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渗漏的研究进展

2015-01-25 07:56凯*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期
关键词:口腔医学牙体根管

孙 晶 张 睿 王 凯*

(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3)

微渗漏的研究进展

孙 晶 张 睿 王 凯*

(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3)

感染;控制;微渗漏;研究

控制感染是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微渗漏(microleakage)是发生在充填材料与根管壁以及充填材料与充填材料之间的微生物、液体和一些化学物质通过和共同作用的微小缝隙[1],可导致根管治疗的失败,研究表明[2-3]约有60%的根管治疗失败是由于微渗漏造成。现就微渗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根管预备对微渗漏的影响

根管预备是根管消毒和完善的根管充填的基础,微渗漏的研究与根管充填质量密切相关。良好的根管预备是获得完善根管充填的前提,预备的效果会影响充填的质量,进而影响到根管治疗后的根尖封闭效果。研究表明[4-5]:镍钛器械根管预备的根尖封闭效果明显优于不锈钢器械。而且镍钛器械所采用的预备方法如冠根向预备技术较传统的逐步后退法取得的根尖封闭效果更好[6]。在根管预备时首先对根管中上段进行预处理,能够增强根管充填后根尖的封闭性,而弯曲根管预备后发生根管偏移时会削弱充填材料对于根管的封闭效果[7]。

2 充填方法对微渗漏的影响

2.1 单尖法:单尖法是用一根牙胶尖加上糊剂辅助充填根管的方法,适用于粗大、形状接近于圆形的根管。因为根管预备后只有根尖1/3近似圆形,根上2/3很难形成,从而难以严密充填,辅助的糊剂往往会出现体积收缩而出现微渗漏。

2.2 侧方加压法:侧方加压法是基于多尖法发展而来,适用于横断面为椭圆形或圆三角形根管的充填方法。冷牙胶侧压充填法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普遍的操作方法,具有一定的根尖封闭效果。但是冷牙胶侧压充填法充填后的根管内,牙胶无法形成均匀一致的整体,主牙胶尖与副牙胶尖之间存有明显的间隙,牙胶尖和根管内壁之间顺应性较差。由于这些间隙的存在,根尖渗出物就有可能经此通道进入根管,与根管内残留的微生物共同作用,从而导致根管治疗的失败。

2.3 热牙胶垂直加压法:热牙胶垂直加压法是将牙胶加热软化后作垂直向加压充填根管的方法,由Schilder根据分段充填法改进而来。牙胶加热后具有流动性,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后的根尖部可以形成均匀的牙胶密封团,而且能够在细小、弯曲的根管以及侧支根管处获得良好的封闭效果。临床观察发现[8]:使用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法的根管治疗成功率高于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法。

2.4 热塑牙胶注射法:热塑牙胶注射法是将专用牙胶在注射系统内加热,直接将软化呈流动状的牙胶用注射枪注入根管,迅速完成根管充填的方法。研究表明[9]:热熔牙胶充填技术的根管封闭性能明显优于其他充填技术。

2.5 牙胶载体系统充填法:牙胶载体系统充填法比热塑牙胶充填法的操作更为快捷,以Thermafil、Herofil、Softcore为代表。Thermafil法是将专用的Thermafil尖充入根管,Thermafil尖中间为金属或塑料轴,轴外包绕α相牙胶。充填时借助金属或塑料核心的强度和弹性以及加热软化后牙胶具有的流动性实现根管充填,能顺应根管的三维形态形成均质而稳定的整体[10-11],根管充填效果好。吴俊等[12]研究发现Thermafil技术充填后的根管微渗漏和传统的冷牙胶侧方加压法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而且与热塑牙胶充填技术相比微渗漏较大。

3 微渗漏的检测方法

3.1 染料渗透法:染料渗透法是检测根尖微渗漏的最常用方法[13],由Crossman[14]首次使用,具体方法为在距根尖孔2 mm冠方的所有牙体涂布封闭剂后,将根尖浸入特殊染料中染色,一段时间后纵向劈开牙齿,观察比较染料浸入牙体长度,具有操作简单、敏感性强的特点[15]。

3.2 液体滤过法:液体滤过法的原理是当有微渗漏发生时,渗漏的液体在沿根充材料流动的同时会引起相通毛细管中的气泡相应的移动,根据毛细管中气泡的位移大小来衡量微渗漏的程度。该法具有可重复性而且对标本没有损坏[16]。流体滤过传输法由Pashley等[17]提出,后经吴民凯等改进,结果客观,可以定量,可对根管微渗漏进行连续和动态的观察,被多数学者采用,但试验条件复杂,需要特殊的设备。

3.3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的原理是将电解质和根管中各放置一个连在同一电源上的电极,使根尖浸入电解质中,根据通过两个电极之间电流的时间和强度来反应微渗漏的大小[18]。电流大小与电解质和电极的接触面积大小成正比,故电流大小与微渗漏大小也呈正比。该法可以持续检测微渗漏,可以定量分析根尖微渗漏情况[19]。

3.4 放射性同位素渗透法:放射性同位素渗透法首先将蛋白质溶液用同位素标记,使根尖2 mm浸入其中,然后将标记后的牙制成切片放入耐热玻璃钢内,用γ射线计数器测定其中放射性同位素的大小,或者将同位素标记过的溶液注入充填材料冠方,测量其根尖渗出的同位素放射活性。该法可以直观的反映微渗漏的大小,测量时不受操作者主观影响,容易分析和比较微渗漏情况,但因有放射性损害,较少使用[20]。

