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住院患者血管损伤的静脉输液技巧与血管护理

2015-01-24 02:51杨艳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2期
关键词:针头进针输液

杨艳玲 史 波

(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避免住院患者血管损伤的静脉输液技巧与血管护理

杨艳玲史 波

(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静脉输液;血管护理;血管损伤

静脉输液时住院患者是最为常用的用药方法,也是护士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但是,静脉输液常常会损伤静脉血管,尤其对于长期住院患者往往会对浅静脉造成永久性损伤,为再次输液造成不利影响甚或不能再次输液,这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继续治疗,严重阻碍了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的顺利实施,不利于患者的及早康复。为此,笔者根据临床实践和相关文献[1-3],总结分析避免住院患者血管损伤的静脉输液技巧与血管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痛苦,不断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为顺利开展治疗和护理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1 不同年龄段患者静脉输液技巧

1.1儿童患者静脉输液技巧:儿童患者静脉输液主要在于穿刺部位的选择。5个月以下的婴儿患者,由于手部运动发育系统尚不完整,还不能自主地抓握实物,如果可以穿刺成功的话,可以有效完成婴儿静脉输注药物,可以选择手背静脉、足背静脉、头皮静脉、大隐静脉等处作为穿刺血管。12个月前后的患儿,手部发育比较完整,应首选头部静脉输液,其次为足部静脉输液。14个月以上的患儿对穿刺有一定的耐受力,在护士和家长的鼓励和配合下往往会完成静脉输液过程,因此应首选手背静脉进行静脉输液。

1.2成年患者静脉输液技巧:患者在静脉输液前30 min应适当吃一些温热食物,达到加强静脉充盈的目的。也可用50 ℃的温水浸泡手部3 min左右,之后用干净毛巾擦拭干净,可以达到扩张浅表静脉的目的。护士为患者扎紧止血带后,应嘱咐患者不要紧张,并作握拳-松开运动,使浅表手背静脉充盈。用止血带扎紧穿刺点上方肢体,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欲穿刺部位,用大拇指沿着穿刺部位稍稍用力按摩3 min左右,酒精可以稍微多些,这可以加速扩张血管,之后以自身娴熟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取得患者信任,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降低其紧张、恐惧心理,完成穿刺过程。在固定环节,先将针柄部用胶布固定,用无菌胶带固定穿刺部位,另用胶带固定输液管。为避免拔针时增加患者疼痛感甚或穿破血管,切忌胶布不可重叠。

1.3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技巧: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应选择5号针头,输液前2 min嘱患者前臂沿着椅子扶手自然下垂,以使外周静脉得以扩张。止血带的位置应该距离穿刺点在5~10 cm左右,穿刺时嘱咐患者握拳,完成后慢慢松拳。但是这样掌关节会妨碍进针,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因此,护士需要手握患者五个手指使其向下,最后使手掌面弯成弧形,使皮肤纹理呈纵向,这可以减少穿刺阻力,减轻患者疼痛感,增加进针的速度。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操作者用左手握患者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5 cm处进针,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当针尖已压住血管时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快稳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徐徐进入少许,用4条胶布固定。静脉输液中应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处的血管进行逆行穿刺[4]。

2 静脉输液时血管的护理

2.1静脉输液穿刺时血管的护理: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应以20°角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要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患者,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充,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然后轻轻挑起皮肤,当针头进到1/4时,针尖稍向下倾,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浮肿的患者,应选择粗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使之暴露,消毒后快速进针;糖尿病患者因血流处于高凝状态,如血管过细,可使针头阻塞,造成穿刺失败,应选粗直的血管。

静脉留置针输液时血管的护理:对静脉血管比较脆弱的患者,一般不选用头皮针而选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进行输液。因为留置针具有保留时间长、不易刺破血管、避免长时间静脉穿刺所致血管损伤等优点。静脉留置管保留时间一般在3~5 d,最长不可以超过7 d。如果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热痛等现象,应立即拔出留置管。每天输液完成后,按常规护理留置管,用常温生理盐水加肝素封管,分5次脉冲式注射3 mL左右封管液。

2.2输液完成时血管的护理:输液完成后,撕下固定输液管的胶带并放在第二条胶带的上方,然后轻轻撕下第一条和第二条胶带的一侧,使针柄和柄梗游离出来,同时左手固定输液管,最后快速拔针并让患者用手按压穿刺点处,用力要适宜。在为患者拔针时,可以使用保存输液液体以及联合棉签的按压方法,按压时间一般在5 min左右,凝血机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药物者需按压15 min以上。由于进针角度及针梗走行方向不同,为达到止血目的,血管针眼与皮肤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

2.3输入刺激性和高浓度药物时血管的护理:为患者输注刺激性和高浓度药物时,应缩短药物在某一部位的停留时间,降低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作用,穿刺点应选择粗大的静脉血管。护士还应掌握相关药物的药理知识,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掌握正确的药物浓度和滴注速度,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静脉血管,必要时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滴注药物时应,确保头皮针或留置针在静脉血管内,避免患者过度活动导致针头刺破血管,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药液外渗的症状和体征,以采取2.4项下积极的应对护理措施。外环境温度较低时,要为患者保暖,减轻因寒冷所致微血管收缩,促进血液循环,最终减少刺激性和高浓度药物在血管中的停留时间。

2.4药物外渗使血管的护理:对于小范围的药液外渗,一般对机体组织刺激性较小,普通和辅助药液很容易被机体吸收。此时可以采取热敷法,或湿敷50%的硫酸镁,肿胀一般可很快消退,这时可坚持完成输液。对大范围药液的外渗,一般为输入刺激性较大药物所致。此时可湿敷50%硫酸镁或95%的酒精,必要时配合物理疗法,进行局部封闭,在渗漏部位注射解毒剂,加快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常用的方法是皮下注射5 mg地塞米松加0.5%的利多卡因,可以阻止药物与细胞组织的结合,减轻患者痛苦。

[1]郑普春,陈晓云,李宁.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0,8(2):258-259.

[2]张艳.血液病化疗时预防静脉炎的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08,22(3A):622-623.

[3]黄春蓉,姚倩.住院患者静脉血管保护的护理措施[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09,7(4):227-229.

[4]李明颖.逆行静脉穿刺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N].现代护理报,2002-08-24.

R473.5

A

1671-8194(2015)22-0214-02

猜你喜欢
针头进针输液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安徽输液“负面清单”效果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