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甲亢的诊疗体会

2015-01-24 15:10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酮症酸中毒甲亢

王 丽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葫芦岛 125001)

糖尿病合并甲亢的诊疗体会

王 丽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葫芦岛 12500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甲亢临床诊治特点。方法收治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3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6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多在2个月左右明显缓解,体质量增加,均获得理想效果,甲状腺功能逐渐恢复或接近正常,血糖控制满意,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对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及时明确诊断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进行综合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糖尿病;甲亢;诊治

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多数学者认为两种疾病有着共同遗传和免疫学基础,导致其同时发病或先后发病。遗传缺陷、易感性、自身免疫反应异常以及病毒、饮食、环境、情绪等诱发因素下可能影响机体的内分泌腺,引发免疫疾病之间的重叠作用,导致这些腺体功能亢进或低下。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更易发生甲亢,甲亢与糖尿病临床症状表现有较多的相同,且二者相互作用,并存时会掩盖其中一种疾病的存在。甲亢能够加重糖尿病,诱发酮症酸中毒,而糖尿病也可诱发甲亢的危象。临床上在诊断时应当谨慎,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合并甲亢,应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进行综合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选病例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36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52~69岁,平均(61.5±4.8)岁。l型糖尿病5例,2型糖尿病31例,先有糖尿病后患甲亢的22例,先有甲亢后发现糖尿病的8例,两病同时发现6例。本组36例患者中33例临床表现均为不同程度的消瘦、多汗、多饮、多尿、怕热、心悸等症状,3例没有典型的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2例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状腺Ⅰ度肿大19例,Ⅱ度肿大9例,双眼突出8例;心房纤颤5例,36例中误诊6例,漏诊1例。糖尿病的诊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甲亢的诊断具备甲亢的高代谢症状和体征,伴或不伴甲状腺肿大,血清TT4、FT4增高,TSH减低,误诊的6例中糖尿病已确诊,其中4例因反复心悸、胸闷、心电图广泛T波低平而误诊为冠心病,治疗效果不满意,遂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为甲亢;2例误诊为更年期综合征,均为女性,年龄在40~50岁,常感阵发性心悸、多汗、燥热,无明显多食、消瘦症状,月经不稳,按更年期综合征治疗3个月无效,查甲状腺功能示甲亢;漏诊的1例患者为1型糖尿病,无明显诱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住我院,检查发现甲状腺功能呈甲亢表现。

1.2 治疗方法:36例患者确诊后均给予对症治疗,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予补液、小剂量0.1 U/(kg·h)胰岛素静脉滴注,纠正酮症酸中毒后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其余根据血糖情况25例用胰岛素控制血糖,8例患者口服格列齐特(达美康),3例患者口服阿卡波糖,同时进行必要的饮食控制,给予多种维生素,指导进食高蛋白食物,甲亢治疗包括口服甲巯咪唑30 mg/d+β-受体阻滞剂。治疗期间有肝功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80 U/L,予保肝药,白细胞下降<3.5×109/L,予口服升白药,2周后复查均恢复正常。甲亢得到控制后可适当调整饮食,进行健康教育等。

2 结 果

入院时空腹血糖(14.7±8.3)mmol/L,餐后2 h血糖(20.9±8.8)mmol/L。本组36例患者确诊后均给予对症治疗,疗效良好,其中12例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症状显著缓解,24例患者治疗2个月内显著缓解。2个月后复查空腹血糖(6.1±0.9)mmol/L,餐后2 h血糖(9.45±2.05)mmol/L;甲状腺功能接近或恢复正常。

