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郁丸治疗郁病的临床观察

2015-01-24 15:10李光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总分证候有效率

李光英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理科,吉林 长春 130021)

解郁丸治疗郁病的临床观察

李光英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理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观察解郁丸治疗郁病临床疗效。方法将郁病患者40例,用随机对照分为2组各20例,治疗组口服解郁丸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0周、1周、2周、4周、8周后评定中医证候疗效、汉密顿焦虑量表(HAMD),比较评分变化,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8周后对两组分值进行比较。结果2组治疗8周后依据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评定标准、HAMD评分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实验组总有效率81.35%;对照组总有效率82.91%。统计结果显示两组之间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验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安全性高。说明解郁丸与盐酸氟西汀疗效相当,用于治疗郁病,安全有效。

解郁丸;郁病;临床观察

由于当前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以及来自生活中的压力,临床上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日益增多。国外统计广泛性焦虑障碍终身患病率为4.1%~6.6%,国内有报道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为0.2%~7%[1],且病情迁延,有些患者存在明显的社会功能损害。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一种不良反应少,疗效肯定的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新型中药。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归为郁病范畴。解郁丸由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百合、郁金、合欢、甘草、小麦、大枣等十余味药物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养心安神功效,用于肝郁气滞,心神不安所致胸肋胀满,郁闷不舒,心烦心悸,易怒,失眠多梦等,主治郁病。为了评价解郁丸治疗郁病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方法

1.1.1 中医证候诊断依据:符合中医郁病诊断标准[2]。

1.1.2 西医诊断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广泛性焦虑障碍之诊断标准[3],②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15分,③排除抑郁症、强迫症、躯体疾病(脑血管、心血管等)所致焦虑。汉密顿焦虑量表(HAMD)主要包括14个项目,采用五级评分法。各级的标准为:无症状、轻、中等、重、极重。评定标准:用总分能较好的反映病情严重程度。总分超过29分,为严重焦虑;超过21分,有明显焦虑;超过14分,肯定有焦虑;超过7分可能有焦虑;<6分,没有焦虑症状。

1.2 研究对象:将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就诊于我院心理科的郁病患者40例,其中试验组20例,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28~56岁,平均年龄(39.78±8.10)岁,入组时中医证候平均总分(16.17±2.16);HAMA平均总分(23.68±4.86)。对照组20例,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32~59岁,平均年龄(37.13±8.56)岁。入组时中医证候平均总分(14.48±3.01);HAMA平均总分(22.78±4.56)。两组性别、年龄、入组时疾病严重程度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

1.3 研究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的临床研究方法。分别给患者口服解郁丸和盐酸氟西汀。解郁丸(河南康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服法:每天3次,口服,早、中、晚各服4 g,温开水冲服;盐酸氟西汀(上海中西药业公司生产)服法:20 mg/d,早餐后顿服。

1.4 疗效评定

1.4.1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于治疗治疗0周、1周、2周、4周、8周后各评定1次。痊愈:中医证候评分减分率≥95%;显效好转:中医证候评分减分率<95%且≥70%;有效:中医证候评分减分率<70%且≥30%;无效:中医证候评分减分率<30%。减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

1.4.2 HAMD评分疗效评定:于治疗0周、1周、2周、4周、8周后,分别重新评定中医证候平均分、HAMD焦虑量表。痊愈:焦虑症状消失,HAMD焦虑量表评分降至8分以下;显效:焦虑症状明显减轻,HAMD焦虑量表评分较前减少50%以上;有效:HAMD焦虑量表评分降至25%~50%;无效:精神症状无明显改善,评分较前减少不足25%。

