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腰椎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5-01-24 15:10李彦博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硬膜外

李彦博

(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辽宁 锦州 121001)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腰椎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李彦博

(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辽宁 锦州 12100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腰椎手术硬膜外麻醉药物罗哌卡因的适宜浓度及对俯卧位下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行腰椎手术的择期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选择T12~L1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硬膜外腔注入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分别为A组0.375%,B组0.5%,C组0.75%。手术过程患者为俯卧位,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有效平面上界、麻醉效果、麻醉药物消退时间以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T5节段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与B、C两组比较麻醉平面消退时间明显提前(P<0.05)。与A、B两组比较,C组患者麻醉平面固定后变换为俯卧位时CO、CI、MBP值降低(P<0.05),其与本组仰卧位时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均可应用于老年腰椎手术患者,但以0.5%罗哌卡因组麻醉效果最佳,对患者呼吸及循环干扰最轻。

硬膜外麻醉;罗哌卡因;血液动力学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临床需要手术的老年腰椎患者日益增多,椎管内麻醉仍然是此类手术主要的麻醉方法。临床常用的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酰胺类局麻药物,其脂溶性大于其他局麻药,使其阻滞更广泛,对运动神经影响更小[1-2]。罗哌卡因对心脏兴奋和传导抑制作用弱,保证麻醉效果时可减轻局麻药的不良反应[3]。但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仍然明显,为了减少不良反应,在满足手术要求的同时选择适宜的局麻药浓度,将会使患者生命体征更为平稳。本研究采用三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行腰椎手术的患者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比麻醉效果并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0例患者年龄62~73岁,ASAⅠ~Ⅱ级,行腰椎间盘摘除并椎弓钉内固定手术的择期患者,椎间盘突出间隙位于L4~5和(或)L5~S1。所选病例均排除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根据硬膜外腔给予罗哌卡因浓度随机分成三组各20例,A组0.375%,B组0.5%,C组0.75%。三组患者性别、年龄、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患者入室建立静脉通路,预输晶体液。以无创心排监测仪监测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心指数(CI)、每搏量(SV)、每搏指数(SI),常规监测无创血压(BP)、心电图(ECG)、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硬膜外导管。平卧后硬膜外腔注入试验量1%利多卡因5 mL,观察5 min后确认无脊麻及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后,每组各追加10 mL相应浓度罗哌卡因,出现感觉平面后即改俯卧位开始手术。

1.3 观察指标:监测MAP、HR、SpO2、CO、CI。Bromage运动分级0级为无运动阻滞能自如抬起大腿,1级为不能抬起大腿,2级为不能屈膝,3级为不能屈踝。痛觉阻滞评定:注入麻药后针刺测定T5痛觉消失时间,以确定阻滞起效。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或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感觉阻滞时间及Bromage评分的比较:三组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在T5节段镇痛起效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A组T5节段痛觉消退时间相比B、C两组明显提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而B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麻醉优良率均为100%。

2.2 三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比较:三组患者麻醉后15 min与麻醉前比较MAP、HR、SpO2、CI、CO等监测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C组患者俯卧位与仰卧位时MA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俯卧位后,C组MAP与A、B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C组患者CI、CO与A、B两组比较:C组的CO、CI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硬膜外麻醉在骨科手术中一直得到广泛的应用。硬膜外麻醉避免了气管插管从而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具有良好的镇痛和肌松作用使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但在腰椎等一些需要俯卧位的手术时,对硬膜外麻醉药物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本研究证实0.75%罗哌卡因在体位改变后MAP、CO、CI明显下降,与仰卧位状态及其他较低浓度组相比有明显差异,这表明高浓度罗哌卡因扩张容量血管,减少回心血量,从而降低心排血量,同时其阻滞运动神经,使肌肉收缩代偿能力降低,下肢肌肉张力减弱,从而减少静脉回流。当这一因素与俯卧位对呼吸循环生理的干扰因素相叠加时,常令老年患者代偿能力明显下降,发生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大波动[4]。本研究发现低浓度罗哌卡因虽可基本满足手术要求,但在术中剥离椎间盘时仍有部分患者迷走神经反射增强,引起HR减慢和血压下降,需注射阿托品纠正。综上所述,0.5%罗哌卡因相比0.375%的浓度有更为确切的麻醉镇痛效果,并发症较0.75%浓度明显减少,是老年腰椎手术硬膜外麻醉时最为理想的配比浓度。

[1]张富军,邓子明.罗哌卡因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19(4):317-319.

[2]Kshatria M,MC Garrity ST,Hahnm B,et al.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using ropivacaine via an intrathecal catheter[J].Reg Anesth Pain Med,1998,23(2): 320-322.

[3]黄宇光,罗爱伦.21世纪医师丛书麻醉科分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4-11.

[4]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804.

R614

B

1671-8194(2015)06-0140-01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硬膜外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