3 讨 论

3.1 本研究发现糖尿病合并甲亢的误诊和漏诊率高,分析其原因有:①二者症状有重叠性,糖尿病的并发症多、广泛、复杂,可累及各个系统,而甲亢亦有神经、消化、心血管等系统症状;1型糖尿病起病急、病情重,多伴有酮症酸中毒症状,从而掩盖了甲亢的症状。②二者均有症状不典型的病例,很多2型糖尿病可以无任何症状,老年性甲亢症状不典型或无甲亢症状或表现与甲亢相反的症状。③虽然常讲同病异症,同症异病,但实践中常机械地用一种诊断去一元化解释所有症状造成误诊。④医师思维不够开阔,不进行鉴别诊断,易误诊、漏诊[1]。那么,如何发现糖尿病合并甲亢呢?糖尿病病情突然恶化,“三多一少”症状加重,并出现用糖尿病无法解释的心悸、出汗、低热、情绪不稳、烦躁易怒、手颤、突眼等症状;或者血糖控制较好,但仍有明显的乏力、消瘦、多食、易饥症状;或者血糖控制较好,且无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但有不明原因的心动过速;或直系亲属中有甲亢患者或患者本人以前曾经患过甲亢,另外若甲亢伴有持续性的高血糖,患者的胰岛素治疗也出现显著的依赖性,则应当怀疑为糖尿病,如果甲亢治疗期间体质量骤然降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体质量改善无效,则应当考虑糖尿病,凡有以上情况,均要特别留意是否糖尿病合并甲亢,及时做相应检查。

3.2 糖尿病合并甲亢该如何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患者应在积极治疗甲亢的基础上,兼治糖尿病方可收到满意疗效。①日常饮食、运动的控制:由于糖尿病和甲亢均为高代谢、高消耗性疾病,发病时会引起机体的基础代谢率持续增高,从而引发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增强,因此糖尿病合并甲亢疾病的患者主食应当比单纯糖尿病者增加50~100 g,以保证基础代谢的正常循环。在日常饮食中要求患者多摄取一些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物质,诸如蛋类、水果类等。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运动的控制,运动要适量,运动量要比单纯患糖尿病者相应减少,尽量避免过度运动带来的大量能量消耗,加剧甲亢。另外避免精神紧张和各种刺激,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战胜疾病的重要因素。②在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治疗应当遵循优先控制甲亢,兼并治疗糖尿病的原则。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患者降糖药物用量一般较单纯糖尿病患者要大,因为甲状腺激素为拮抗胰岛素的激素。甲亢得到控制后,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用量要及时减少,以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2]。一般而言,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抗甲状腺药物的维持时间要比单纯甲亢长2倍左右。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口服降糖药就能够迅速见效,而病情严重的患者则需要应用大量的胰岛素。糖尿病与甲亢的临床特征具有诸多的相似之处,二者的合并存在往往会因一种疾病的确诊而掩盖另一种疾病的存在,造成误诊,延误患者病情的控制。当两种疾病并发时,可通过相互间的影响而彼此加重,诱发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等高危现象。同样,糖尿病的治疗不佳时也会引发甲亢危象。在对该两种疾病进行诊断治疗时,应当密切注意患者的体征变化,一旦发现有任何并发症,要及时检测确诊,并给予相应的治疗。轻者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可选择胰岛素促泌剂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慎用双胍类及胰岛素增敏剂,前者会加重患者的消瘦,后者可能会加重甲亢患者的突眼、浮肿等,其原因可能与胰岛素增敏剂可引起水钠潴留、眼球后脂肪组织增生和自身免疫加重有关[3-7]。重者可采用胰岛素治疗。甲亢治疗口服药物安全有效,缺点是疗程长、易复发、患者依从性差。比起治疗单纯性甲亢,这种患者抗甲状腺药物剂量应大些,疗程应长些(1~2倍)。131碘治疗甲亢,症状缓解比较迅速,一般3~4个月甲状腺功能即可恢复正常,但是远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较高。对成人症状较重、甲状腺明显肿大者可手术治疗。

[1]刘艳杰.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5-6.

[2]段世双.糖尿病合并甲亢的诊疗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2,12(20): 514.

[3]朴春丽.糖尿病合并甲亢[J].糖尿病天地,2012(6):30-31.

[4]郭林池,罗小莲.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4(10):97-98.

[5]姚庆春.46例糖尿病合并甲亢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 (15):83.

[6]王宗强.美托洛尔对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4):205-206.

[7]杜婧,魏枫,王云枝,等.甲亢合并糖尿病46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5):26.

R587.1;R581.1

B

1671-8194(2015)06-0182-02

猜你喜欢
酮症酸中毒甲亢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26例抢救护理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的效果观察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
甲亢患者需警惕甲亢性心脏病
心肌酶谱与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FDA警告:降糖药SGLT-2抑制剂可能引起酮症酸中毒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