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新保守主义解析

2015-01-23 01:50关雪凌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保守主义普京俄罗斯

关雪凌 张 猛



普京新保守主义解析

关雪凌 张 猛

进入21世纪以来,“普京新保守主义”日益成为与俄罗斯命运攸关的关键词。在俄罗斯新保守主义复兴与发展的潮流中,在衰败的俄罗斯成长为崛起的俄罗斯的道路上,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普京新保守主义。普京新保守主义实质上是俄罗斯重新崛起的强国理念,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政治上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主义;经济上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和灵活的、目的明确的保护主义;社会文化上实行反西方主义和恢复传统主义。普京新保守主义的战略目标是俄罗斯的重新崛起,建立一个以俄罗斯为核心的欧亚联盟,谋求与西方世界平等对话,成为未来多极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但是,2014年以来不断升级的乌克兰危机和美欧对俄罗斯的联合制裁表明,俄罗斯陷入冷战后最激烈的地缘政治冲突,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普京新保守主义面临严峻的外部挑战。

普京;新保守主义;国家利益;重新崛起

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经历了苏联解体的噩梦和经济社会转型的剧烈动荡。自2000年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统以来,在国内外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成为新兴市场的成功范例之一。虽然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和油价暴跌使俄罗斯经济一度遭受重创,但俄罗斯重新崛起的步伐没有停止,俄政府将实现经济现代化作为反危机的优先方向,并以赶超的方式实现俄罗斯重新崛起的目标。2012年,普京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并誓言要建设一个强大的俄罗斯。这意味着俄罗斯正在努力从大国走向强国,成为牵动国际战略格局、撬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未来多极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所有这一切都与“普京新保守主义”紧密相连。在2014年第11届“瓦尔代”论坛*即“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会议,2004年由俄罗斯新闻社、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等单位创办。成立该俱乐部的目的是加强与发展俄罗斯同外国学者、政治家和记者的对话,并加强对俄罗斯和世界范围内所发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件的分析。最近10年间,共有来自47个国家的600多名代表参加了每年一次的该俱乐部会议。上,普京提出,过时的苏联时代意识形态、复旧的保皇主义和西方的极端自由主义都不适合俄罗斯,俄罗斯若想成为大国,必须依靠扎根本国传统价值观的务实的保守主义。

说到保守主义,我们自然联想到自由主义,二者就像是同一块磁石的两极,共存却不会走到一起。自由主义的出发点是扩大人类总福祉,即如何做大蛋糕;而保守主义则关注维护本国利益,即怎样切蛋糕才能对本国最为有利。各种自由主义思想都是相似的,而保守主义在不同国家的特定发展阶段上则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核心思想并无二致。普京新保守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实行重要资源保护政策,恢复俄罗斯的传统文化,加强中央集权并恢复俄罗斯强国地位。目的是建立一个政治与经济共同强大的俄罗斯及欧亚联盟,一个与西方平等对话的世界。实现这一宏大目标,依托于21世纪以来内涵不断丰富的普京新保守主义,普京已经成为世界保守主义的领袖。

一、普京新保守主义的时代背景与实质

进入21世纪以来,“普京新保守主义”日益成为与俄罗斯命运攸关的关键词。这里必须提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传统保守主义的复兴与发展,我们称之为俄罗斯新保守主义。正是在俄罗斯新保守主义发展的潮流中、在衰败的俄罗斯成长为崛起的俄罗斯的道路上,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普京新保守主义,其实质是俄罗斯重新崛起的强国理念。

(一)普京新保守主义的时代背景

整个20世纪90年代,在苏联解体后剧烈的社会政治动荡中,在以西方新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休克疗法式的经济转型中,俄罗斯民族分裂严重,国家理念失却,经济呈现雪崩式滑坡,三分之一的国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社会两极分化加剧,国家综合实力急剧下降。在此过程中,俄罗斯新保守主义在多种社会政治思潮中逐渐脱颖而出并不断发展壮大。

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俄罗斯新保守主义的兴起也受到20世纪80年代西方新保守主义的影响,但它与西方新保守主义还是有着根本的区别,它更多地根植于其独特的历史传统,即俄罗斯的新保守主义是历史上保守主义传统的延续。它是对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激进改革道路的深刻反思,也是对未来国家定位和国家发展道路的艰难求索。

