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腿综合征中医辨证论治经验

2015-01-23 11:01王海申
中医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筋脉双下肢茯苓

王海申

(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临床经验·

不安腿综合征中医辨证论治经验

王海申

(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介绍中医辨证论治不安腿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将该病辨证分为气血虚弱、肝肾亏虚、瘀血阻络、寒湿痹阻、湿热下注5型,分别给予中药方剂加减治疗。

不安腿综合征/中医药疗法;辨证治疗;验案

不安腿综合征又称多动腿或不间歇腿综合征或下肢不宁综合征,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双下肢难以形容的疼痛性或非疼痛性感觉异常,被迫活动双下肢以减轻痛苦,静息时出现症状,夜间卧床时症状变得强烈,并于深夜达到疼痛和不适高峰,走路对于减轻腿部症状最为有效。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采用西药治疗乏效。现将中医辨证论治不安腿综合征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不安腿综合征可归为中医学“痹病”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为正虚邪恋,经气不利,筋脉肌肉失养。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可将不安腿综合征分为气血虚弱、肝肾亏虚、瘀血阻络、寒湿痹阻、湿热下注5型。气血虚弱型多由年老体弱,或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失血之后,虚而不复,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导致气血两虚,不能温煦四末,血运不畅,产生酸困、麻木等异常感觉;肝肾亏虚型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老年体亏,或久病失养,或房劳过度,导致肝肾亏虚,筋脉肌肉失养,产生酸、麻、胀、痛等异常感觉;瘀血阻络型多由年老体衰,或素体阳虚,或久病,或情志不遂,或跌打外伤,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阻滞脉络,产生肢体深部的不适感觉;寒湿痹阻型多由素体虚弱,或年高体衰,或久病内伤、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或居处潮湿、涉水冒雨等,导致寒湿内侵,寒邪凝滞收引,湿邪黏聚不化,气血运行不畅,产生肢体不适等;湿热下注型多由湿热行令,寒湿郁久化热,湿热下注,浸淫肌肉筋脉,导致经络气机不畅,筋脉肌肉失于濡养,产生酸楚不适等异常感觉。

2 辨证论治

2.1 气血虚弱型

临床症状:双下肢肌肉无可名状地不适,或酸胀,或麻木,或困重乏力,似痛非痛,捶打后减轻,夜间更甚,伴见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纳少便溏,舌质淡,苔薄,脉细等。

案1 患者,女,46岁,2011年3月30日初诊。主诉:双下肢酸困不适1a。患者1a前行子宫切除手术,术后出现双下肢酸困不适,无处安放,尤以小腿肚为著。现症:神疲乏力,头晕,面色萎黄,夜不安卧,纳呆便溏,有时手足麻木,舌淡苔白,脉细弱。西医诊断:不安腿综合征。中医诊断:痹病。中医辨证:气血虚弱,经脉失养。治则:益气养血,濡养筋脉。采用八珍汤加味治疗,处方:党参15g,黄芪30g,茯苓15g,白术15g,当归10g,白芍15g,熟地黄15g,怀牛膝10g,木瓜15g,茯神10g,远志10g,何首乌藤15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7剂,患者气力逐渐恢复,双下肢酸困减轻,手足麻木未再发作。上方加炒谷芽15g、炒麦芽15g,以开胃健脾、养气血。服药2个月余,诸症渐愈。

按 本例患者久病气血亏虚,加之手术后气血大伤,不能濡养筋脉肌肉,导致肌肉酸困不安、神疲乏力、头晕等。笔者给予八珍汤加味治疗,大补气血,气血得充则筋脉得养,诸症自可缓解。

2.2 肝肾亏虚型

临床症状:双下肢肌肉无可名状地不适,或酸胀,或麻木,或困重乏力,似痛非痛,腿动不安,烦躁失眠,口苦咽干,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

案2 患者,女,49岁,2011年4月18日初诊。主诉:两小腿肌肉酸困、胀木等10a。患者近10a均有两小腿肌肉酸困、胀木等不适,夜间尤为显著,必须频繁走动方能缓解,辗转治疗乏效。近年来逐年加重。现症: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口干,心烦,常有盗汗,夜眠难安,便干难解,舌红,苔少,脉细数。西医诊断:不安腿综合征。中医诊断:痹病。中医辨证:肝肾阴虚,筋脉失养。治则:滋补肝肾,养阴舒筋。采用六味地黄丸合补肝汤化裁治疗,处方:熟地黄30g,山茱萸15g,怀山药15g,当归10g,白芍20g,怀牛膝10g,木瓜30g,酸枣仁15g,牡丹皮10g,栀子1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龟板12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7剂,患者小腿肌肉酸困稍有缓解,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夜眠难安等症状明显好转。上方加女贞子10g、墨旱莲10g,以增补肾养肝之力。调养2个月余,诸症皆除。

按 本例患者正值七七之年,天癸将竭,肝肾阴精不足,筋脉失养,则见腿动不安、腰酸膝软等;阴虚不能制阳,则见头晕耳鸣、口干、心烦等一派阴虚火旺之象。笔者以六味地黄合补肝汤治之,补益肝肾,养血舒筋,使肝血得补,肾精得充,虚阳得以潜,筋脉得以养,故“阴平阳秘”诸症得以痊愈。

