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规范化治疗癌症疼痛的调查分析

2015-01-24 15:10柳吉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癌性方药癌痛

柳吉玲

(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2)

中药规范化治疗癌症疼痛的调查分析

柳吉玲

(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2)

目的探讨中药规范化治疗癌症疼痛的调查分析。方法50例患者,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理气止痛,活血化瘀,补气温阳,滋阴养血辨证施治,配合西药止痛治疗,根据病情因人因症定剂量,定剂型服汤剂半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60%。结论中药规范化治疗癌症疼痛疗效显著,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中药;癌症疼痛;辨证施治

癌痛严重影响着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1]。癌痛作为肿瘤的一个症状,其病因直接与肿瘤相关,涉及部位多。中医学认为,癌痛的产生主要是由寒邪凝滞、气机不畅、淤血阻滞、痰浊凝结、热毒结聚、气血亏虚等方面所致。肿瘤早期多为阴寒证,其本质在于“阴成型”。寒邪凝滞,阳气不达,气血不畅,经气闭阻则可致疼痛的发生。情志不遂等各种病因皆可导致人体气血运行失常,气机阻滞,血为之停,津为之凝,经络为之不通,气血津液结聚而不行,日久则导致各种癌痛的发生。淤血是机体的病理产物,也是癌瘤产生的病理基础之一,血行不畅多由气机失调所致,淤血内阻致络脉不通,不通则痛。痰浊是水液代谢失调的产物,痰浊内停,聚而为瘤。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至。而痰浊又可阻滞脏腑经络或结聚四肢百骸,致脏腑经络气血失调,经气不利而致的癌痛。痰浊又常与气滞、血瘀、水湿、火毒相互裹携而致病;癌瘤日久,热毒内生,伤及脏腑经络气血,或与痰浊相合,阻塞经络气血运行,或热毒伤络均可产生疼痛。久病则正气亏虚、机体失养、气血津液不足、脏腑功能失调,脏腑经络失养而致“不荣则痛”、“因虚致痛”是癌痛发生的主要病机之一。从临床上看癌瘤痛的病因病机,基本可概括为“不通”、“不荣”两方面,表现为“虚”、“实”两种症候群。通过探讨规范化用药指导癌症疼痛治疗的效果调查分析,为医院治疗癌症疼痛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控制疼痛,减少不良反应,增加患者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00例癌症患者均由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住院、门诊病例,其中门诊10例,住院90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54岁。所有病例均有癌症疼痛史。

1.2 诊断标准:有典型的肿瘤压迫,侵犯有关组织神经所产生的疼痛。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50例,根据病因病机,辨证施治,若为风寒侵袭所致癌症,方药:白花蛇15 g、乌梢蛇15 g、蜈蚣5条、全竭10 g、僵蚕12 g、地龙15 g、露蜂房20 g、川乌10 g、威灵仙20 g、寻骨风10 g。火热瘟积所致疼痛,方药:半枝莲30 g、半边莲30 g、石上柏20 g、白花蛇舌草30 g、蚕休15 g、龙葵20 g、石见穿20 g、苦参20 g、升麻10 g、青黛5 g、芦荟15 g、龙胆草20 g。痰饮癌痛,方药:半夏20 g、胆南星15 g、天竺黄20 g、皂荚30 g、白芥子25 g、葶苈子30 g、青礞石30 g、雄黄5 g、山慈菇10 g、白附子20 g。气机郁结癌痛,方药:青皮10 g、郁金20 g、木香15 g、枳实30 g、香附30 g、香橼皮20 g、八月札30 g、乌药30 g、川楝子30 g、厚朴20 g。瘀血癌痛,方药:桃仁30 g、红花30 g、赤芍20 g、三七30 g、当归15 g、川芎15 g、苏木30 g、水蛭30 g、虻虫20 g、穿山甲20 g、三棱30 g、乳香30 g、没药30 g。阴血失养癌痛,方药:当归20 g、白芍30 g、龟板30 g、生地20 g、玄参30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每天1剂,煎汤500 mL,分2次口服。对照组50例,根据不同部位采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阿片类药物治疗。

1.4 疗效标准:以服药3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复查。显效:疼痛消失;有效:疼痛减轻;无效:疼痛无减轻,无好转。

2 结 果

治疗50例,显著30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对照组50例,显著组15例,有效15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癌症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未被攻克的顽症之一,它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生存[2]。而癌性疼痛患者在精神社会心理,生活方式上所感受到的痛苦、焦虑往往超过疾病本身所造成的疼痛[3]。近年来很多临床学者采用传统中医治疗,中药口服,外用,针灸、穴贴等方法对癌性疼痛进行有效治疗,能显著弥补常规治疗带来的不足[4-6]。对于癌症疼痛的患者首先正确评估疼痛的原因、特点、部位等,癌痛评估是合理、有效进行止痛治疗的前提。癌症疼痛评估当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的原则。对中药作用机制的分析,发现了中药通过激动阿片受体和提高脑中阿片肽、5-羟色胺、NO的水平、阻断中枢性钙通道,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脑中兴奋性氨基酸及抑制其受体等途径发挥中枢镇痛作用,提高外周阿片肽水平、减少致痛物质分泌。通过对100例癌痛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发现,根据癌症患者疼痛的程度、性质、正在接受的治疗,伴随疾病等情况,合理选用止痛药物和辅助药物,并选用中药规范化治疗,个体化调整用药剂量、给药频率,防治不良反应,以期获得最佳止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1]邱富华,林起铨,刘秋江.中药非药物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概况[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9):38-40.

[2]婓海泉.扶正祛邪是治疗癌症根本大法[J].光明中医,2007,22(11): 22-23.

[3]臧爱华.癌性疼痛的处理[J]药品评价,2012,9(12):34-35.

[4]胡军,陈二军.癌性疼痛的中医辨治现状[J].医学信息,2011,24(8): 4129-4130.

[5]周焕荣.中药外贴敷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观察[C].2013年中医外治贴剂学术研讨会, 2013.

[6]赵志正,刘杰,林洪生.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4,9(7):851-856.

R273

B

1671-8194(2015)06-0213-01

猜你喜欢
癌性方药癌痛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讨中药外敷治疗癌性腹水的用药规律研究
不同的护理合作模式在癌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四川省40所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癌痛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基于精益管理模式的癌痛护理质量指标的构建及其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管理中应用
补气养血通脉饮辅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观察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筛查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癌痛药物管理政策亟待优化
高血压中医证候特点及方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