从各种政治力量对待传统的态度来衡量,根据保守主义者的主要价值取向,俄罗斯新保守主义大致包括以下三种类型:自由保守主义、苏维埃保守主义和俄罗斯传统保守主义。

“自由保守主义”是一种回归自由主义的保守主义,即将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结合起来。其核心思想是将国家理念与自由主义结合起来,主要力量代表是俄罗斯的“右翼力量联盟”。由于“右翼力量联盟”主要代表了在俄罗斯私有化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俄罗斯“新贵”的利益,所以极端否定国家的作用,推崇自由主义的激进改革。随着俄罗斯政坛上激进自由主义势力的逐渐弱化和边缘化,“右翼力量联盟”也逐渐改变策略并努力消除自身激进的、无政府主义的色彩。从2001年开始,“右翼力量联盟”强调其价值基础是建成高效、自由的市场经济国家。

“苏维埃保守主义”是一种回归苏联传统的保守主义,它强调对苏联精神遗产的“继承”和“守护”,主要力量代表是俄罗斯共产党。俄共始终强调俄罗斯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独特性以及传统的俄罗斯价值观。俄共认为,“俄罗斯的未来”只能建立在历史继承性和创造性传统的基础上。此外,由于苏联时期的大国、强国形象以及在全球的超级大国地位与俄罗斯的帝国传统找到了契合点,所以,其他一些党派,如普京领导的“统一俄罗斯”党、俄罗斯人民党和自由民主党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苏维埃保守主义”的思想。

“俄罗斯传统保守主义”是一种回归俄罗斯历史的新保守主义,其核心思想是珍惜俄罗斯传统价值。其中,作为与“神圣罗斯”紧密相连的历史载体,东正教会是历代俄罗斯保守主义者都要捍卫的价值。2000年教会发表《俄罗斯东正教会社会理念原则》以后,东正教会发展成为俄罗斯最有影响的政治和社会力量。

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俄罗斯新保守主义逐渐在各种社会思潮中占上风的背景下,普京走上了俄罗斯的政治舞台。上述三类俄罗斯新保守主义的核心思想和政策主张,如国家理念、高效自由的市场经济、俄罗斯独特的发展道路以及珍惜俄罗斯传统价值等,都成为普京新保守主义的重要思想渊源。

(二)普京新保守主义实质上是俄罗斯重新崛起的强国理念

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经历了苏联解体的噩梦和经济社会转型的剧烈动荡,众多联邦主体寻求独立,一旦成为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俄罗斯可能也会随之解体。面对即将沦为二流甚至三流国家的危险,2000年普京明确指出,俄罗斯只能选择做强大而自信的国家,一个不反对国际社会、不反对别的强国,而是与其共存的强国。[1](P77)在国家利益至上的“俄罗斯新思想”和“强国富民”的治国理念下,普京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发展军事力量,粉碎分裂势力,政治局势开始稳定;对外坚决捍卫俄罗斯国家利益,在国际舞台上争夺话语权;经济上建立八大国有控股公司和石油收益稳定基金,使俄罗斯经济实现持续稳定的增长,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持续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扩大了国民福利的基础,取得了俄罗斯人民的支持。正是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普京新保守主义。

普京新保守主义的特色在哪里?面对一个混乱的可能分崩离析的俄罗斯,普京建立和强化了中央集权体系,迅速把战略能源产业国有化,设立俄罗斯国家稳定基金等,实现了俄罗斯经济连续1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口是心非和对俄罗斯战略空间的不断挤压,普京剑拔弩张,果断捍卫国家主权。由于普京新保守主义的政策主张与西方开给俄罗斯的药方背道而驰,没有按照西方国家所希望的那样成为一个毫无特色的失去影响力的市场经济“民主国家”,这当然引起西方极大的不满,于是猛烈攻击俄罗斯并不断将普京妖魔化。普京新保守主义不拘泥于西方倡导的新自由主义理论,从以俄罗斯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的现实主义出发,极为灵活地运用各种政治和经济手段,确保俄罗斯的核心利益得到保障,国家主权得以捍卫,本国人民得到实惠,普京也因此获得非常高的民众支持率。

从国际关系看,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核心命题。冷战时期,苏美争霸是以意识形态为分水岭;后冷战时期,俄美对峙并没有随着苏联解体、苏共解散而弱化,围绕着乌克兰危机所发生的一切证明了国家间关系绝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区分,柏林墙的倒塌并不意味着世界从此进入和平共赢的时代,竞争才是贯穿人类历史主权国家发展的主要脉络,而国家利益是国家间竞争的核心内容。普京新保守主义就是为捍卫俄罗斯国家利益、实现俄罗斯重新崛起而度身定制的强国理念。

