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新城疫的防治

2015-01-25 02:37王文建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3期
关键词:产蛋量典型性发性

王文建

(河北省任丘市畜牧水产局,河北任丘 062500)

鸡新城疫的防治

王文建

(河北省任丘市畜牧水产局,河北任丘 062500)

鸡新城疫通常也被称之为亚洲鸡瘟,是由禽副流感病毒型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能够对鸡产生严重侵害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的疾病。本病的致死率非常高,即便感染鸡没有因此而死亡,也会出现产蛋量严重下降,黏膜和浆膜出现的现象。为减少本病给鸡群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大程度减少因为新城疫而给养殖户们带来的经济损失。需要做好新城疫的防治工作。

1 病原体

鸡新城疫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核酸为单链的RNA。成熟的病毒粒子通常呈现出球形,直径大概在120~300 nm之间。一般的消毒药物对其都具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其对消毒剂、日光和高温的抵抗能力并不强,但是,由于很多相关的因素都可能对消毒剂的杀毒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想真正通过上述手段完全杀灭新城疫病毒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2 流行病学

鸡新城疫在任何季节都可发生,但由于新城疫病毒在低温条件下具有极强的存活能力,因此,春这样的寒冷季节发病的概率更高。与此同时,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鸡都能感染这种疾病,只是幼年鸡的发病概率和死亡概率相对要高出很多。与杂交鸡相比,纯种鸡的发病概率也要相对较高。

病鸡和带毒鸡是新城疫的主要传染源,而它们的分泌物、排出的粪便以及已经被污染过的饮水、饲料等都可能传播病源,最为主要的传播途径则是消化道和呼吸道,当然病毒也可能通过损伤的皮肤或者这黏膜等侵入正常鸡的体内。

另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新城疫一旦发生,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传播,并且呈现出显著的毁灭性流行特征,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3 临床症状

一般来说,新城疫的潜伏期一般在2~15 d。鸡一旦感染了新城疫,最为典型的主要特征就是在患病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出现呼吸困难以及神经类的症状,如果是成年鸡感染了新城疫,会出现产蛋量严重下降的现象。

速发性嗜内脏型新城疫:所有年龄阶段的鸡发生急性的、致死性的疾病,最为典型的症状表现就是消化道的出血性病变。

速发性嗜肺脑型新城疫:病鸡最为典型的症状表现则是呼吸道和神经症状的病变。

中发型新城疫:死亡率比较低,通常只会导致幼年鸡发生死亡,最为典型的症状就是呼吸系统或者是神经系统的低致病性病变。

缓发型新城疫:通常以轻度的或者是不显著性的呼吸道疾病病变为主。

无症状型或缓发性嗜肠型新城疫:主要的症状表现就是肠道感染病变。

注意事项:当非免疫鸡群或严重免疫失败的鸡群遭受速发性的嗜内脏型和嗜肺脑型的病毒攻击的时候,就可以引发典型性新城疫的爆发。鸡群会因此而突然患病,常常还没有任何症状的出现就已经因为感染病毒而迅速死亡,死亡率极其高。如果没有因此而迅速死亡的话,患病鸡群通常伴有甩头、张大嘴巴呼吸,气管内出现水泡音,精神萎靡,嗜睡,同时,病鸡的口腔内有大量黏液出现,如果将患病鸡倒提的话,还会有酸臭的液体流出。

此外,体温升高、排黄绿色的粪便以及鸡冠发紫、面部肿胀等也都是这种类型新城疫的典型症状。

与典型性的新城疫相比,非典型性的新城疫则通常发生在具有一定免疫力的鸡群身上,病情比较缓和,多事呼吸道的症状,成年鸡的产蛋量会迅速下降,产蛋的质量也大打折扣。

4 治疗

事实上,目前没有有效治疗新城疫的方法。一般来说,对于急性和典型性的新城疫来说,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就是用安毒迪加温赶宁(双黄连口服液-温感型)加喘咳痰净;或用恒基普救康,加解热1号,加混感叁治或恒基毒康,加新感宁,加解热1号加喘咳痰净。

对于非典型性的鸡新城疫来说,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用250g的鸡加赶康加肠杆克/佐氧星(上午用);晚上用腺胃炎康加肠胃速安(3次)。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发现非典型性新城疫,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隔离和早期病鸡的淘汰,同时注射合适的疫苗,以此来达到增强鸡群抵抗力,有效控制细菌感染的目的。

5 预防

(1)尽快实现鸡群饲养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注意加强饲料的营养;(2)严格防疫和消毒制度,以有效避免强度的污染和入侵;(3)尽快建立负荷规模化养殖场实际情况的科学化的免疫程序。

[1] 王林业.鸡新城疫的症状及防治[J].畜禽业,2011,(8):59-60.

[2] 王彦勤.鸡新城疫的症状及防治[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49-50.

猜你喜欢
产蛋量典型性发性
鸡不“歇伏”提升产蛋量
早发性高血压患痴呆风险高
光动力联合中药浸泡治疗泛发性跖疣的疗效观察
自由基损伤与鱼类普发性肝病
南瓜喂蛋鸡可使产蛋量增加
地基处理典型性施工效果分析
提高土鸡产蛋率的几种方法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皖江麻鸡父本MA品系的培育
来源国信息和产品类别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