2.3 瘀血阻络型

临床症状:双下肢肌肉无可名状地不适,或酸胀,或麻木,或困重乏力,刺痛明显,腿动不安,舌质瘀黯,苔薄黄或薄白,脉沉涩。

案3 患者,女,45岁,2012年7月15日初诊。主诉:双下肢酸、困、麻、胀,伴刺痛0.5a。患者平素因家务琐事常心生闷气,0.5a前出现双下肢酸、困、麻、胀,伴刺痛,入夜尤著,每遇情志不舒则症状加重。现症:心烦不寐,手足心热,月经量少色黑,舌质黯、隐现瘀斑,苔薄黄,脉沉涩。西医诊断:不安腿综合征。中医诊断:痹病。中医辨证:血脉瘀阻,经气不利。治则:活血祛瘀,通经活络。采用桂枝茯苓汤加味治疗,处方:桂枝6g,茯苓15g,桃仁15g,牡丹皮10g,焦栀子10g,赤芍15g,川芎10g,枳实15g,香附12g,丹参20g,牛膝10g,益母草30g,白芍30g,木瓜30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7剂,患者诸症均有缓解。上方加酸枣仁15g、合欢皮15g,以解郁养心、安神助眠。调理3个月余,诸症消失。

按 本例患者长期情志怫郁,气机不畅,气滞导致血瘀,血脉瘀阻,脉络不畅,则见肢体酸困不适;气滞血瘀,日久化热,则见心烦不寐、手足心热、月经异常、舌黯脉涩等。桂枝茯苓汤方中桂枝、茯苓、桃仁、牡丹皮、赤芍活血化瘀,消积散结;川芎、枳实、香附、丹参、牛膝、益母草行气活血调经;白芍、木瓜、甘草调肝养血,柔筋舒经;焦栀子合牡丹皮清肝泄热;酸枣仁、合欢皮养心益肝安神。诸药合用,行气活血,养血通经,则腿动不安等症自解。

2.4 寒湿痹阻型

临床症状:双下肢肌肉无可名状地不适,或酸、麻,或胀、痛等,腿足冰凉,困重乏力,腿动不安,困痛明显,活动、揉搓则局部肌肉不适可缓解,静坐则凉困不适,舌淡,苔白,脉迟缓。

案4 患者,男,58岁, 2013年7月16日初诊。主诉:双下肢酸困、胀痛1a。患者1a前出现双下肢酸困、胀痛,尤以小腿以下为著。现症:腿足冰凉,困重乏力,腿动不安,静坐则加重,活动或保暖方可稍微缓解,舌淡胖,苔白滑,脉迟缓。西医诊断:不安腿综合征。中医诊断:痹病。中医辨证:寒湿痹阻。治则:温阳散寒除湿。采用附子汤加减治疗,处方:附子15g,茯苓15g,党参15g,白术15g,白芍15g,生姜15g,防己10g,木瓜15g,独活10g,桑寄生15g,细辛10g,防风10g,秦艽10g,牛膝10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7剂,患者自觉寒意有散,身有温暖舒适感,下肢症状减轻。上方加肉桂5g、当归10g温通血脉。调理3个月余,病愈。

按 本例患者年老体弱,阳气不足,寒湿之邪内侵,寒性收引凝滞,湿性黏聚不化,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则见肢体不适、畏寒喜暖、腿动不安等症。附子汤加减方中附子、茯苓、党参、白术、白芍温经助阳,祛寒化湿;独活、秦艽、细辛、防风、牛膝、桑寄生、生姜补肝肾,养气血,祛风散寒除湿;防己、木瓜祛风除湿,舒筋活络;肉桂、当归温通血脉。诸药合用,使寒湿得散,阳气得复,经络通畅,筋脉得以阳气温煦,气血充养,则诸症自消。

2.5 湿热下注型

临床症状:双下肢肌肉无可名状地不适,酸胀,灼热,困重乏力,腿动不安,活动后可减轻,小便短赤,便溏臭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

案5 患者,女,30岁,2013年7月2日初诊。主诉:双下肢酸困、沉重、发胀0.5a。患者0.5a前出现双下肢酸困、沉重、发胀,尤以夜间为重,不能安卧,必须走动方能缓解。现症:口中黏腻,便溏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不安腿综合征。中医诊断:痹病。中医辨证:湿热下注,浸淫经脉。治则:清热利湿,舒筋通络。采用四妙汤加味治疗,处方:苍术10g,生薏苡仁30g,牛膝10g,黄柏10g,木瓜30g,滑石30g,泽泻15g,蚕沙10g,木通10g,络石藤30g,藿香10g,佩兰10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7剂,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夜间下肢肌肉仍有不适,稍加揉搓即可缓解;口中清爽;大便仍溏,但较治疗前有所好转。上方加茯苓20g、炒白术15g、羌活10g、防风10g,增强健脾祛湿之力。调理1个月余,诸症向愈。

按 本例患者湿热素盛,湿性趋下与热相合,留于下肢肌肉、筋络,经脉阻遏,经气不利,气血不畅,筋脉肌肉失于濡养,则见腿动不安之象。四妙汤加味方中苍术、生薏苡仁、牛膝、黄柏清热利湿;滑石、泽泻、络石藤、木瓜清热利湿祛风,舒筋通络;蚕沙、藿香、佩兰化湿和胃;木通利湿通经;茯苓、炒白术、羌活、防风健脾祛湿。诸药合用,使湿去热清,经脉通畅,气血和顺,筋脉肌肉得以濡养,则腿动不安自愈。

(编辑 颜 冬)

1001-6910(2015)02-0039-03

R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2.19

2014-08-18;

2014-12-08

猜你喜欢
筋脉双下肢茯苓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知足常乐
云茯苓
云茯苓
熟地黄和茯苓对山茱萸中3种成分煎出量的影响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吃到自然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