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桡动脉、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衰竭的效果对比

2015-01-23 23:21徐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9期
关键词:左心桡动脉卧床

徐勇

经桡动脉、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衰竭的效果对比

徐勇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观察组行经桡动脉介入术治疗, 对照组行经股动脉介入术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介入手术失败率、左心衰竭复发率、体循环及肺循环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相比较,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本病的效果更好, 值得临床推广。

股动脉;桡动脉;介入;冠心病合并左心衰竭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狭窄引起供血不足进而导致心肌功能障碍或器质性病变[1], 长期的心肌缺血以及心肌的损伤导致本病多伴有慢性心力衰竭, 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在本病的治疗上, 一般多采用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2],现阶段介入治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常用的介入术治疗包括桡动脉介入术、经股动脉介入术[3], 效果较好。本研究主要分析比较经桡动脉、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心内科2008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100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WHO制订的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4]。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 年龄56~73岁, 平均年龄(67.3±3.9)岁, 患者入院后行Allen试验检查, 结果呈阳性;对照组男28例, 女22例,年龄57~73岁, 平均年龄(67.8±3.4)岁, 患者入院后行Allen试验检查, 结果呈阴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以消除患者的不安心理, 配合手术。观察组患者术前行Allen试验结果显示阳性, 行经桡动脉介入术治疗, 于腕横纹上方0.5~1.0 cm桡动脉搏动最强处确定穿刺点, 穿刺成功后待血压稳定后拔管, 采用切口分段减压法压迫止血, 注意腕关节不要过早活动, 避免压迫手术侧肢体。对照组患者行经股动脉介入术治疗, 在患者右侧腹股沟区横纹下2~3 cm选取穿刺点, 以30~45°缓慢进针, 插入动脉鞘管进行介入术, 术后6 h拔管,按压20 min包扎止血, 术后其注意事项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术后监测患者体温、心率、血压、脉搏、呼吸,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65.98±23.97)min、术后平均卧床时间(13.36±8.94)h,对照组手术时间(66.00±22.35)min、术后平均卧床时间(19.93±7.24)h,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出现动脉痉挛、皮下淤血、渗血及血肿各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6.0%, 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动脉痉挛、3例皮下淤血、3例渗血及血肿、3例迷走神经反射, 并发症发生率为22.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介入失败率、左心衰竭复发率、体循环及肺循环栓塞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有1例患者介入手术失败, 介入手术失败率为2.0%(1/50), 对照组有4例患者介入手术失败, 介入手术失败率为8.0%(4/5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均无左心衰竭发生, 对照组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左心衰竭(6.0%), 观察组左心衰竭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无患者出现体循环及肺循环栓塞, 对照组术后有4例患者发生体循环及肺循环栓塞, 体循环及肺循环栓塞发生率为8.0%, 观察组体循环及肺循环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自1977年第1例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成功实行以来[5], 冠心病介入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冠心病的介入术治疗包括经桡动脉介入术和经股动脉介入术治疗, 经股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 穿刺肢体也需要制动, 往往需要沙袋压迫穿刺点,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痛苦, 而经桡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无需长时间卧床, 穿刺肢体也不需要制动, 这就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受到患者的好评。桡动脉表浅, 容易穿刺, 桡动脉下面有桡骨, 容易压迫止血, 经桡动脉入路不易损伤血管和神经, 并且介入经过的血管长度明显短于经股动脉, 这就大大的减少了血管损伤的发生, 有效避免了出血、动脉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痛苦较小、创伤小、治愈时间大大缩短[6]。因而在现阶段经桡动脉介入术广泛的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文献报道[7], 经桡动脉介入术临床应用中桡动脉痉挛与皮下淤血并发症较为多发, 但并发症容易控制, 不会影响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经桡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 能够明显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 大大的降低介入失败率,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效果更好, 值得临床推广。

[1]杨常青.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35例.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2):448-449.

[2]马金生.经桡、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疗效对比.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6):1258-1260.

[3]宋文信, 杨成明, 曾春雨, 等. 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估. 重庆医学, 2010, 39(2): 191-192.

[4]王雅锋.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16):80-81.

[5]王磊, 宫剑滨, 彭永平, 等.冠心病住院患者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依从性的初步研究.东南国防医药, 2012, 14(6):305-306.

[6]王可, 董平栓, 杨旭明, 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28(21):4642-4644.

[7]周兵, 周如生, 丁永广, 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广州医药, 2012, 16(6):7-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057

2015-04-24]

473000 南阳市南石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

猜你喜欢
左心桡动脉卧床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干预措施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左心衰竭如何用药治疗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急性闭塞的危险因素研究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桡动脉造影验证桡动脉变异的发生及其预测因素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