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5-01-24 07:11赵晓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3期
关键词:阿片内啡肽纳洛酮

赵晓红

(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河南 漯河 462000)

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赵晓红

(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河南 漯河 462000)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解痉、脱水、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心率、血压及意识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57.14%;治疗组治愈率77.14%,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纳洛酮治疗病毒性脑炎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作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纳洛酮;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分析

重症病毒性脑炎是儿科常见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各种病毒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遗留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者危及患儿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纳洛酮是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药,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心肺脑复苏、酒精中毒时休克等情况,疗效确切。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3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应用纳洛酮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为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70例,其中男性患儿39例,女性患儿31例。患儿年龄7个月~13岁,平均(36±9.5)个月,70例患儿分别经头颅CT、脑电图检查以及脑脊液检查。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有关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1]。70例患儿均有意识障碍、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颅内高压、抽搐、惊厥等表现,脑电图出现中、重不同程度的异常,共同特点为弥漫性慢波,部分患儿在弥漫性慢波的基础上上出现局限性异常,有癫痫发作者可见局灶棘波、棘-慢综合波。70例患儿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均按常规给予解痉、脱水、保护脑细胞及支持对症治疗,根据病情抗感染、类固醇激素以及应用镇静及抗惊厥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每次0.01~0.03 mg/kg加入10%葡萄糖10~20 mL稀释静脉注射,每8 h 1次,每日3次,连续应用5 d。观察两组患儿包括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以及抽搐、肢体瘫痪等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

1.3疗效判断。痊愈:患儿经治疗后7~14 d体温、精神、神经症状体征完全恢复,脑电图正常或轻度异常,无后遗症;好转:患儿经治疗7~14 d后有表情呆滞、言语减少、注意力涣散、幻觉、妄想等恢复期症状,患儿脑电图有好转,有智力减退、癫痫发作、肢体瘫痪等后遗症。恶化:患儿经治疗14 d后,体温持续升高,仍昏迷及抽搐精神、神经症状体征,脑电图仍旧持续重度异常者。

1.4统计学方法: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治疗组35例患儿苏醒时间3.5~5.8 d,平均苏醒时间(4.1±1.5)d,其中治愈27例,好转6例,恶化2例,治愈率77.14%。对照组35例患儿苏醒时间3.9~7.6 d,平均苏醒时间(6.6±1.4)d,治愈20例,好转10例,死亡5例,对照组的治愈率57.14%。两组治愈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急性病毒性脑炎是由于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神经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出现变性、坏死[2],以及循环障碍和脑组织的损害。脑细胞ATP的生成不足、溶酶体酶释放、细胞膜通透性增高、钙离子内流增多,神经细胞结构的破坏、细胞水肿;脑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脑微血管通透性增高,微循环障碍,造成脑组织缺氧和酸中毒,导致脑间质水肿,而处理好顷高压,防治脑疝是治疗本病的重要环节。研究表明β-内啡肽与脑水肿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3]。β-内啡肽作用广泛,对神经、精神、呼吸、心血管、内分泌方面生理功能起着调节作用,在病毒性脑炎时,由于脑缺氧、机体应激及坏死细胞释放,导致内源性β-内啡肽明显升高,抑制PG及儿茶酚胺的心血管效应,造成脑血流减少、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加重脑缺血缺氧及脑水肿,可通过作用于吗啡受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呼吸中枢的抑制。

纳洛酮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比吗啡和脑啡肽都强,但无内在活性,可阻断外源性阿片受体激动剂和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的作用[4-5]。纳洛酮治疗病毒性脑炎具有明确的疗效,与脑内阿片受体结合,从而增加脑灌注压,改善脑血液供应,减轻脑水肿,纳洛酮还能抑制白细胞超氧阴离子和生物活性因子的释动,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及血小板的聚集,恢复Na-K-ATP酶功能而解除钙离子超载,达到稳定细胞膜,缓解呼吸衰竭,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细胞,抑制全身炎性反应,有效阻断继发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6-7]。

[1]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59-763.

[2]薛辛东.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58.

[3]李光乾,胡鸿文.急性脑水肿时血浆和脑脊液中β-内啡肽的变化及意义[J].临床儿科杂志,2001,19(1):23.

[4]诸葛传德,丘喜盛.纳洛酮的药理与临床[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4:78-81.

[5]王一镗.纳洛酮的药理与临床[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4:19.

[6]贾博琦,鲁云兰.现代临床实用药物手册[M].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853.

[7]陈子林.纳洛酮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观察[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30(3):281-283.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Naloxone in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Viral Encephalitis

ZHAO Xiao-ho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Luo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Luohe 462000,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 and curative effect of naloxo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viral encephaliti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4 in the hospital treated 70 cases of viral encephalitis in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5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spasm, dehydration, reducing intracranial pressure, protect brain cells,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ventional therapy plus naloxone intravenous drip with hydrochloric acid note, observation of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consciousness recovery of two groups of children. Resul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ure rate was 57.14%; the cure rate of 77.14%, the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naloxone in the treatment of viral encephalitis quick effect, less side effect, high safety, reliable effect,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Naloxone; Children; Viral encephalitis;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R512.3;R725

B

1671-8194(2015)23-0024-02

猜你喜欢
阿片内啡肽纳洛酮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纳洛酮治疗急性非麻醉药物中毒性昏迷的临床治疗效果
动物体内也产生兴奋剂吗?
阿片类药物使用及扩散特征的分析
阿片类药物使用及扩散特征的分析
内啡肽
基于阿片受体亚型的药物研究进展
纳洛酮:不仅仅是“解酒药”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