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

2015-01-24 15:10张峰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尿道口会阴部尿管

张峰华

(吉林省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

张峰华

(吉林省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的感染。分析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病因素,提出预防对策。正确评估导尿的必要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科学护理避免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留置导尿;尿路感染;预防措施

导尿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观察手段之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也是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1-2],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在增加患者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增加患者痛苦延误病情。甚至有时会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是评估一个医院医疗质量,护理管理,院内感染的管理以及合理应用抗生素等多方面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作者回顾调查我院近年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病例,结合自己日常工作,总结如下预防措施。

1 严格掌握导尿指征,缩短留置导尿时间

科学合理评估导尿的适应证及必要性,严格掌握导尿以及留置导尿的指征。每位临床医师护士必须牢固树立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理念,不能用常规留置导尿的方法来解决临床上常见的尿潴留以及尿失禁等问题。特别是针对一些免疫功能低下或伴有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基础病患者。对于尿潴留或尿失禁的患者。首先要了解产生的原因,更要重视心理疏导,运用科学正确的方法耐心训练患者排尿。经上述处置仍不奏效,存在尿失禁或尿潴留时女性患者可选择尿不湿,男性患者可采用男性尿袋或加长塑料袋接尿。如因麻醉导致尿潴留,患者应稳定情绪,增加自行排尿的信心。病情允许时,可协助患者坐于床沿或下床排尿,也可以流水声刺激,按摩下腹部以诱导排尿。

对已经留置导尿的患者要时刻提醒并重视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训练,以求尽早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从而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据文献报道,即使严格消毒尿管,导尿后感染的发生率为1%~2%,留置导尿管1 d感染率为50%,超过3 d者感染发生率可达90%以上。

2 感染预防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感染的途径主要是腔外感染和腔内感染两条途径。腔外感染的主要原因是致病菌沿着尿管于尿道黏膜之间的间隙上行感染,腔内感染是致病菌从尿管与集尿袋连接处或集尿袋放尿口处污染侵入或者进行了不当的膀胱冲洗侵入。所以,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必须从上述几个方面加以重视。

2.1 腔外感染途径的预防

2.1.1 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操作要规范,轻柔:正确选择导尿管口径,是预防腔外感染的前提与保障导尿管口径越大,插入的难度增加,造成黏膜损伤的机会加大,患者的依从性也降低,感染的机会就会增加。相反,选择口径小的导尿管,黏膜损伤小,患者依从性提高,感染的机会相对也小。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的是气囊硅胶管,对黏膜的刺激小,气囊的内固定也避免了胶布外固定易污染以及固定不牢的缺点。长期留置导尿的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硅胶导尿管每4周更换一次为宜,减少更换导尿管次数,可降低感染的机会。置管时无菌观念差,消毒不严格是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腔外感染途径中最常见原因之一。

2.1.2 保持会阴部及尿道口相对无菌:会阴部及尿道口护理不当,导致尿道口周围的致病菌逆行感染是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最常见的原因,所以强调会阴部及尿道口的护理对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尤为重要。我们的做法是导尿前先用1∶1000新洁尔灭冲洗会阴部,再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2遍(禁用碘酊),然后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对留置导尿的患者每天常规用1∶1000新洁尔灭或者0.5%碘伏消毒会阴部及尿道口周围2遍,每次大便后及时清洁会阴及尿道口,保持会阴部及尿道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可明显降低细菌逆行感染的发生率,日常会阴部及尿道口护理不当也是腔外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2.1.3 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技术:无论是置管操作还是外阴部尿道口周围日常尿管护理,操作都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的态度,本着对患者负责的心出发严格无菌操作。特别是固定导尿管的左手必须保持无菌,绝不能接触消毒后的皮肤,保证插入尿道的尿管绝对无菌。女性患者如导尿管误入阴道,必须重新更换导尿管,要避免表皮细菌带入,造成尿道口内的感染。如发生尿道口污染,应及早进行局部治疗防止细菌逆行导致感染加重。

2.2 腔内感染途径的预防

2.2.1 保持引流系统的无菌性和密闭性:保持引流系统的无菌性和密闭性,可有效地防止腔内逆行感染。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反复强调尽量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每次排空集尿袋时,一定要主意避免集尿袋放尿口与容器接触防止放尿口污染。集尿袋每3 d更换一次较为适宜,更换集尿袋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如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立即更换导尿管,出现尿路梗阻或发生尿路感染时也应立即更换导尿管。需做尿液常规检查时,不应该从集尿袋中直接采集尿液。常用的方法是采集前先夹住导尿管。导尿管采样部位用0.5%碘伏消毒,使用无菌注射器刺入导尿管抽取一定量的尿液,置于无菌容器内送检。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也不主张做常规细菌培养。

2.2.2 尽量避免膀胱冲洗:对留置导尿的患者不主张膀胱冲洗,逆向清洁有增加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也不主张用抗生素冲洗膀胱。如病情允许,可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进行生理性膀胱冲洗。必须进行膀胱冲洗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2.3 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尿液的颜色、尿量,避免尿管引流管弯曲受压。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切忌高于膀胱,及时排空集尿袋预防反流。保持引流通畅是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腔内途径的重要方面之一。

导尿是引起院内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首先要临床工作者严格掌握导尿指征,权衡留置导尿的利弊。置管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正确日常的会阴部及尿道口的护理,保持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保持引流通畅。采取科学的治疗护理手段,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合理应用抗生素,使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降至最低水平。

[1]雷小玲,邹瑞芳.导尿与留置导尿医院感染的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2009,19(22):185.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29.

R69

A

1671-8194(2015)06-0293-01

猜你喜欢
尿道口会阴部尿管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男性尿道口溢液是怎么回事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一例膀胱镜下留置尿管困难拔除个例分析
藻酸盐银离子敷料在Miles术后会阴部切口护理的应用
会阴部疼痛有可能是精囊腺炎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自制丁字裤式冰袋在会阴部激光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什么是处女膜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