二、普京新保守主义的主要特征与政策实施

2000年,普京走上俄罗斯的政治舞台。众所周知,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为其激进的政治、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付出了沉重代价。这一时期,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50%以上,将近三分之一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对此,普京认为俄罗斯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一个历史上从没有过的困难和危机时期,俄罗斯失去了领先国家的地位,面临沦为世界二流或者三流国家的境遇。此时的俄罗斯不仅在经济上距离破产只有一步之遥,国家还面临着民族分离主义的威胁。在民族危难之际,普京提出俄罗斯唯一的选择是做强国。为实现这一目的,普京提出了“俄罗斯新思想”,即爱国主义、强国主义、国家主义和社会团结。2008年11月,执政的统一俄罗斯党宣布将保守主义确定为俄罗斯的国家意识形态。普京新保守主义的核心是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以及国家力量。普京新保守主义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的特征可以概括为:政治上的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国家主义,经济上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和目的明确的保护主义,社会和文化(意识形态)上的反西方主义和恢复传统主义。

(一)政治上实施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国家主义

作为多民族而且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有着独特的历史发展道路。普京认为,一切秩序的源头和发展动力在于具有凝聚力的国家。因此,普京新保守主义的政策主张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以强大的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针对车臣非法武装分裂活动带来的民族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威胁,普京将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放在首位,所以首要任务自然是有针对性地反对恐怖活动和反对宗教极端势力。俄罗斯军事行动在车臣的胜利成果阻止了民族分离主义的蔓延,捍卫了俄罗斯国家的统一。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联邦的国家组织结构非常松散,中央政府与联邦地方主体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局面。普京从现实主义立场出发,在俄罗斯特殊的社会转型期以俄联邦的国家统一、稳定和发展为最高准则,于2000年执政后立即着手联邦制改革,重塑俄罗斯联邦制模式。从2000年5月开始,普京进行了一系列针对联邦制的改革。在第一轮联邦制改革的措施中,包括强化国家垂直权力体系,划分联邦区,改革俄罗斯总统对各联邦的全权代表制度,设置俄罗斯总统国务委员会,恢复了中央政府对各个联邦主体的垂直领导方式。2004年俄罗斯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别斯兰人质事件”,普京以此为契机启动了第二轮联邦制改革。措施涉及地方行政长官的产生方式,取消国家杜马的单席位选区制度,重组联邦主体等。经过两轮联邦制度改革,改变了过去俄联邦中央政府对各个联邦主体的弱势局面,加强了联邦中央的权力,实现垂直领导,呈现出“集权式联邦制”的倾向,从而有力地保障了俄联邦的统一和国家政局的稳定。

面对北约和欧盟东扩极大地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带来的严峻挑战,普京在不断升级的乌克兰危机中果断地收回了克里米亚,维护了该地区俄语居民的权利,并且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俄罗斯黑海舰队驻军问题。尽管普京受到美欧的公开强烈谴责,俄罗斯经济也因美欧不断升级的严厉制裁而陷入衰退,但却为俄罗斯的重新崛起和国家安全解除了隐患。

(二)经济上实施混合所有制经济和目的明确的保护主义

叶利钦时期的大规模私有化造成了俄罗斯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人民生活的贫困化和综合国力的急剧下降,普京在2000年就任总统后提出了重新国有化战略,实施混合所有制经济。实施重新国有化战略后,俄罗斯政府在重要战略领域通过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对经济再次取得控制权。当前俄罗斯的5 500家骨干企业有政府的持股,即俄政府能够通过控股或参股的企业影响俄罗斯国内经济的40%左右。其结果是既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也提高了俄罗斯国民的福利水平。2000—2012年,俄罗斯经济总量从2 050亿美元增长到2.01万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2 000美元提高到1.4万美元。

