19、37、45、57、48、59、40个。

2.5 及时停止推广一批审定品种

为了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促进湖南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委员会讨论通过,并报主任委员会审核同意,2003年2月湖南省农业厅发布“湘农业发[2003]30号”通知,停止推广20个水稻品种,其中岳优63、金优198、威优198、威优1126、威优48、汕优287、汕优桂33、威优辐26、威优63、协优432、培两优余红、培两优特青等杂交水稻品种12个,湘晚籼3号、岳矮早1号、矮粳23、湘州5号、湘晚籼1号、桂武糯、鄂晚5号、中156等常规稻品种8个。停止推广这些水稻品种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某些品种因使用时间过长,抗性下降;二是某些品种因推广潜质弱,审定后基本没有种植面积;三是某些品种种植后遇异常气候表现抗逆性差、结实率低、产量低,给农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3 湖南水稻品种审定的完善阶段(2011年至今)

2011年4月10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首次明确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提出了以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坚持扶优扶强为原则,明确了九条重点任务,要求严格品种审定和保护,统一鉴定标准,提高品种审定条件,统筹国家级和省级品种审定,加快不适宜品种的退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我国种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加快农作物种业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是实施科技兴农、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2011年5月9日,国务院在长沙召开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工作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次由国务院组织召开的全国种业工作会议。农业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并发言,并有20多个部委的负责人参加会议。各省(区、市)分管农业的副省长和各省农业、发改、科技、财政四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会议上作重要讲话,全面部署了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各项工作。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精神,适应农作物现代种业发展需要,湖南省的水稻品种审定工作进入了全面完善阶段。

3.1 建立了稻专业委员会专家库

为进一步保证品种审定的公正公平,省农业厅分管领导和省种子管理局领导多次组织研究讨论水稻品种审定工作,提出创新品种管理和品种审定的新思路,在全国率先设立品审委员专家库。2011年7月,湖南省农业厅在2009年6月成立的第六届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基础上,组建了六个专业委员会专家库。稻专业委员会专家库由53名专业人员组成,其中科研、教学人员24名、企业人员10名、管理人员19名。水稻品种初审时,从专家库按科教、企业、管理4∶2∶3的比例随机抽取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并由专业委员会选举产生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各一名。专业委员会的品种初审实行盲审并进行实名制投票。初审时,所有参加审定的品种及选育单位均为匿名,以编号形式提供品种试验资料,专业委员会专家依据审定标准对所有参审品种进行评审并实名投票,统计投票结果后再公布品种名称及选育单位,确保审定过程公正、公平。

在此阶段,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稻专业委员会于2012年10月在北京成立,湖南省种子管理局王伟成、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杨远柱被聘为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稻专业委员会委员。

3.2 重新发布水稻品种审定标准

2012年4月,湖南省农业厅在海南三亚召开的湖南省超级稻研究与开发工作会议提出,为了建立一个科学的品种评价体系,有必要继续完善水稻品种审定标准。会后,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着手修订水稻品种审定规范。按照袁隆平院士提出的水稻品种分高产、优质两种类型,再根据品种类型分别制定审定标准的指导思想,经过稻专业委员会多次讨论形成了《湖南省水稻品种审定规范》初稿,再通过信函、网络、座谈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然后由主任委员会召开专门的专家会议正式确定发布了新的水稻品种审定标准。新的水稻品种审定标准依据品种分类,确定为高产类型品种、高档优质稻品种和特殊专用品种。一等、二等优质稻为高档优质稻,在产量方面适当放宽条件。新标准重点突出了水稻品种的种植安全,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等主要病害抗性都是实行一票否决,对抗倒伏、抗高温低温的能力也实行一票否决。

3.3 水稻品种审定与退出实行两手抓

为避免品种审定终身制,湖南省进一步完善品种审定工作,一手抓新品种审定,一手抓老品种退出。2011年湖南省审定“潭两优143”等水稻品种41个,其中杂交稻39个,另外审定“科香A”等杂交水稻不育系9个。2012年审定“陵两优22”等水稻品种19个,全为杂交稻品种,另审定“33S”等11个杂交水稻不育系。2013年审定“C两优7号”等31个水稻品种,其中杂交稻28个,另审定“隆香634A”等2个杂交水稻不育系。2014年审定“Y两优828”等21个水稻品种,其中杂交稻18个,另审定“隆科638S”等杂交水稻不育系3个。2011年10月,省农业厅发布“湘农业发[2011]183号”公告,停止推广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0年以前(含2000年)审定的“余赤231-8”等78个水稻品种。2013年5月,省农业厅发布“湘农业[2013]76号”通告,停止推广“浙733”等水稻品种46个。通过几年的努力,湖南省基本实现了水稻品种管理的良性循环,水稻品种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一批老品种退出了种子市场,一批优质、高产、抗性好的水稻新品种得到广泛应用。

3.4 探索水稻品种区试“三化”

水稻品种区试是品种审定的依据,多年来,区试工作一直停留在人工操作阶段,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偏低。2014年,农业部在全国部署农作物品种综合区试站进行“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探索工作,在全国各省市区申报项目中选择湖南、河北两省作为一南一北探索区试“三化”的试点省份。湖南省种子管理局接到任务后,联合岳阳市农科所成立专门班子,围绕区试“三化”开展全面研究和探索工作。首先,编制了全省综合区试站的规划。在全省通过“1+N”模式建立6个综合区试站,带动29个分站。6个综合区试站分别为环洞庭湖、长株潭、湘中、湘南、雪峰山区、武陵山区。其次,完成了“三化”设备选型。通过不断探索,选择出成型、配套、成熟、可行的一整套“三化”设备。机械化方面选择苏州产久保田小型收割机等一批先进机械。信息化方面选择北京农业信息中心研发的“金种子品种试验系统”,自动联接配套的积温仪、积光仪、可视化病虫测报灯、田间小气候自动观测仪、视频监测系统和各种设备终端,实现信息化共享。智能化方面以省农作物区试智能汇总软件系统为基础,并进行全面优化,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最后,提出了“同一标准、同期申报、同步建设”,依据现代农业要求进行“统一布局、统一设计、统一运管”的建设思路和按照“组织管理统筹、运管经费可靠、信息资源共享、人员集中互助、技术优势互补、设备利用高效、监督体系健全”的运行思路。水稻品种区试“三化”是一项涉及农艺、机械、信息等多方面知识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挑战性。湖南省的探索性工作得到了农业部计划司、种子管理局和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的肯定,并在2014年11月14日农业部组织召开的全国综合区试站工作研讨会上,作为唯一的典型介绍了湖南水稻品种区试“三化”经验,为国家农作物综合区试站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1] 中国种子协会.中国农作物种业(1949-2005)[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4-16.

[2] 杨仕华,廖 琴,谷铁城,等.我国水稻品种审定回顾与分析[J].中国稻米,2010,16(2):1-4.

[3] 鄂志国,庞乾林,王 磊.我国水稻品种审定与推广情况分析[J].中国稻米,2010,16(6):18-20.

2015-01-20

王伟成(1971-),男,湖南攸县人,高级农艺师。

S-1

C

1001-5280(2015)02-0177-05

10.3969/j.issn.1001-5280.2015.02.16

猜你喜欢
湖南省农作物委员会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跟踪导练(五)(2)
编辑委员会
湖南省艺术创作规划审稿会
[指导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