1.5 统计学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完成,所有数据均采用卡方±标准差完成,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中医证候评分变化: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在治疗1周后开始下降,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下降幅度逐渐增大,在治疗4周后下降幅度最大。在治疗1周、2周、4周、8周后,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组间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HAMD评分变化:两组患者分别口服解郁丸和盐酸氟西汀,按设计进行HAMD焦虑量表等评定,据记录的分值,进行统计分析。两组在治疗1周后HAMD评分均有明显下降,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下降幅度逐渐增大,在治疗1周、2周、4周、8周后,HAMD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但组间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临床疗效评价:根据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对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总有效率=痊愈率+显著好转率+有效率。在治疗8周后,实验组总有效率82.37%;对照组总有效率82.89%。

根据HAMD评分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对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总有效率=痊愈率+显著好转率+有效率。在治疗8周后,实验组总有效率81.35%;对照组总有效率82.91%。

2.4 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0周、1周、2周、4周、8周后的不良反应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主要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胃部不适,其中恶心及胃部不适各1例;对照组主要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头痛、头晕、食欲减退、欲呕等,其中头痛及头晕各1例、食欲减退2例、欲呕1例。

3 结 论

中医把广泛性焦虑障碍归为郁症范畴。郁病的发生是因郁怒、思虑、悲哀、忧愁七情之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正如《古今医统大全·郁证》所指:“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木郁达之。”《证治汇补·郁证》指出:“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同流,法当理气为先。”《医方论·越鞠丸》指出:“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流通,郁于何有?”因此,疏肝解郁,养心安神为郁证的治则。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医药抗焦虑具有多靶点和整体调节的效果。解郁丸为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系以“逍遥散”和“甘麦大枣汤”等古方为基础研制而来,由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百合、郁金、合欢、甘草、小麦、大枣等十余味药物组成。君药:柴胡,白芍。白芍养血柔肝和柴胡疏肝理气解郁,郁金既入气分也入血分,能行气解郁,也凉血清心,配合当归养血活血解郁之功更强。四药相合,组成经典名方"逍遥散",治疗胸肋胀满、郁闷不舒。臣药:当归,郁金。共奏宁心、安神、解郁之效。佐使药:茯苓,百合,合欢皮,甘草,小麦,大枣。甘草、小麦、大枣三药相合组成降脏燥名方"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解郁除烦,治疗心悸、失眠,多梦等。实验室和临床证实具有一定的抗焦虑[4]和催眠作用[5],对伴随的躯体症状更有效,且不良反应小。解郁丸作用机制与单胺类神经质的变化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解郁丸可能通过以下可能途径实现其抗焦虑作用:阻断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阻断5-羟(5-HT)再摄取;增强去甲肾上腺素传递;抑制单胺氧化酶,从而抑制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生成胺失活过程,抑制5-HT能神经系统的活动而发挥抗焦虑作用[6]。

本临床观察采用随机的临床研究方法观察解郁丸治疗郁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结果表明,解郁丸治疗郁病起效快,在治疗1周后症状即有改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疗效更加明显。依据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在治疗8周后,实验组总有效率82.37%;对照组总有效率82.89%。根据HAMD评分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在治疗8周后,实验组总有效率81.35%;对照组总有效率82.91%。统计结果显示两组之间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临床观察中我们发现解郁丸不良反应仅占5%,仅个别病例有如恶心、胃部不适等。

因此,本临床观察提示解郁丸治疗郁病起效快,与盐酸氟西汀疗效相当,但重要的是解郁丸不良反应较轻,患者依从性高,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本研究观察的病例数较少,研究时间较短,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1]沈渔邨.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60-461.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 1194)[S].1994.

[3]中国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119.

[4]尚光伟,于恩庆,刘建新.解郁丸与氯硝西泮治疗焦虑症对照研究[J].中华医药杂志,2006,6(10):158.

[5]洪永波,罗和春,姚卫海,等.中药解郁丸治疗失眠31例临床观察[J].中国杂志,2004,45(11):843.

[6]马荣,钱瑞琴,姚海燕,等.解郁丸抗抑郁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0(16):171.

R277.7

B

1671-8194(2015)06-0205-02

猜你喜欢
总分证候有效率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很有效率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与探讨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