在叶利钦时代,俄罗斯丰富的石油资源被俄国内一些金融工业集团和国外油气公司所垄断,丰厚的石油利润被俄罗斯寡头和跨国公司转移到国外,而俄罗斯政府和人民却陷入困境。针对这一威胁到俄罗斯国家发展和国民福利的重大问题,普京在2002年就提出要设立由超过石油基准价格的超额税收收入形成的国家稳定基金,此举直接触碰到俄罗斯石油工业寡头的利益,尤其是遭到俄石油巨头尤科斯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强烈反对。在普京和霍多尔科夫斯基的斗法中,普京重拳出击。2003年10月25日,霍多尔科夫斯基以偷税漏税罪名被逮捕;同年底,《俄罗斯联邦稳定基金法》颁布实施,并列入《俄罗斯预算法典》,2004年年初建立了俄罗斯主权财富基金,即国家稳定基金。借助实际油价上行并远超基础价,以及俄罗斯国内上调石油出口关税和资源开采税率等措施,主权财富基金实现超预期增长。基金基数增大后,俄罗斯政府在2008年2月将稳定基金一分为二,形成“储备基金”和“国家福利基金”两大基金,并各自赋予不同的用途。储备基金是在世界能源价格发生下滑,导致国家收入下降的时候用于补充财政收入,以及偿还外债等;国家福利基金则用于健全国民福利。同时,普京动用国家权力,以环保为武器将外国石油公司在俄罗斯的开发权收回。此举打击和削弱了俄罗斯国内寡头和外国公司,保护了国家利益,增加了国民福利。

虽然俄罗斯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但普京并不是盲目地引进外资。事实证明普京无疑是正确的——没有任何一个强国是依靠外国公司走向强大的。相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无不是以本国具备比较优势的资源被外国公司所垄断为特征。因此,普京在外资进入俄罗斯方面非常谨慎。为规范外资进入俄罗斯投资市场的秩序、保护俄国内企业的发展、使俄资处于更有利的市场竞争环境,2008年5月普京签署《战略领域外国投资法》,该法案对42个战略行业的外国投资加以限制,具体包括能源、电信和航空业等。根据此法,外资如对处于战略行业的俄罗斯企业持股超过50%,必须先获得俄总理担任主席的委员会的审批同意(普京系该委员会的第一任主席)。此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跨国公司对俄罗斯战略性行业的渗透,对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作用重大。

(三)社会和文化上的反西方主义和恢复传统主义

反西方主义一直是俄罗斯传统的主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全盘西化改革既有悖于俄罗斯传统,也不符合俄罗斯的现实。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后,俄社会对西化改革彻底失去信心,并逐渐转化为对西化道路和西方世界的失望。同时,俄罗斯的全盘西化并没有取得西方的认同,在消除了意识形态差异之后,西方的支持并没有如约而至,反而落井下石地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削弱俄罗斯的影响力,甚至威胁俄罗斯的核心利益等。

1998年的科索沃战争使民族主义在俄罗斯重新高涨,俄罗斯政府也有意识地对此加以引导,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在政党纲领中取得不可动摇的地位。21世纪以来俄罗斯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也助长了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发展,构筑起俄罗斯重新崛起的梦想。继“俄罗斯新思想”和“可控民主”主张后,“主权民主”在2005年被提出,这是一个突出俄罗斯文化、具有反西方特点的“国家观念”的形成,并在2008年俄格南奥塞梯军事冲突和2014年克里米亚归属问题中达到高潮。俄罗斯强调必须走自己的路,而不能实行西方式的自由民主,用反西方主义来强化大众心理,这是当代俄罗斯意识形态的核心所在。

新保守主义包括恢复苏联时期的一些传统和重视宗教在维系俄罗斯社会道德传统方面的积极作用。普京主张将苏联国歌恢复为俄罗斯国歌作为恢复传统的象征,并在原克格勃总部大楼前将曾被摘掉的捷尔任斯基的画像重新挂起。在重视宗教在维系俄罗斯社会道德传统方面的积极作用方面,以东正教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观作为俄罗斯社会运行的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东正教在俄罗斯的信徒数量增长,东正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明显增强,改变了俄罗斯意识形态的真空状态。

三、普京新保守主义的战略目标

(一)实现俄罗斯重新崛起,建设强大的俄罗斯

苏联解体对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破坏,普京称之为“20 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和民族灾难”。在国家利益至上的“俄罗斯新思想”和“强国富民”的治国理念下,普京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发展军事力量,政治局势相对稳定,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从1999年到2008年实现经济十年高速增长,平均增长率超过7%;对外坚决捍卫俄罗斯国家利益,在国际舞台上争夺话语权。对此,高盛公司2003年发表的报告称之为“俄罗斯重新崛起”,并描绘了俄罗斯重新崛起的时间表和影响力:俄将于2020年前经济总量赶超意大利,在2025年前经济总量达到法英的水平,在2030年前超越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并将对新的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虽然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俄罗斯,2009年俄罗斯经济下跌7.9%,但俄罗斯重新崛起的步伐没有停止。俄政府将实现经济现代化作为反危机的优先方向,2010年俄罗斯经济增长4%,2011年为4.3%,并以赶超的方式实现俄罗斯重新崛起的目标。2012年,普京再次当选总统并誓言建设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二)整合后苏联空间,打造欧亚联盟