3.5 细菌或内毒素渗透法:牙菌斑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致病因素,因此很多学者认为用细菌及其产物作为微渗漏检测的标志物更具临床相关性。Williamson等[21]使用内毒素作为标志物来检测根尖微渗漏的大小,通过染色加以区分。该法检测模型和临床情况接近,临床相关性较好,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可以用来检测根管充填方法和材料的封闭性能[22]。

3.6 葡萄糖定量法:葡萄糖定量分析根管微渗漏的模型由徐琼等[23]建立,其原理是使一定浓度的葡萄糖经搭建的模型从充填完成的牙根冠方渗入充填材料内部,用葡萄糖氧化酶比色法(GOD-POD)检测根尖渗出液葡萄糖浓度来反映微渗漏情况。其优点在于对微渗漏进行定量分析,并且可以连续性观察[24],因此具有较好的临床相关性。

微渗漏的检测方法多是通过测定某种示踪物渗入根管来反映根管的微渗漏情况。目前除葡萄糖定量分析法外,其他大多检测方法都不能准确定量,且采用的材料大多缺乏临床的相关性。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中,大多采用染料渗透法,而且报道的结果差异较大,如:同样用染料渗透法检测侧方加压充填技术充填根管的微渗漏,染料渗入的线性距离由0.12~9.25 mm不等,结果相差70余倍[25]。

综上所述,根管预备器械、预备方法、充填材料和充填方法的选择不同都会对充填后根尖部的封闭效果产生影响。无论采用何种器械、材料和方法都不能完全避免微渗漏的发生。所以,只有合理地搭配器械、方法和材料才能尽可能的减少微渗漏,从而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1]徐悦,赵云富,周洁.根管充填材料根尖微渗漏的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2010,30(8):502-504.

[2]Mollo A,Botti G,Prinicipi Goldoni N,et al.Efficacy of two Ni-Ti systems and hand files for removing gutta-percha from root canals[J].Int Endod J,2012,45(1):1-6.

[3]Betti LV,Bramante CM,de Moraes LG,et al.Comparison of GPX with or without solvent and hand files in removing filling Materials from root canals-An exvivo study[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2010,110(5):685-680.

[4]郭晓琳,彭伟,鲁丽珍,等.不同根管预备器械对根管充填后冠方微渗漏影响的实验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2,22(10): 579-581.

[5]杨涛.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和不同根管充填技术组合对根尖微渗漏的影响[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3,23(7):458-461.

[6]刘智永,盛芳,郝新宇,等.不同根管预备技术对弯曲根管封闭性能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8(9):68-71.

[7]范兵,樊明文,边专,等.根管偏移对充填材料封闭根管能力的影响[J].口腔医学纵横,2001,17(2):83-87.

[8]张琛,黄巍,侯本祥.4种根管充填技术的根尖微渗漏评价[J].北京口腔医学,2010,18(6):319-322.

[9]Pitout E,Oberholzer TG.Leakage of teeth root-filled with GuttaFloe and a single GP cone compared to lateral condensation and warm vertical condensation[J].SADJ,2009,64(3):104-108.

[10]赵军.Thermafil充填技术和冷侧压法的根管微渗漏研究[J].当代医学,2008,12(12):142.

[11]莫清波,陈桂军.Thermafil根管充填技术的临床研究[J].华夏医学,2010,23(3):306-307.

[12]吴俊,彭彬,范兵,等.Thermafil充填技术体外实验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3,13(3):149-151.

[13]赵岩,慕红文.三种根管充填方法根尖微渗漏的实验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0,16(4):659-661.

[14]Camps J,Pashley D.Reliability of the dye penetration studies[J]. J Endod,2003,29(9):592-594.

[15]Bawazir OA,Salama FS.Apical microleakage of primary teeth root canal filling materials [J].J Dent Child(Chic),2007,74(1):46-51.

[16]Kardon BP,Kuttler S,Hardigan P,et al.An in vitro evalution of the sealing ability of a new root-canal-obturation system[J].J Endod,2003,29(10):658-661.

[17]Pashley DH,Derkson GD,Derkson ME.Microleakage measurement of selected restorative material: A new in vitro method[J].J Prosthet Dent,1986,56(4):435-440.

[18]Inan U,Aydemir H,Ta demir T.Leakage evaluation of three different root canal obturation techniques using electrochemical evaluation and dye penetration evaluation methods[J].Aust Endod J,2007,33(1):18-22.

[19]Economides N,Liolios E,Kolokuris L,et al.Long-term evalu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smear layer removal on the sealing ability of different sealers [J].J Endod,1999,25(2):123-125.

[20]Haikel Y,Wittenmeyer W,Bateman G,et al.A new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endodontic microleakage[J].J Endod,19 99,25(3):172-177.

[21]Williamson AE,Dawson DV,Drake DR,et al.Effect of root canal filling sealer systems on apical endotox in penetration a coronal leakage evaluation[J].J Endod,2005,31(8):599-604.

[22]王冬梅,沈嵩,高学军.根管细菌渗漏体外模型的建立[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6,16(5):250-253.

[23]徐琼,樊明文,范兵.葡萄糖定量分析根管微渗漏模型的建立[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3,17(3):215-217.

[24]贡艳宏,张光东,刘卫红,等.采用葡萄糖定量分析法评价连续波牙胶充填技术的根管封闭性能的研究[J].口腔医学,2012,32(11): 646-648.

[25]Wu MK,Wesselink PR.Endodontic leakag studies reconsidered. Part I.Methodology application and relevance[J].Int Endod J,1993,26(1):37-43.

R781

A

1671-8194(2015)01-0045-02

*通讯作者:E-mail: 87948268@qq.com

猜你喜欢
口腔医学牙体根管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采取根管填充氢氧化钙糊剂+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炎的疗效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口腔医学讯息
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锥形束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诊治老年钙化根管的应用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应用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研究