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传染病患者焦虑抑郁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

2015-01-23 23:21阚荣施爱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9期
关键词:传染病入院满意度

阚荣 施爱辉

心理护理干预对传染病患者焦虑抑郁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

阚荣 施爱辉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传染病患者焦虑抑郁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82例传染病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干预后得分与入院时相比均有下降,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下降幅度更为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1%, 对照组为75.6%,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传染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的程度, 提高护理满意度, 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 临床可积极应用。

心理护理;传染病;焦虑;抑郁;满意度

由于传染病患者病程长, 病情反复, 治疗难度大, 迁延难愈, 往往需要长时间治疗, 患者的经济负担较重, 预后不良, 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1], 这些不良情绪能改变人体正常的心理、生理活动, 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需要对传染病患者进行认真的心理评估, 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本研究对41例传染病患者行心理干预,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82例传染病患者为本院住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收治, 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1例。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 年龄28~67岁, 平均年龄(48.3±6.8)岁, 病程1~25年;疾病种类:慢性乙型肝炎11例, 甲型肝炎5例, 丙型肝炎4例, 酒精性肝炎4例, 结核5例, 细菌性痢疾12例;对照组男21例, 女20例, 年龄26~70岁, 平均年龄(49.6±5.2)岁, 病程1.5~30年;疾病种类:慢性乙型肝炎12例, 甲型肝炎7例, 丙型肝炎5例, 酒精性肝炎3例, 结核6例, 细菌性痢疾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参照孙桂娟等[2]研究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包括入院常规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针对不同种类的疾病, 结合相关的治疗方案, 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首先主动与患者沟通, 耐心讲解疾病知识,使其正确认识传染病,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为其解决心理所需, 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多列举治疗成功的实例,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②指导患者进行不良情绪的自我控制管理, 让患者学会自我调整和放松的方法。不开心的事情少想或者不想, 多想一些快乐的事情,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③让患者多听一些热情、欢快的音乐来缓解焦虑及抑郁。对过度焦虑的患者播放舒缓的音乐, 嘱其闭上眼睛, 缓慢放松深呼吸。④建立社会、家庭的支持系统。对于传染病患者,有很大一部分亲属、朋友、同事因为怕传染而采取躲避、疏远的态度, 使患者感到非常孤独、无助, 自然也会加重其焦虑、抑郁的程度。护理人员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的同时, 也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对家属也要进行疾病的认知教育, 对患者要多关心、多体贴, 让患者感觉到亲人的温暖, 减少其孤独感。护理人员多巡视病房, 在与患者交谈中了解其需要,及时解决问题。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入院第1天及第10天, 采用SAS和SDS测量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SAS≥50分为异常, SDS≥53分为异常, 分值越高表示程度越严重[3];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以发放本科自制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进行整理、统计、分析。调查表中的内容包括做心理护理时的服务态度、沟通技巧、放松技术的指导、及时巡视病房、及时解决问题共5项内容, 每项内容设3个选项(即A、B、C 3项), 问卷调查中有详细说明, A项为20分, 表明该项护理工作做的及时、细致、到位;B项为15分, 表明该项护理工作做的基本及时、细致、到位;C项为15分, 表明该项护理工作做的不够及时、不够细致、不够到位, 需要加强。如果患者对这五项全选A, 那就是100分, 得分在85~100分为非常满意, 60~84分为基本满意, 60分以下为不满意[4], 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 入院后第1天观察组SAS评分为(55.13±9.87)分, 对照组为(54.96±10.23)分;观察组SDS评分为(58.22±8.96)分, 对照组为(57.75±9.41)分, 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10天,观察组的SAS评分为(45.26±8.69)分, 对照组为(50.29±9.43)分; 观察组的SDS评分为(47.21±9.32)分, 对照组为(52.61±8.83)分, 观察组患者SDS和SAS干预后得分与入院时相比均有下降,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的幅度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35例, 基本满意4例, 不满意2例, 满意度为95.1%(39/41);对照组非常满意20 例, 基本满意11 例, 不满意10例, 满意度为75.6%(31/41)。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心理护理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康复中所起的作用愈来愈引起重视[3], 使护患关系及医患关系更加融洽, 直接影响着护理满意度。有效的心理干预, 能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知, 消除来自个人、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焦虑与抑郁等负面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 从而改善预后[4]。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SDS和SAS干预后得分与入院时相比均有下降,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的幅度更为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1%, 对照组为75.6%,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 对传染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的程度, 提高护理满意度, 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临床可积极推广应用。

[1] 张韵, 胡文兰, 刘根娥.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0):527-528.

[2] 麻周萍, 麻晓芬, 胡春乐. 心理干预应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效果评价.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28(15):45-46.

[3]李洁, 蔡明华.心理干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付性情绪的影响.实用医药杂志, 2013, 30(4):347.

[4]孙凤杰.心理护理在提高肺结核咳血患者护理满意度中的效果研究.中国医药科学, 2013(20):120-12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181

2015-05-18]

163461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

猜你喜欢
传染病入院满意度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
宠物可能带来的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