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钩端螺旋体病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2015-01-25 02:37颜喜俊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3期
关键词:螺旋体黄疸流产

颜喜俊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四街镇畜牧兽医站,云南玉溪 652702)

家畜钩端螺旋体病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颜喜俊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四街镇畜牧兽医站,云南玉溪 652702)

钩端螺旋体病亦称钩体病、细螺旋体病。是一种分布广泛,感染谱广,重要且复杂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家畜中主要发生于猪、牛、犬、马、羊等。临诊主要表现是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出血性素质、流产、皮肤和黏膜黄染、水肿、坏死等。多数为隐性感染,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1 流行病学

本病的病原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根据抗原不同,我国至少分离出18个血清群,70个血清型。虫体纤细,呈紧密规则的螺旋状。革兰氏染色阴性,常用姬姆萨氏染色和镀银染色。为需氧菌,培养适温28℃~30℃,适宜的pH7.2~7.6。

钩端螺旋体在一般的水田、池塘、沼泽里可以生存数月,对酸和过碱均敏感,加热至50℃10min即可致死,对冷冻的抵抗力较强。一般常用消毒剂如升汞、石炭酸、甲醛等都有杀灭效果。

病原性钩端螺旋体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地,尤其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江河、湖泊、沼泽、池塘和水田等地。宿主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可感染。鼠类是最重要的贮存宿主,是本病自然疫源的主体。畜禽中,以猪、牛和鸭的感染率较高。本病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食入或交配、人工授精传染,在菌血症期间通过吸血昆虫如蜱、虻、蝇等传播。

2 临床症状

2.1 猪

急性黄疸型多发生于大猪和中猪,呈散发性,表现为体温升高,厌食,皮肤干燥、瘙痒,1~2日内皮肤和黏膜泛黄。尿浓茶样或血尿。病死率很高。

亚急性和慢性型多见于断奶前后的小猪,呈地方流行性或暴发。体温升高,结膜潮红,精神不振。几天后,结膜潮红浮肿、泛黄、有的苍白浮肿。皮肤发瘙痒、泛黄,在上下颌、头部、颈部甚至全身水肿,俗称“大头瘟”。尿液变黄、茶尿、血红蛋白尿、血尿,有强烈的腥臭味。粪便干硬,有时腹泻。病猪消瘦,无力。病程由十几天至一个月不等。恢复的猪往往生长迟缓,成为“僵猪”。

怀孕母猪感染钩端螺旋体后可能发生流产,流产率20%~70%不等。流产的胎儿有死胎、木乃伊胎、弱胎。

2.2 牛

急性型常为突然高热、黏膜发黄。尿色很暗,含大量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胆色素。皮肤干裂、坏死和溃疡。常于发病后3~7日内死亡,病死率高。

亚急性型常见于乳牛,体温有不同程度升高,食欲减少,黏膜发生黄疸、产奶量下降或停止。乳色变黄如初乳状并有血凝块。病牛很少死亡,经两周后逐步好转。

流产是牛钩端螺旋体病的重要症状之一。据报道,一些牛群爆发本病的唯一症状就是流产。

2.3 马

急性病例呈高热,稽留数日,食欲废绝,皮肤与黏膜发黄,点状出血,皮肤干裂、坏死。病的中后期出现黄疸色素尿和血红蛋白尿。

亚急性病例委顿、消瘦、黄疸等症状。病程长约2~4周,病死率较低。据报道,马周期性眼炎的病原似乎是钩端螺旋体。

3 病理变化

钩端螺旋体在家畜所引起的病变基本一致,皮肤干燥、干裂黄染,皮下组织、浆膜和黏膜有程度不同的黄疸,胸腔和心包有黄色积液。肺充血出血、心、肾、脾等有出血斑点。肝大泛黄、棕黄色,胆囊胀大。膀胱积有深黄色或红色尿液。肾肿大、瘀血,慢性者有散在的灰白色病灶。水肿型病例则在上下颌、头、颈、背等部位出现水肿。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症状、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结合微生物学和免疫学诊断。

MTT法结果表明,敲减Fascin后的CaSki细胞在24、48、72、96 h在A490 nm的值均降低,而阴性对照慢病毒对CaSki细胞在A490 nm的值没有影响(表2)。敲减Fascin可以明显降低CaSki细胞增殖能力(P<0.05)。

4.1 微生物学检查

直接检查 根据感染的不同时期,采集血液、尿、肝、肾等制成压滴标本,暗视野镜检,或制成涂片姬姆萨染色或镀银染色后镜检。

分离培养 最常用的培养基为柯托夫氏培养基,接种后置25~30度中培养,每隔5~7天用暗视野镜检一次,观察有无钩端螺旋体生长。

动物接种 幼龄豚鼠、仓鼠最敏感。接种后的实验动物必须严格管理,排出的粪尿收集消毒,防止污染环境。接种动物每日检温观察并结合采血培养。

4.2 血清学诊断

凝集溶解试验 钩端螺旋体与相应的抗体产生凝集溶解反应。抗体浓度高时发生溶菌现象(暗视野检查时见不到菌体),抗体浓度低时发生凝集现象(菌体凝集成一朵朵菊花样)。

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 本法特异性、敏感性高,常用于早期的诊断。

多价菌苗紧急接种诊断 病原体的检查、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的检出率很低,血清学检查无论有病无病,阳性率在不少地区通常是30%~60%。应用人用的钩端螺旋体5价和3价菌苗进行紧急接种,不仅是一项紧急措施,在诊断上也有重要意义。

5 综合防控措施

(1)切实做好灭鼠工作,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对水源、场地、栏舍、用具定期消毒,家畜的粪、尿妥善无害化处理,消灭吸血昆虫。加强检疫,做好平时的监测工作,不从疫区引种。发病率高的地区,实行定期菌苗接种。

(2)畜群发现本病时,立即隔离病畜,治疗病畜及带菌者,搞好消毒、灭鼠工作。及时用多价菌苗(人用5价苗或3价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对有明显临床症状的病畜、带菌畜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所用药物为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等。在对因治疗的同时结合对症治疗,维生素C、强心利尿剂的应用对提高治愈率有重要作用。

有报道用板蓝根、丝瓜络、忍冬藤、陈皮、石膏各10g,前4种煎水后冲石膏粉,给猪服用,有一定效果;马齿苋猪、羊用鲜草0.25~0.5 kg,牛、马1~1.5 kg,煎水灌服,连用数天。

6 公共卫生

钩端螺旋体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人多因接触疫水而感染,“水田区农民职业病”。病人突然发热、头痛、肌肉痛,尤以腓肠肌疼痛、压痛为特征,并有蛋白尿及不同程度的黄疸症状。预防和控制本病必须人医与兽医密切配合,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螺旋体黄疸流产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别自责,自然流产不一定是你的错
为什么不能隐瞒不愿提及的流产史
遵义市犬钩端螺旋体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2016年路易斯安那洪水后的钩端螺旋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