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脾论治冠心病心绞痛体会

2015-01-23 19:43秦海凤
中医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方用通络脾胃

秦海凤,徐 进,郭 娇

(1.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2.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临床经验·

从肝、脾论治冠心病心绞痛体会

秦海凤1,徐 进2,郭 娇1

(1.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2.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冠心病心绞痛发病多由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致心肌供血减少,心肌急剧、暂时缺血缺氧所致。文中从五脏相关的角度阐述肝、脾功能失调与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的关系。通过运用疏肝解郁通络、温振肝阳通络、养血柔肝通络及升清降浊、升阳举陷、燥湿健脾等方法治疗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药疗法;从肝论治;从脾论治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临床表现以发作性胸骨后和心前区闷、痛、莫名不舒为特点,发病机制多由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致心肌供血减少,心肌急剧、暂时缺血缺氧所致。笔者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的病机为气血阴阳失调,痰瘀痹阻心脉。本病病位虽然在心,但与肝、脾、肾的功能失调关系密切。笔者从肝、脾入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从肝论治

《灵枢·经别》曰:“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说明肝与心在经络上密切联系。明代薛己指出:“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清代陈士铎认为:“肝旺则心亦旺。”均阐述了肝与心的相生关系。肝脏既贮藏有形之血,又能疏泄无形之气,此即“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和“体阴用阳”之义,肝之藏泻有度,则血脉充盈,心有所主,正如王冰所云:“肝藏血,心行之,动则血运行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肝主血海故也。”

肝与心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在病理上必然相互影响。《临证指南医案·郁证》云:“情怀失畅,肝脾气血多郁。”情志过激,郁怒伤肝,肝郁气滞,疏泄气血不及,致血瘀脉络、筋膜;或疏泄太过,致筋脉挛急[1]。笔者认为:中医学中所描述的“筋脉”不仅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肌腱、韧带等,还包括了血管,《素问·痿论篇》曰:“肝主身之筋膜。”筋脉、脉络均由筋膜组成,故在生理上,肝通过对筋的滋生作用濡养筋脉。在病理上,肝失调达,疏泄不畅,气不行血,血脉瘀滞;或肝阳不足,升发无力,筋脉失于温煦,脉络绌急;或肝血不足,脉道滞涩,血行不畅,而致心主血脉功能失常,产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肝之病机有虚实之分,治疗上则有补泻之异。肝气内郁,疏泄不畅,气滞血瘀者,临床常因情绪波动而发生心绞痛,脉必弦而有力,治宜疏肝解郁通络,方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若见口苦,脉弦数,为气郁化火之象,加牡丹皮、栀子、白芍、当归;若气郁日久,血瘀较重,则选复元活血汤加减。肝阳不振,相火失宣,则不能鼓动心火,脉道不利,而发胸痹心痛,此类患者较常见,平素四肢不温,畏寒喜暖,常有焦虑恐惧感,正如《灵枢·本神》曰:“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脉弦细,治宜温振肝阳,方用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细辛、当归、红花、白檀香。肝血不足,濡润失司而发生心绞痛者,临床常见心烦失眠,胸痛隐隐,口干不欲饮,治宜养血柔肝通络,方用一贯煎加柏子仁、桃仁、红花、怀牛膝。总之,从肝治心,肝实证少而肝虚证多,因“肝体阴而用阳”,故即使是肝气郁滞之实证,也不忘加养肝之品。调理肝经方药多有镇静催眠、解热镇痛消炎、制酸保肝、改善代谢、增强神经调节之功能,能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调整胃肠运动,改善血液循环,调整机体反应性;调整垂体—皮质功能,抑制交感—肾上腺髓质偏亢功能,从多方面发挥作用,达到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2 从脾论治

脾胃与心以经脉相连,如《灵枢·经脉》认为脾为太阴之脉,属脾络胃,曰:“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五脏之中,心属火,脾属土,心脾乃母子关系,脾胃纳运相济,水谷精微与肺之清气结合而积于胸中者,具有“走息道而行呼吸,贯心脉而行气血”的功能,与心脉关系极为密切。《素问·太阴阳明篇》曰:“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说明脾病运化失司,一是不能把水谷精微输布周身以养四肢百骸,气日益渐衰;二是脾土虚弱不能制湿,而湿内生,浊阴上干,阻于胸中,则可致阳痹不宣,脉道不利,发为心痛;三是宗气不足,不能贯心脉而行气血,宗气既陷则清阳不升,胸阳不能温通血脉而胸中窒闷,甚或胸痛,宗气下陷,无力鼓动则心悸,脉细弱而迟,或结、代。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通降,饱餐后心绞痛的患者极为常见,即为脾虚不能运化水谷,反化为浊邪,上扰上焦清阳之地,血脉痹阻而发病。

临床常见心绞痛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脾胃症状,而以调理脾胃治疗心绞痛的方法有所不同。若临床伴见胃脘痞闷、大便不畅、口黏腻不爽,治宜燥湿健脾、通阳化浊,方用温胆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若饱食后心绞痛发作,伴乏力、心烦、大便干,治宜升清降浊、健运中气,方用升降散合保和丸加减;若气短汗出,胸中滞闷,头晕心悸,为宗气大虚的表现,治宜升阳举陷,方用升陷汤加味;若面色无华,头晕失眠,纳差气短,为脾胃气虚,生化乏源,心血不足,心脉失养,不荣则痛,治宜健脾养心为主,佐以通络,方用归脾汤加红花、桂枝。现代医学研究[2]表明:健脾药可调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促进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改善物质代谢,不仅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而减轻血管压力,还可改善脂质过氧化损伤以减轻内膜损伤、脂质沉积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以阻止粥样斑块的形成。

3 小 结

综上所述,冠心病心绞痛病位在心,其标为痰浊、瘀血阻滞,不通则痛;或气血阴阳不足,不荣则痛。其根本原因在于脏腑失调,影响心主血脉的功能。脏腑之中,又以肝、脾的功能失常与心绞痛的发生关系密切;或肝气郁滞,气不行血;或脾胃运化失司,浊邪上干,导致胸痹心痛。因本病具有多病因、多病机的特点,当知五脏相关,肝郁可致脾虚,脾虚又易停痰留饮。因此,治疗上应分清虚实,或以虚为主、虚中挟实,或以实为主、实中有虚,勿犯“实实虚虚”之误。

[1]李祥国.肝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及其证治[J].中医杂志,1997,38(8):460.

[2]陈晓红,蔡定芳,沈自尹,等.健脾益气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5):26.

(编辑 马 虹)

《中医研究》杂志摘要的写法及注意点

每篇稿子必须要有中文摘要!!

结构式摘要 目的——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度等。结果—实验的、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观察的结果,得到的效果、性能等。结论——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比、应用,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

摘要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使用“本人”“作者”“我的”等作为主语。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

“结果”中要有主要数据,出现分数要有绝对数。

1001-6910(2015)05-0054-02

R22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5.26

2015-01-02

猜你喜欢
方用通络脾胃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三款药膳,养血安神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新年心愿宝宝有个好脾胃!
益温通络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