欧亚联盟是普京在2012年总统竞选纲领中提出的宏伟计划,是试图以经济一体化为切入点整合后苏联空间的重大地缘战略布局,是将俄罗斯打造为未来多极世界格局中重要一极的强大依托力量。

1.俄罗斯打造欧亚联盟的路线图日益清晰

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者,苏联的解体使俄罗斯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急剧下降。尽管由原苏联绝大多数加盟共和国组成了独立国家联合体(即后苏联空间),但由于历史上的恩恩怨怨和独立初期的激进主张,多数独联体国家去俄罗斯化意识强烈。如果说北约和欧盟的东扩从外部大大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的话,那么,许多独联体国家的颜色革命则令俄罗斯感到后苏联空间内部的离心离德倾向愈演愈烈。但无论如何,后苏联空间在经济、政治、国防和民族安全等领域已形成一个特殊的范围。俄罗斯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这一空间的地位、作用及其对这一空间影响的性质和程度。

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坚信欧盟是世界经济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范,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使很多人开始怀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但恰在此时,俄罗斯推动后苏联空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力度空前加大,一体化的路线图日渐清晰:第一步是自由贸易区。2001年5月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组成欧亚经济共同体,其意义在于开创了后苏联空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河。更重要的是,拖延了10年之久的独联体自贸区协定于2011年10月签署。第二步是关税同盟。2010年7月由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组成的关税同盟正式启动。第三步是共同市场。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于2012年1月正式建立三国统一经济空间,实行商品、资本、劳务自由流动。第四步是欧亚经济联盟。2015年1月1日由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亚美尼亚组成的欧亚经济联盟正式投入运营,这标志着四国的经济一体化达到更高的水平,将成为独联体地区的经济引擎和新的世界经济中心。*欧亚经济联盟建立后,将保障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在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亚美尼亚四国境内自由流通,并推行协调一致的经济政策。尤其是在劳动力领域,从2005年1月1日起,上述四国公民可在任一成员国内就业。市场的整合,将有利于激发出四国的经济潜力。该组织还将不断吸纳新成员,吉尔吉斯斯坦拟在2015年5月加入,同时不排除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在未来加入该联盟的可能性。第五步是实现一体化成立欧亚联盟。即在欧亚经济联盟的基础上,再加上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实现独联体国家经济、政治和外交全面一体化。

从上述俄罗斯整合后苏联空间的路线图可以清晰地看出,欧亚联盟的定位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但与欧盟及其他一体化组织类似,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包括对外政策在内的经济和政治全面一体化。欧盟的经验给了俄罗斯很好的借鉴,普京试图以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整合后苏联空间的地缘政治目标,使其成为重要的依托力量。

2.俄罗斯将以能源外交和军事安全为筹码来构筑欧亚联盟

上述分析表明俄罗斯加大力度整合后苏联空间的积极努力,即试图以独联体自贸区为基础,通过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建成超国家政治经济共同体——欧亚联盟。其主导国是俄罗斯,核心国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除此之外的一个重要国家就是乌克兰。

乌克兰地处黑海之滨,位于欧洲和亚洲交汇要道。作为地缘政治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麦金德曾指出:“谁统治东欧谁便能主宰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2](P139)乌克兰就是处于心脏地带,是俄罗斯的门户,其战略意义对俄罗斯的经济、军事而言至关重要,“没有乌克兰的独联体一体化再完美,也不过是一张残缺不全的图画”[3]。从独联体自贸区到欧亚联盟,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意味着成员国要让渡一部分经济甚至政治主权。作为欧亚联盟的主导国,俄罗斯凭什么能够使乌克兰在欧亚联盟和欧洲联盟中做出选择?凭什么使欧亚联盟成员国自愿让渡部分主权呢?能源外交和军事安全是俄罗斯手中的重要筹码。

俄罗斯对乌克兰与欧盟的交往一直保持高度密切关注,当乌克兰加入欧盟的进程出现实质性进展的迹象时,俄罗斯开始对深陷债务危机的乌克兰施以“大棒”政策。2013年11月初,普京总统明示当时的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如果乌克兰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乌克兰将会付出代价,即俄罗斯将会毫不犹豫地限制对乌克兰的能源出口。同时,普京又向乌克兰抛出了“胡萝卜”政策,即如果乌克兰同意加入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那么,优惠的天然气价格将缓解乌克兰冬季天然气使用的燃眉之急。这令乌克兰政府意识到,如果乌克兰选择了欧盟,俄罗斯的经济惩罚后果是乌克兰难以承受的。由于乌克兰的困境、俄罗斯的承诺和普京的机智斡旋,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宣布暂时中止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欧盟也对此表示理解。相反,美国政府和国会却对此反应异常激烈。于是在美国副总统拜登对乌克兰政府的决定“表示遗憾”后,就有了后来的乌克兰危机。

(三)与西方世界平等对话,成为牵动世界格局的重要一极

从历史渊源看,俄国人大国意识强烈,成为未来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是其夙愿;从现实战略看,作为曾经和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平起平坐的政治经济军事强国,面对后冷战时代的严峻现实和挑战,面对欧美对俄罗斯战略空间的挤压和对俄罗斯利益的侵蚀,俄罗斯人忧患意识增强,尤其是随着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的崛起,在世界格局多极化进程中俄罗斯成为重要一极的愿望更趋强烈。强大的俄罗斯意味着俄罗斯从大国走向强国,意味着要和西方世界平等对话,要成为牵动国际战略格局、撬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未来多极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四、普京新保守主义面临的外部挑战

由于普京新保守主义是实现俄罗斯重新崛起的强国理念,是以俄罗斯国家利益为中心的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的具体体现,而这恰恰与美国的欧亚战略迎面相撞,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普京新保守主义持嘲弄、批评、诋毁的态度。2014年以来乌克兰危机持续升级,美国联合欧盟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崩盘式暴跌和随之而来的卢布断崖式贬值严重打击了高度依赖能源的俄罗斯经济,预计2015年俄罗斯的GDP将会出现5%左右的负增长。可见,俄罗斯面临冷战后最激烈的地缘政治冲突,也使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普京新保守主义面临严峻的外部挑战。

应该指出,苏共解散和苏联解体并没有使美国摆脱冷战思维,俄罗斯试图与美国建立“成熟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努力也没有使美国将俄罗斯视作“伙伴”。相反,20多年来,美国一直将俄罗斯作为最主要的战略对手加以防范和限制,这是冷战后美国的欧亚战略核心,这一战略在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表述得非常清晰。布热津斯基指出,“对于美国来说,欧亚大陆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目标”[4](P41),它对美国维持全球领导地位至关重要,防范产生对美国地位提出挑战的挑战者和敌对联盟是绝对必要的,因此,“美国需要制定和实施一项完整的、全面的和长期的地缘战略”[5](P254)。简言之,美国的欧亚战略就是维持全球领导地位,保持欧亚国家力量均衡,防范其他强国的崛起。于是,欧亚大陆成为美国“为争夺全球首要地位而继续进行斗争的棋盘”。

现实中美国执行的欧亚战略与布热津斯基的思想是基本一致的,体现在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就是北约东扩。冷战时期,苏美主要的博弈地点是欧亚大陆。作为西方世界的霸主,美国以北约为载体将西欧防务掌握在自己手中,借遏制苏联之名,牢牢确立了美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虽是冷战的产物,但北约并没有随着华约解散和苏联解体而消失,相反,北约启动的东扩进程将大批中东欧国家纳入其中,扩大和强化了北约的军事存在,北约逼向俄罗斯边界,对俄罗斯形成强烈刺激和巨大威胁。对于中东欧国家和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加入北约,俄罗斯无能为力,但乌克兰和高加索地区申请投入北约怀抱,则是触动了俄罗斯的底线。因此,普京不能再把叶利钦时代的“融入西方文明世界大家庭”作为俄罗斯的国家发展目标,而是选择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独立自主的国家发展道路,目标是实现俄罗斯的大国复兴战略。[6]

作为从大国走向强国的俄罗斯,其重新崛起牵动着多方利益格局的调整。鉴于俄罗斯和欧盟的关系以及欧盟和美国的关系,俄罗斯的重新崛起客观上将引起区域乃至全球格局的改变,尤其会触动美国的欧亚战略。美国如何面对欧洲大陆上同时出现欧洲联盟和欧亚联盟两大国家集团,如何继续行使美国对世界的领导权是个大问题。而且普京新保守主义的意识形态显然违背了美国的全球治理体系的新自由主义。因此,美国对俄罗斯实施遏制政策是美国一贯奉行本国利益优先思想的自然延续,更是美国整个欧亚战略的体现。以乌克兰危机为始,美国对俄罗斯的战略目的已经清晰:美国对俄罗斯的战略措施不仅仅局限于应对俄美摩擦,更是美国对欧洲乃至全球格局的重要部署。总结而言,通过联合制裁俄罗斯,美国再次检验和行使了对欧盟的政治领导权;通过激怒俄罗斯,美国强化了北约对欧洲的军事保护权;通过试图打垮俄罗斯,来避免下一个全球竞争对手——欧亚联盟的建立和崛起;通过保持乌克兰、俄罗斯危机的常态化,为美国进一步的全球布局创造条件,最终强化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

在与美国、欧盟的大国博弈中,普京赢得了大部分俄罗斯民众的支持。一方面,普京新保守主义在意识形态上填补了真空,取得了俄罗斯民众的认同;另一方面,普京新保守主义的经济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扭转了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时代国家濒临破产,国家资源被国内寡头和外国资本联合窃取,国家分崩离析和人民贫困化的局面。可见,普京新保守主义是对俄罗斯国家历史定位的思考和对国家发展模式的探寻。作为俄罗斯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普京新保守主义对当代俄罗斯国家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7]俄罗斯人民在过去的历史经历中已经深刻体验到了新自由主义给国家带来的惨痛教训,普京新保守主义的实施给俄罗斯带来了经济繁荣,增强了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威望。面对外部的挑战,俄罗斯只能继续坚持普京新保守主义,因为正如普京在2014年底全球记者招待会上所言:“不管我们做什么,我们总会遇到问题、反对和争斗。你们认为,如果这只熊安静地坐下,不去针叶林中追赶小猪,他们就会放过它吗?不是这样。他们仍然会一直试图用锁链拴住它”并“拔掉它的牙齿和爪子”。普京表示,俄罗斯决不屈服,绝不做“没有爪牙的绒毛熊”。因此,无论外部环境多么险恶,前方道路多么崎岖,普京新保守主义只能继续向前走。

[1] 《普京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 杰弗里-帕克:《地缘政治学:过去、现在和未来》,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3] 吴大辉:《新世纪初的独联体:转机与挑战》,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3(2)。

[4][5] 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6] 李静杰:《中俄战略协作和中美俄“三角关系”》,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4(4)。

[7] 张昊琦:《俄罗斯保守主义与当代政治发展》,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3)。

(责任编辑 武京闽)

An Analysis of Putin Neoconservatism

GUAN Xue-ling1,ZHANG Meng2

(1.Russia Research Centre,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 2.Shenzhen Graduate School,Hae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enzhen,Guangdong 518055)

In 21stcentury, the Putin neoconservatism has gradually risen to the surface.Along with the economic achievements of Russia, president Putin has been shaping Russian conservatism with unique Putin’s style.This article is to illu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tin neoconservatism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Russia which is confronting the US’s global strategy.The main features of Putin neoconservatism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in politics, the centralized government enforces the integrity of nation and promotes statist nationalism; in economics, Russia practice a mixed economy of the ownership and conduct effective protectionism with clear objectives; in social and cultural aspec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ti-Westernism and restor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doctrine has become the corner-stones of Russia’s mainstream ideology.The strategic goal of Putin neoconservatism is the re-rise of Russia as the core of the Eurasian Union, which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pole in the future.However, the escalating crisis in Ukraine and the joint sanctions by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an Union against Russia has drawn Russia into the most serious geopolitical conflicts after the Cold War.Putin neoconservatism is facing severe challenges.

Putin; Neoconservatism;national interest; re-rise

关雪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2);张猛: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助理教授(广东 深圳 518055)

猜你喜欢
保守主义普京俄罗斯
保守主义的价值与局限
“狙击手普京”
普京与秋田犬
另辟蹊径
践行新保守主义的美国新智库:外交政策创议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什么是保守主义
俄罗斯保守主义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普京:反对派欲抹黑大选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